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三十六、明夷卦之太公辟纣——读典故明易经168

2024-01-21 10:38阅读:
168、太公辟纣
原文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话解下居离体,当能洞明时机,在明夷的初步,便格外谨慎。如鸟不敢高飞,垂敛其翼以向下,仍恐横遭伤害,所以不待大难临头,便要远避。然心既决而行宜速,虽至'三日不食',亦长往而不顾,此系君子对于时局,独具只眼,众人绝对不能认识。所以当时主要的人物,对于君子此去,不免多所疑怪而有后言。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话解】惟义所在,可不食不可不行。伯夷、太公避纣时,有此情况
典故“太公辟纣”见下文
姜子牙(约前1210~约前1072),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西伯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在渭水之滨遇到他时说:“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又号“太公望”,俗称太公,周武王对他特别尊崇,“师之,尚之,父之”,因而又有“师尚父”之称,是周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齐国开国君主。
据明万历《卫辉府志》记载:“太公望,吕尚,汲人,……避纣居于东海之滨。”《孟子》曰:“太公避纣,居于东海之滨。”现代多名专家学者经
多方论证和研究,一致认定卫辉是姜太公的故里和埋葬地。
三十六、明夷卦之太公辟纣——读典故明易经168
姜太公自幼聪慧,但家境贫寒。年纪很大了,还不得不起早贪黑到朝歌杀牛,在棘津一带做小生意。由于不满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曾避居东海海边一带。后听闻周文王求贤若渴,于是长途跋涉到了周国,在文王经常路过的渭水岸边佯装钓鱼,希望能与之结识。相传他钓鱼时用直钩,别人笑他,他则说:“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一日,周文王外出打猎,在渭水边发现了正在垂钓的姜太公。文王上前与之攀谈,发现此人出语不凡,感到这就是自己日夜寻找的兴周灭商的人才,立刻请他上车一起回到宫中,拜为太师。
周文王在姜太公的辅佐下,对殷商表面恭顺,使纣王放松戒备,对内宽刑轻赋,重用人材,加紧发展经济和军事,同时与各诸侯国修好,广结反商联盟,至文王末年,周国已实力大增。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写道: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谋计居多。”文王死后,姜太公又继续辅佐他的儿子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姜太公和周武王率军从陕西出发,经孟津渡河直奔殷都朝歌,行军途中遇暴风骤雨,用龟甲占卜时又显示“大凶”,周武王和众臣的决心一度动摇,姜太公力排众议,坚定了周武王伐纣的信心。双方在牧野(今新乡)展开决战,商军人多势众,但士卒不满纣王统治,纷纷阵前倒戈,纣王兵败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