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鹤与中国古代清官文化——此文已发《学习时报》《文史博览》《领导文萃》等

2022-04-06 15:01阅读:
/李晓巧
此文已发《学习时报》《文史博览》《领导文萃》等
在我国古代,鹤被看成一种高尚的飞禽,无论庙堂还是民间都比较欣赏它、喜爱它,鹤通常被视作德才兼备、清正廉洁的象征。
鹤与中国古代清官文化——此文已发《学习时报》《文史博览》《领导文萃》等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首先,鹤的外形和特性受人喜爱。《左传》中记载卫懿公极其爱鹤,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2600多年前,鹤就被人们尤其是统治阶级贵族所喜爱。鹤,羽毛白色或灰色,性格温顺,但对周围的动静很敏感,鸣叫声宏亮清越,飞行时长伸细脖,饮食清洁,平时吃鱼、昆虫,也吃部分植物的种子。相关资料称,中国地域范围内有9个品种鹤。我国古人常说的“仙鹤”其实就是丹顶鹤,鹤被赋予长寿、吉祥、高雅的寓意,体型美观,尤其是喙、颈、腿细长,直立时,高可及人,看上去既精雅又高贵。我国古代,鹤常常被作为贵重礼物送给君王,这在《左传》《史记》等典籍中多有记载。
其次,鹤被古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左传》记载:“少曍氏以鸟名官之类。”可见,远古时期,人类就对当时的飞禽非常关注
,而且可能对它们的某些技能很崇拜,用相应的鸟类来对应统治阶级的官职,这个传统被延续下来一直到清代。准确地说,对鹤进行明确的描述出现在描写西周生活情形的《诗经》中:“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在农耕时代的自然界,鹤的鸣叫声直冲云霄,响彻四野。3000多年前,鹤不仅进入了主流视野,而且被视为一种品性高尚的飞禽,被正人君子和贤德的统治阶层所推崇。《诗经》中的《鹤鸣》一诗既表达了进谏帝王求贤纳善,同时也将那些有才有德、洁身自好可堪任官的人比拟为“九皋之鹤”,文化传延,其后的“鹤鸣之士”也是此意。
古人眼中,鹤在飞禽中,地位仅次于凤凰,这在明清官制中得到体现,一品文官大吏官服的前胸后背的补子上绣的就是鹤,所以,鹤常被称为“一品鸟”,地位尊崇。
鹤与中国古代清官文化——此文已发《学习时报》《文史博览》《领导文萃》等
(清代前期的“一品青莲”玉件)
文化的精奥离不开象征。鹤被认为是既有能力又仪表出众的一种飞禽,于是将其良好品质“移”到人的身上,就是才貌双全、卓尔不群,这是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理想风范。《世说新语》中有人在描述魏晋名士嵇康的儿子嵇绍容貌才德时,说:“嵇延祖(嵇绍)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可见在古代士大夫看来,鹤是不同寻常、品性高洁的珍禽,与之对应的是各方面都很优秀之人。
鹤的特性很机警,晋代人周处在《风土记》中写道“鸣鹤戒露,此鸟性警,至八月白露降,流于草上,滴滴有声,因即高鸣相警,移徙所宿处,虑有变害也”。古人认为鹤很有灵性,有忧患意识和先见之明。
唐代进士陈季的《鹤露警》中写道:“风间传藻质,月下引清声。”写鹤的形体之美丽,鸣叫之清越,实际上是借喻作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所以他盼望“吾君开太液,愿得应皇明”,发挥才能,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唐朝皇甫湜的《鹤处鸡群赋》写道:“安知警露之质,岂识凌云之意”,也是对“鹤”的特殊才能以及远大抱负的称颂。类似写鹤言志的诗词,在留存下来的古代士大夫作品中比比皆是。
爱屋及乌,古人还将“鹤”字组成一些美词。古代诗文中常用“鹤望”这个词,其意是如鹤之引颈盼望,本来这只是鹤的颈子长的优势所在,但这种“体形语言”被传统文化寓意为是有追求有抱负,是一个官员应具备的良好素养。
“鹤鹤”一词出于《孟子》,“麀鹿濯濯,白鸟鹤鹤”,“鹤鹤”也可写作“翯翯”,形容白鸟羽毛之洁白无暇。白鹤之羽毛洁白,被传统文化寓意为士大夫所宝贵的清白干净的人品官德。“鹤”字同“翯”,打眼一看就知道,这是飞禽中的高级层次。
