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你的欲望都市老年版在哪里

2018-11-13 18:02阅读:
你的欲望都市老年版在哪里 上周去看了两场电影:《在切瑟尔海滩上》和《读书会》。前者是有点飘忽的文艺片。后者号称老妞电影——old-chicken-flick,差不多就是《欲望都市》的老年版吧。
《切瑟尔海滩上》根据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原著改编,伊恩·麦克尤恩中国观众熟悉的作品大致还有《赎罪》。电影由1994年出生的当红小花西尔莎·罗南主演,罗南蛮适合演这类性格有点纠结的片子,她得奥斯卡提名的《德伯小姐》也是那种一言不合就开车门跳车不怕摔断胳膊的狠主儿,这次是直接从蜜月里跳下来了。
故事表面上看是性解放之前的英国(西方从性保守到性解放,好像是一夜之间天翻地覆),也不过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对深爱彼此的恋人,因为性的懵懂和无知,只过了六小时的婚姻生活,就一拍两散,然后用一生思念和守候彼此。当然背后还有女主童年被父亲侵犯的隐约记忆和巨大阴影。看来保守时代,因为一切都在台面下面,信息堵塞,知识结构隐患巨大,不少误事。在男女关系上,没个老司机引路,电影中的男女主那样,指西打东地在黑暗中摸索,摸不清楚就误了一生,这个概率非常之大。
豆瓣上有人说,看得我想灌他们春药。今天明白得不要不要的观众当然看着捉急了,性禁锢时代,无知所带来的恐惧和困扰,留在那个时代了。现在即便是相对保守新教徒为主的美国,性和恋爱、婚姻分得清清楚楚。高晓松的《晓说》,有很多关于美国的内容。他说美国人的性伴侣叫partner,partner约见面办事是不吃饭的。如果吃饭,就叫date,约会就严肃多了,如果吃了饭,还要了甜品,那意
味着关系就进入serious阶段,如果两人吃完饭还去看了电影,就是很当真的恋爱关系,就应该遣散其他partner,彼此专一对待。类似中国人七八十年代谈恋爱,从压马路,到看电影,到各自见家长。都有一个社会无形规则。有规则就好办。
英美人是这半个世纪里快速进化到位的,从性保守,到性解放,到回归家庭,婚前相对胡来,婚后相对收心的节奏,不管怎么样,这是进步吧,总好过婚前无知成《切瑟尔海滩上》上那对那样,糊里糊涂纠结一生。规则的形成过程,到处都是雷区,死伤无数是肯定的。
如果罗南和比利·豪尔能挺过新婚那尴尬的六小时,再过三四十年,罗南就活到了《读书会》中四个老lady的年龄,正在为捍卫生活激情做最后一搏。
《读书会》中四位老友一个是联邦法官,她考问当时还是丈夫的他,《唐·吉坷德》讲什么的,他没答上来,就成了压倒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个是女强人简·方达,一间大酒店的老板。就是简·方达把《五十度灰》引进读书会,搅乱四江秋水的。
简·方达是只上床不结婚派,她碰到40年前的男友,至今还仰慕她的前男友问她,你一辈子没结婚吗?她说可不,我太擅长风险控制了,所以把离婚律师费都省下了。女法官说从离婚后就没有性生活,也过得挺好,离婚后这十八年是最快乐的十八年。
四个人中戴安·基顿艳福最大,丈夫去世后,她伤感又暗爽地说,至少再也不用跟会计过日子了。搭个飞机,居然和老富帅安迪·加西亚同座并陷入恋情,上演各种虐狗杀。
四人中最年轻的玛丽·斯廷伯根苦于老公整天在车库里跟他的摩托车调情,对她基本不搭理。她羡慕地说,戴安·基顿可以让一个男人从另外一个洲飞来看她,我都不能让老公从车库里出来,并干出给老公下伟哥的孟浪事来。女法官安慰她说,你不是在跟年轻男人打交道,你在跟老男人打交道。Different animal。这的确是句警世恒言。
这样四个女人的生活忽然被《五十度灰》给点燃了。连禁欲的女法官,都开始在交友网站猎艳,也不那么爱给下属开会了,要命的是有了滋润,让人望而生畏的法律脸也变得柔软和少女起来,法官啊,您可是。
戏里玛丽·斯廷伯根的波西米亚风,戴安·基顿的白衬衫铅笔裤的亦舒装,简·方达的定制晚装……的背影,都没走型,真没办法想象,这是七八十岁的女演员的身材和欲望。
