新浪博客

你也许误会了“思无邪”三个字

2019-05-20 14:33阅读: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于真情。”
这一章内容很短,但是很特别。
我想,上面的翻译会让很多人觉得有些诧异。通常我们看到的是把“思无邪”翻译成为“思想纯正无邪”。首先要说明一下为什么我会这样翻译。
孔子说《诗》三百篇,事实上,《诗》是三百零五篇,其中包含有风、雅、颂。孔子念书善于总结,经常用一句话概括他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创见。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我们将来会看到这句话。你不断重读过去的资料,而有新的体会,才能当老师。
孔子所讲的“思无邪”这三个字,本身就出于《诗经》, 在《诗经 · 鲁颂 · 駧》篇。它描写的是鲁君有很多马,这些马往前奔行,看起来非常勇健。他就说了“思无邪”。
“思”这个字在《诗经》里面经常作为语首助词,或是语末助词。它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了吟唱,或拉长语气。所以,当你说“思”的时候,别人都知道是一句话要开始说了。“思无 邪”重点在于后面的“无邪”。
无邪的“邪”与倾斜的“斜”通用,代表这个马向前跑的时候不能转弯。因为马跑得很快,一转弯可能就要摔跤。这两个字用以描写鲁君所养的马跑出来的状态,非常勇健,一点儿都不会偏斜。
孔子从《诗经》里面提炼出这三个字,用来概括整部《诗 经》的特点:文学的作品一定要有真诚的情感,最怕无病呻吟或矫揉造作。
《诗》是古代的文学作品,它是古代的采风之官到各地采集民间的各种歌谣总集而成,并以此作为教化的参考。所以《诗经》谈什么呢?思想纯正无邪吗?
不是的。《诗经》与思想意识形态基本上没有直接的关联。
《诗经》这部作品,它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歌谣,加以整理成三百多篇。请问,如果把“思”理解为思想,那这是谁的思想?《诗经》的作者太多了,恐怕有几十、上百人,而且很多作品都没有作者,也不知道是在写谁。是谁的思想纯正呢?一定不是作者。那么,是编者的思想吗?如果是编者的思想,那何必说纯正无邪呢?编者本身思想纯正无邪与编《诗经》,也不见得是必要的条件。难道是读者的思想吗?每个人在读《诗经》时,思想需要纯正无邪吗?
《诗经》的很多篇章都在表达人的情感。比如大家最熟悉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它描写的是雎鸠,关关地叫着,在河边的沙滩上
,人与人之间互相吸引,美好的女子就是君子最好的伴侣。从描写自然界的一种现象,转到人类情感的互动、交流,展示了人对生命的一种肯定与向往,这和思想有什么关系呢?它描写的是真诚的情感。你会注意到,《诗经》里面很多地方都提到了抱怨,提到难过、担心的情绪,与思想完全没有关系,讲的都是真诚的情感。
所以,我们在读《诗》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它是文学作品,以真诚的情感为主,只有真诚的情感才能感动别人。而我们将来再看到孔子谈《诗》的时候,都会用一个字,“兴”,可以理解为引发真诚的心意。
平常看多了社会上的各种新闻,我们也许会觉得人活在世界上似乎只能得过且过,或者随俗浮沉,而年轻时真诚的心意早就被遗忘了。读《诗经》会引发真诚。看到《诗经》里面描写的情感都那样真挚,也会引发每个人年轻时的真诚情感。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他提到的四个字,都和情感有关:引发真诚的情感,了解自己的志向,同时观察整个社会的风尚。最后还有怨,可以抒发委屈、怨恨。读《诗经》读到有些人很委屈,再对照自己的遭遇,就会觉得,古代这么好的人都委屈,何况我这个平凡人呢。读完之后心中的怨恨自然消解。
儒家思想对于人的情绪反应是非常重视的,后代特别强调儒家的礼教,其实这并非孔子的想法。孔子、孟子,都很重视人的真诚情感。人活在世界上,如果没有真诚的情感,那活得多累啊!如果任何事情都必须要客套,要注意别人的各种要求,就只能忽略真诚的情感,凡事也就只能做戏而已。
儒家为什么重视《诗经》?因为《诗经》是真诚表达情感的歌谣。读《诗经》引发真诚的情感,就可以回到儒家思想的正途上,从真诚引发内在的力量,让人们自愿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自愿帮助别人以及做各种好事。
儒家为什么强调《诗经》?《礼记》里面特别提到,“温柔敦厚,诗教也”。一个社会如果推广《诗经》的教育,它的社会风 气就会“温柔敦厚”。儒家的教育,包括文学、历史、艺术等。而在文学这个领域,特别重视《诗经》作为真诚情感的表现。
所以,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三个字概括,叫作“思无邪”。我们要记得,“思”是语首词,“无邪”是代表从内到外直接出去,没有转弯,也不必绕圈子,一切都出于真诚的情感。如此,便能了解孔子为什么那么重视诗教,也可以知道,诗教为什么会带来温柔敦厚的社会效果。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