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德国装甲合并胆机Octave V70SE

2012-10-15 13:59阅读:
我听过德国造装甲级合并式胆机V80之后,对它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具体见: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e2a04300102dxr1.html?vt=4),因此这次有机会试听下一级的V70SE,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骚动感。总体来说我是不喜欢胆机的,更讨厌折腾玩电灯泡,但Octave的胆机给我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很好,所以毫无疑问,把V70SE收进了听音室。

德国装甲合并胆机Octave <wbr>V70SE
德国装甲合并胆机Octave <wbr>V70SE

近期正好在听新出的国产解码器Arce MDAC3,于是前端就是天龙DCD720AE作为转盘、MDAC3解码(光纤连接)、Octave V70SE,推动一对Marten Duke书架箱。喇叭线和信号线都是PAD的产品。V70SE的电源线用美国JPS Power AC Lite。

德国装甲合并胆机Octave <wbr>V70SE
这是机器的背面,可以看到有5对rca输入、1对xlr输入,还有前级输出rca一对。有一个Ecomode的拨杆开关,如果启动这个功能,则放大器会在9分钟探测不到输入信号的情况下自动关机进入待机状态以节省电能和延长胆管寿命。现在欧洲的产品还是注重环保和节能的。

德国装甲合并胆机Octave <wbr>V70SE
V70SE的功率只比V80小10瓦,额定输出是4欧姆时70瓦,可以用的管子包括KT88、6550、KT66、EL34等。怎么能用这么些不同的管子呢?原来它是可以很方便地调节偏压的。如图。把左边的输入选择钮拨到最下面一档,就进入调节偏压的模式,此时一共有5列显示灯会亮起,左边的4列就对应4个输出胆管。不同的胆管需要调到不同的偏压,比如KT88和6550可以调得较高,KT66和EL34就要设置得较低。用一把附赠的小工具可以伸入每列显示灯下面的小孔,进行转动调节。当显示灯为黄色时,说明偏压太低,显示灯为红色时则代表偏压过高,显示灯为绿色时说明偏压正常。
事实上显示偏压的层次还不止红、绿、黄这么三档,因为红绿灯可以同时显示,黄绿灯也可以同时显示,前者表示比绿灯时偏高,后者表示比绿灯时偏低。我实际聆听时用的是原配的KT88管(俄罗斯Sovtek出品),偏压设置到了红+绿的偏高模式。这是靠实际聆听决定的。

德国装甲合并胆机Octave <wbr>V70SE
挺有意思的是随机附带的胆管有5个KT88管,4个是配对的,多出的第5个是“备胎”。只见过车子有附带备胎的,而胆机附带一个备管的,倒比较少见。这样在4个管子里某个偶尔坏掉的时候,可以用上“备胎”。

和卖价高达五六万的V80相比,V70SE的价格要平易得多,4万左右,会位于更多烧友的射程之内。这也是我对它特别感兴趣的原因之一。花五六万买一台合并胆机,显得十分奢侈了。当然,V80和V70SE之间的差异,其实也不仅限于10瓦的功率,其内部线路是有差异的,造成声音特征也有所不同。

V70SE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大致可以列出这么几点。
一、中性、透明、无染的声音。
很多人的习惯思维是胆机的声音就是温暖的。这点按道理说不错,但问题在于,“温暖”必须是那种透明细腻的温暖,才是有水平的,而恰恰很多低档胆机的所谓“温暖”,是一种浆糊声,整个声音变成一团浓浓的、温暖的浆糊,声音的透明度和细节都淹没在这团浆糊之中。这是一种档次较低的声音,再温暖也没用,甚至越温暖越糟糕。让我们牢记一点——温暖不是区分声音品质高下的关键,而透明度、细节、质感才是!(在我的听音观里,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Octave V70SE和V80的音色并不是明显的“温暖”,但它们都做到了很好的透明度、细节表现。这种声音的品质,远远要高出那些徒具温暖、一团浆糊的低档胆机。这种中正的德国胆机之声,在我听来,是非常令人信服的。
二、非常开放的声音。
很多中低档胆机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声音比较缩、闷,不够开放。聆听有些场面感的音乐,比如管弦乐队,出来的声舞台是“浓缩”的、声场发闷,没有空间上的开放感。而这恰恰却是V70SE的强项,有着非常open、非常开放、宽阔的空间感。听一张古典交响的唱片就能清晰体会到这点。即使以晶体管功放的要求来衡量,它的声场也是非常出色的。不论是聆听古典交响还是流行歌曲,它都能把音乐家们摆在一个非常合适、合理的空间距离上,流行人声不会过于突前,没有压迫感、扑面感,而古典管弦乐队则能拉出一个很大规模的三维声场,特别是宽度和横向的延伸感,非常出色。可以说,它的声场表现是令人信服的。就个人欣赏口味来说,我很喜欢这种Open型的声场。

