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你知道消费心理学陷阱有哪些吗?

2019-11-09 00:20阅读:
自由执业-精神心理科-心理咨询师 栾静媛
微信图片_20191108210455.jpg
@心理咨询师栾静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十余年线上咨询经验,擅长领域:婚恋辅导,情绪减压,个人成长。
双十一马上到了,你知道购物过程中有六种最常见的心理学陷阱吗,数数你踩中了几颗雷。
陷阱1 :心理账户误区
人们对不同的收入会设置不同的心理账户:对待工资小心谨慎,对待奖金或其他意外之财则会痛快消费;不仅如此,收入数量的不同,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倾向:在拿了一大笔收入的时候不愿意花钱,而在有一笔比较小的收入时反而容易把这笔钱花光。

避坑方法
不要人为地给收入贴标签,对不同来源、数量的财富一视同仁,花工资时不必太紧张,工资外的收入也不要大手大脚。

陷阱2 :联合评估误区
在对物品做单独评估时,可能无法进行比较,但联合评估时,却会受到容易对比但其实并不重要的特征所影响,做出失误之举。因为大多数东西,买的时候是做联合评估的,但回家真用的时候,那些细微的差别你根本感觉不到。

避坑方法
除非必要,别被各种你根本看不懂的配置参数牵着鼻
子走,而忽略了真正影响使用的特征和属性。
陷阱3:交易偏见
人们通常在交易中会受到无关参考值的影响,尽管原价已经和现在不相关,但我们还是不可避免地拿现在的价格和原来的价格做比较,差额越大就越觉得满足。

避坑方法
不要被原价或其他不相关出价所困扰,尤其是当你急用某件东西时,你应当只考虑商品能给你带来的真正效用和你要付出的成本。不要因为贪便宜去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同样,如果价格回调,也不必因为价格髙而不买自己确实需要的东西。

陷阱4:沉没成本误区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情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这些已经发生不可以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就是沉没成本。

避坑方法
下次做决策时你应该只考虑某件事情本身的收益和成本,不需要也不应该考虑已经付出的成本。比如花800块钱买来的毛衫,穿上身很不舒服,这个时候不要因为花了钱就勉强自己穿,既花钱还要受罪。当然,如果可以,最好的办法是把它退掉。

陷阱5:过于自信、损失规避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常常对自己的能力或行动过于自信,比如大多数的人都觉得酒后开车可能会出车祸,但是自己喝了酒以后却是可以控制住的。而损失规避是指,相同的一样东西,人们失去它所经历的痛苦要大于得到它所带来的快乐。

避坑方法
你需要明白,这件东西买回去你很可能就不会再退换了,所以下决定前要三思;而如果已经买到手,不妨想一想损失规避的心理陷阱,不要把它当做你已经拥有的东西,不合适就趁早退掉。

陷阱6:适应性偏见
典型表现是人们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会逐渐减淡。人们常常以为,改善了物质条件会带来长久的快乐,事实上,人们很容易对物质性的东西产生适应性。

避坑方法
如果你本身的房子已经比较宽敞,换个更大的房子并不能给你带来想象中的幸福感。在金钱一定的前提下,意识到自己对物质性的东西有强大的适应性,不妨多花点钱在和精神相关的东西上,吃饭、旅游、听音乐会,或者见你的朋友,都会给你带来更加长久、更加愉悦的心情。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