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明朝官员是如何去职的?明宪宗朝杨鼎、王复、薛远、钱溥被劾始末

2019-11-07 10:39阅读:
作者:史遇春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己亥年)秋,农历九月,六科十三道都给事中张海等劾奏户部尚书杨鼎、工部尚书王复、南京兵部尚书薛远、吏部侍郎钱溥,说是此时天下四方发生水灾、旱灾,全都是因为这四个人妨害国政、为官失职所导致的,故而,建请朝廷,应当将这四人黜退罢免。
那么,被科道劾奏的这四位官员,又是何等人物呢?
杨鼎(公元1408年~公元1485年)陕西咸宁(西安市属旧地)人,字宗器。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会试夺魁,继而殿试,又中榜眼,授编修。曾建言朝廷,修饬戎备、通漕三边。也先寇略京师,诏令其行监察御史事,募兵兖州。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官至户部尚书。湖广连年发生饥荒,朝廷发放仓廪储粮已尽,遂采纳其建议,再发放府库存贮银布,购买大米,以备灾荒。淮、徐、临、德四仓,存粟将尽,其上疏朝廷,建情行赎罪、中盐、折钞、征逋等六事,遂使诸仓有了储蓄。居官持守廉洁,致仕,卒。
王复(公元1416年~公元1485年),字初阳,固安(今属河北)人。明英宗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升通政参议。也先进犯北京,他邀请大臣迎请朱祁镇。众人惧怕,不敢前往,他请求前往,偕赵荣出城,敌寇露刃于两旁,他夹行中间,无所畏惧。还,升右通政,再升通政使。明英宗天顺(公元1457年~公元1464年)中,历任兵部左、右侍郎。明宪宗成化元年(公元1456
pan >年)升兵部尚书。毛里孩扰边,他出巡陕西边备,在边地建置,多合机宜。改官工部,居位十二年,谨守法度,超过其在兵部时的名声。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加封太子少保。被弹劾,致仕归。久之,乃卒。赠太子少保,谥庄简。
薛远(公元1413年~公元1493年)庐州府无为州(今属安徽)人,字继远;工部尚书薛祥(从俞通海归朱元璋)之孙。明英宗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公元1450年~公元1457年)时,迁户部郎中。明英宗天顺(公元1457年~公元1464年)初,擢升右侍郎,改任工部,奉诏塞开封决河;还,仍改户部。明宪宗成化中,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以忤汪直,免官。
钱溥(公元1408年~公元1488年)松江府华亭(今属上海)人,字原溥,号九峰,一号瀛州遗叟。明英宗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进士;授职检讨;教内书馆,修《寰宇通志》。明英宗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出使安南,册封其王黎灏。明宪宗成化(公元1465年~公元1487年)中,累官南京吏部尚书,致仕卒。谥文通。有《使交录》、《秘阁书目》。
明朝官员是如何去职的?明宪宗朝杨鼎、王复、薛远、钱溥被劾始末
张海等人对杨鼎、王复、薛远、钱溥劾奏之后,朝廷并未予以许可。
杨鼎最初与刘叔温(即刘珝[x],叔温是其字)关系较为密切。后来,刘叔温常请托杨鼎为自己办事。因为杨鼎无法全部满足刘叔温的请托要求,所以,刘叔温便对杨鼎怀恨在心。
这个时候,杨鼎才知道,张海等人的劾奏,其实是刘叔温在背后主使的。
那么,这位刘叔温又是谁呢?
刘珝(公元1426年~公元1490年)山东寿光人,字叔温,号古直。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进士,授编修。明宪宗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进职吏部左侍郎,充任讲官;次年(公元1475年)以本官兼翰林学士,入阁参与机务;很快,进升吏部尚书,谨身殿学士。后因万安构陷,乞休归乡。卒,谥文和。有《刘古直集》。
在得知被劾奏的事情之后,杨鼎便与王复上疏朝廷,请求致仕。
朝廷收到杨鼎与王复的上疏之后,并未予以许可,还将他们一起慰留下来。
随后,杨鼎再次上疏,请求致仕,这样,朝廷才应允其请求。
许可杨鼎致仕之后,明宪宗朱见深还赐敕:
给予杨鼎驿站车马,以便其回归原籍;官方每月给予其俸米三石,每年给予其皂隶四人。
当日事起,钱溥因进呈表章,前往京师拜谒皇帝。所以,他是在半途之上听到自己被劾奏的事情。到达京师之后,拜见过皇帝之后,钱溥是最后出宫的。
那时,吏部尚书尹旻询问钱溥江南地方的时事。
钱溥回答说是:
南直隶地方大丰收,请把这个功劳归于诸位官员;北直隶地方发生大水灾,这个灾害,就让钱溥我与薛远来承担吧!
听钱溥这么一说,尹旻就笑了。
因为,钱溥与薛远所管辖地域,均在南直隶;北直隶的水灾,怎么说,也轮不到他们来承担吧。
为此,尹旻说是:
“谚语说是‘女婿牙疼,却去灸丈母娘的脚后跟’。”
尹旻说完,在场官员哄然大笑。
这个话后来传到了皇宫大内,还成了禁中的笑料。
明朝官员是如何去职的?明宪宗朝杨鼎、王复、薛远、钱溥被劾始末
因为有张海等人劾奏,不得已,钱溥也上疏朝廷,请求致仕。
此前,薛远因为被劾奏而退居。在本年的春天,因为皇帝近侍与吴绶共同助力,薛远才被朝廷起复,参赞南京守备机务。这个时候,薛远听到自己被劾奏的事情,他也急驰上疏,请辞其职。结果,朝廷降旨,对薛远进行了褒扬慰留。此事便暂时作罢。
到了这一年年末,执掌权柄者又想寻找空缺官位,以便安排自己的亲信和知己。于是,掌权者便与宦官汪直谋议,再次教唆并指使科道官员,又一次启动对王复、薛远、吏部尚书邹干的劾奏,说是应该罢黜他们。
那么,这次劾奏中,新增的邹干,又是什么角色呢?
邹干,(约公元1413年~公元1491 字宗盛,左春坊左庶子邹济之子。明仁宗朱高炽监国,命为应天府学生。明英宗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进士。明代宗景泰(公元1450年~公元1457年)初,由兵部郎中超升兵部右侍郎。因有才干,为于谦所倚重。不久,改任礼部右侍郎兼庶子,请令诸生输粟入学读书;纳粟入学自此始。明宪宗成化二年(公元1466)后任礼部尚书、太子少保。被弹劾,乞休。死,谥康靖。
弹劾王复、薛远、邹干的奏折上呈之后,朝廷犹豫多日,不予许可。
但是,汪直还是极力推动罢免一事,他就把奏章留在禁中,然后传旨,将王复、薛远、邹干赐归故里。
这三人之中,只有邹干一人赐归时所受的朝廷恩典与杨鼎相同。
到了次年(公元1480年)上元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朝廷的降敕到达南都(南京),改任户部尚书陈俊取代薛远的职位,为南京兵部尚书。
朝廷敕书到达南京,当时,薛远正与陈俊等一起在工部饮酒。得道驿报之后,薛远大惊失色,一众官员也为之愕然不已。
(全文结束)
明朝官员是如何去职的?明宪宗朝杨鼎、王复、薛远、钱溥被劾始末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