要接下来写第三点的话,我觉得,可能该提提V70SE的声音冲击力。这也是给我留下相当正面印象的。总的来说胆机的声音往往是柔和、偏软调的,但V70SE的声音,却具有健康的冲力、张力,特别是声音的下盘,是沉着有力的,低频沉稳、结实,不虚浮,也不缺能量,是一种很健康扎实的表现。前面有人问我V70SE和Bladelius Thor合并放大器的差异,那么我可以说,在这里,V70SE占了优势,Thor的底盘没有那么扎实和宽厚,冲击力也弱一些。
不过我还要备注一下,V70SE的“冲击力”,不要理解为蛮力、粗劲。甚至也不是美国器材的那种粗犷张力,而是一种健康、中正的德国之力,类似于柏林爱乐的那种力感。在欧洲高档器材里,无需去找野蛮之力、暴力。没有的。

估计会收到的一个问题是,既然Octave的声音总体是中性和透明的,那它和同级别的晶体管放大器还有什么区别呢?不会整个儿“胆机石声”吧?
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也不尽然,还是可以听出V70SE的胆机声色。只不过表现方式不是一些人所惯常理解的“温暖浓郁”。可以听到的是V70SE的声音有着柔性的底子,有别于晶体管机的较为“刚性”的声底。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晶体管机的声音可能更鲜明而硬调一些,包括细节表现的方式更为hard一些,听感上会很“清晰”但是在音量较大的情况下久听会更容易造成一些疲劳感,而V70SE那样的胆机,细节表现的方式更为soft一些,包括结像的呈现方式也比较“柔”,没有硬边,久听就更耐听。当然短暂的听感下,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晶体管机那种偏硬调的呈现方式更鲜明、更过瘾、更吸引耳朵的第一听感。
经常有人说,优质晶体管机和优质胆机是殊途同归,到了一定档次后声音开始接近。确实在某些方面是这样的,比如高档的晶体管机和高档的胆机都会具有一流的透明度、质感、声场表现,这些方面是会“接近”的,但是两种不同的放大线路,出来的声音终究还是有所差异的,比如,胆机的声音底子、呈现质感和细节的方式,还是要更soft一些,声底也会更厚一些。
至于某人更喜欢soft、声底更厚的胆机,还是更喜欢相对硬调、鲜明、清爽的晶体管机,完全是个人喜好和口味。这里没有对错之分!无论是晶体管机还是胆机,都不可能完美地再现现场录音,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放大器,所以,高档的放大器,不管你更喜欢哪个,没有对错,只有口味。

不少发烧友可能知道我对胆机是有一些偏见的。但我所不喜欢的,存在负面偏见的,是中低档的胆机,特别是低档的胆机。低档胆机的浆糊声、音染、粗声,是我个人无法容忍的,一分钟都无法容忍。反而是晶体管机,容易在中低档做到一个起码比较透明、端正、细腻的声音。低档晶体管机当然也会有问题,比如容易不耐听、容易偏薄、声音发冲,那么把音量调低一些,不要开得音量太大,这些问题会淡化和隐藏掉很多。而低档胆机的那些问题,音量开小也是无处躲藏的。所以我个人的推荐和看法是,中低端放大器,考虑晶体管机吧,不要考虑胆机。
但胆机到了高档,是非常引人的,也是我很愿意使用、欣赏的。德国Octave V70SE、V80,在我听来,都是我很愿意使用的产品。不过,我还是坚持认为,高档晶体管机、高档胆机,有风格之差,而无绝对的优劣高下。



(暂完)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