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澳门日报发表:动力与导向

2020-07-03 13:10阅读:
动力与导向
作者 王兆贵
  在逐鹿天下的战阵图中,刘邦与项羽同框。刘邦为什么会赢,项羽输在哪里?答案可以给出很多。项羽自叹:“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刘邦自况:“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怨自己运气不好,而不是仗打得不好;刘邦说自己本事不如“三杰”,但用人用得好。这两人说得都有一定道理,但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仅靠运气、战法和用人,不足以概括楚汉之争胜败的要素,也不足以描述历史发展的轨迹。
  历史进程的变数很大,改变历史走向的因素很多,归根结底有两项,一是推进历史的动力,二是左右历史的导向。动力源于民众,导向靠领袖。缺乏动力,再伟大的领袖也会因独木难支而失败;缺乏导向,再强大的动力也会因群龙无首而溃散。所谓人无头不走,雁无头不飞。没有领头的,不是不能走不会飞,而是走不远飞不远,走着走着就散了,飞着飞着就乱了,无法抵达目的地。
  从公元前209年吴中起兵,到公元前202年西汉初立,期间征战无数,项羽胜多败少,刘邦败多胜少,但最后一战他赢了。战场态势千变万化,优势劣势互有逆转,谁都不敢料定最后一仗必赢。鸿沟划界之初,楚汉旗鼓相当,但在作战能力上,项羽仍占优势。可惜项羽不顾范增及部下的劝告,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而刘邦呢,能够虚心听取部属意见,灵活调整攻防战略,特别是处于劣势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不与对方斗意气、拼消耗。
  纵观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不论古代史、近代史还是现代史,推动历史发展靠合力。就拿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起义来说,斯巴达克起义、巴黎公社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等,都曾影响过历史进程,并留下了非凡的光亮,这些起义的发起、聚力及
推进,既离不开领袖的感召和导向,也离不开民众的响应和拥护。金一南在谈到中国革命的苦难与辉煌时说,我们从来不否认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也从来不排除领导者的意志在关键时刻是中流砥柱。领导者的素质与信念,最终汇聚成历史的自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中国红色火种之所以能够存续,并形成燎原之势,最终取得全国政权,靠的同样是在唤起民众动力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政策导向。
澳门日报发表:动力与导向

  附注:本文发表在《澳门日报》2020年7月3日新园地,主编郑国伟。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