故事其实挺俗套的,最后有情人终成家属。在中国不大可能会给这样四个年迈女演员一台戏的机会吧,没小鲜肉没小花,票房可想而知。电影院下午场三三两两老lady老两口结伴来看,他们有和电影契合的笑点,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娱乐,像剧中四个女人互相的鼓励,不惧怕快乐。
相对男人,女人更加是群居动物,女人的友谊在不同年龄阶段都很重要。《在切瑟尔海滩上》中的罗南如果有个过来人闺蜜给性扫盲一下,也不至于被性无知困扰,失去一个可能是最合适的爱人。《读书会》中的女人,都到了六十开外的年龄了,她们还在为碰到的男女关系新状况,互相排忧解难,互相打岔打气。
王朔说,她要不出国,有我们什么事啊。说的就是刘索拉。刘索拉1955年的,现在六十多了,满头白发,相当有范。她认为女人最好的年龄是45岁上下,又成熟又美丽又独立又绽放。她上圆桌派,窦文涛说她的某一任很是大帅哥,她说我的每一任都是大帅哥。即便裙下帅哥无数,她也在她的概念中最美的年龄里,搀和了一部争议比较大,画面多少有点尬的《无穷动》,那是她和闺蜜洪晃的线下互动转线上,生活中都找得到对应的。
里面有段台词我查了半天查到了,相当八十年代气息:那时候我回来的时候就觉得中国男人特有魅力。像我上大学的时候交个男朋友直截了当说了就是,不就是one night stand 一夜之欢嘛,可是中国男人不一样,且跟你说呢,且得谈啊,那恋爱过程真他妈的长。先得说哲学,然后得说艺术,从东方到西方。给你的感觉是这男的特想了解你,他不想跟你上床,特别间接迂回。所以那天晚上打完电话回来就一溜烟的从法国革命到布尔乔亚到哲学,到福克到所有的这些都谈完了,都半夜三点了,性的事还没谈。然后就特别佩服中国艺术家的这种含蓄。基本上到最后好象是我强迫他留在这的,这是三点钟。三点一刻又侃了一会儿意大利电影,这个时候他就说,也许还可以住下来,但是不知道在哪间屋子更合适。然后又说了一会法国文学,这时候就三点半了。他再说,留下来当然可以,非常感谢,但是最好还是走回去。这时候停下来又讲了讲人文主义的起源,三点四十五了。到这个时候才讲到美国前卫小说Henry Miller,在讲到Henry Miller的情人Anais Nin这个时候才有点性的感觉。可是那时候我已经困的跟孙子似的。侃也把你侃晕了。那是我想赶快睡觉吧,我无所谓,睡沙发也行地板也行,咱们就把这觉睡了我明天还要上班呢。就到这分上才真正说到:那如果说我留下来,咱们两会不会有那种关系。
要用英文来讲,中国男人的魅力就是先mind fuck 先把你脑子彻底的搞没了,然后再说上床的事。因为你脑子没了,到可床上怎么摆布都可以。早上四点钟才插入主题.不到六点就已经上了公共汽车.干什么去呢,景山公园。后来我才知道,差不多所有人干完第一回他都带着去溜公园。
是不是很八十年代?王朔给徐静蕾写的《梦想照进现实》,差不多也是这个风格。那个聊啊聊啊叨逼叨的时代,好遥远了。
时代变迁,各领风骚,谁都会过时,哪怕是那么风头无两的刘索拉呢。如果身边有几个可以随时追忆和扯淡的闺蜜,读书会也好,无穷动也好,就相当于把时间相对论了下,在宇宙洪荒中,葆有一个自己的小宇宙,自娱自乐。
无论是在新西兰,还是在日本还是在欧洲,咖啡厅里都特别多看到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老lady聚会,她们点份咖啡和甜点,裙祗服帖,妆容不懈怠,女人们浅笑诉说和聆听,各种各样类似《读书会》中的老友组合,话题水泼不进针插不进。见到一次羡慕一次。去国他乡,最大的失去就是朋友。我在纽村也有混入邻居咖啡聚,到底夹生,一切浮在水平面上,话题没有浮潜,跟几十年的老友不是一回事。
我目前最发愁的事情就是我的欲望都市老年版在哪儿。
后面的私货
这篇两个月前写的,那时候还没有Tara。
Tara没来的时候,我的观影事业刚刚走上正轨,一周去电影院看一两部片子,现在又完了,时间都被小狗东西给弄得支离破碎。看着那对追光灯一样的乌溜溜大眼睛追着我,心就软了,放下自己,陪着在院里追鸟。你被无限需要的时候,就是自由丧尽的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这样,和宠物之间也是。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