同时也衍生出一些与鹤有关的官场词汇。南朝齐的孔稚珪的《北山移文》中有句:“及其鸣驺入谷,鹤书入陇”。 “鹤书”是专指古代帝王征召贤能之士入朝为官的诏书,与招纳贤士联系在了一起,在儒家治国理念中被认为是一种美政良法。
“鹤俸”在古代是指官吏的俸禄,也称之为“鹤料”,顾名思义,一望可知。唐朝皮日休的《新秋即事》诗写道:“酒坊吏到常先见,鹤料符来每探支。”宋代陆游也作有诗句:“有时缘龟饥,妄出丐鹤料。”可见,唐宋时期官员都是乐于自比为鹤的。
总的来看,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是才德兼具、担当严谨、情操高雅、清白干净的丰富文化内涵。
再者,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些清官名臣常常以鹤明志,以鹤自励。如宋代名臣赵抃、苏轼,以及清朝的林则徐、邓廷桢,都钟情于鹤。
历史上的赵抃被誉为“铁面御史”,做官精于吏政,为人淡泊宽简,位至副宰相,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京城为官,一直都是轻装简从,公务之余,最喜爱的动物是鹤,出任地方官时仅以一鹤一琴随身相伴,传为千古佳话。有了赵抃的典范,“鹤”便成为了正直公允、清廉高雅的一个政治文化符号。
苏轼在《后赤壁赋》《放鹤亭记》等名篇中,都有关于鹤的描写。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二月,苏轼被XX惠州时,所居即为白鹤峰的“白鹤新居”。实际上,苏轼所称赏的鹤的“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的品质正是他个人性格特点。
鹤与中国古代清官文化——此文已发《学习时报》《文史博览》《领导文萃》等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近代史上,林则徐与邓廷桢为国为民,尽心尽力查禁XX,虽然受到XXXX,先后都被道光帝xx,他们朝夕相处,互相勉励,依然关注国事。邓廷桢比林则徐大10岁,不仅是当时名臣,而且人品宽厚,学识渊博,在林则徐初到伊犁时,他曾赠送林则徐白鹤,并写了首《赠鹤和少穆》诗,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正月中旬,林则徐写了《嶰筠赠鹤》诗向邓廷桢表示感谢,林则徐的这首写“鹤”之诗用意深刻:“万里倦飞虽警露,九皋清唳早闻天;孤山处士还相对,松下风多且避烟。”在伊犁,林则徐还曾经在邓廷桢召集的纪念苏东坡生日会上写诗提及苏东坡与鹤:“合江之楼白鹤观,居此新宅无多时”“长松尘洗鹤意远,真有番乐来龟兹”。在赞赏苏东坡的卓越才华和正直秉性的同时,也为他的人生遭遇惋惜。这是两个跨越时空的清廉有为的官员之间的心灵对话,而将其连接的纽带是一只珍禽——鹤。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邓廷桢对鹤颇为看重,否则他怎么会送鹤给患难朋友呢?他在《百字令东坡生日》中写道:“更匆匆,去跨南飞孤鹤”。在写给林则徐的《人日复雪》中:“俯栏重看鹤夺鲜”。可见,他爱鹤,而且很有可能他也饲养了鹤。从林则徐所写《调鹤》诗来看,他对饲养调教白鹤也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想。实际上,林则徐喜欢鹤也受其父林宾日的影响,其父不仅养鹤,而且还画《饲鹤图》,在林则徐36岁担任浙江杭嘉湖道台任官杭州时,就曾购买过两只鹤豢养在孤山林逋墓前。——林则徐和邓廷桢作为“泛泛双浮沤、眠食互存问”的患难之交,也俨然一对志向远大、情操高雅的“鹤大夫”。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广政七年(944年),淮南与蜀国通好,送给蜀国的重礼中包括六只仙鹤(应该是丹顶鹤),蜀主孟昶让画家将这六只仙鹤画在了偏殿墙壁上,姿态迥异,栩栩如生,那些被仿画的生鹤常常站在那里盯着看。唐朝文人士大夫爱鹤成风,而且自唐朝以后,六鹤屏风成为宫廷贵族喜爱的艺术陈设。清代中期的玉件中也有一种造型,便是在婷婷的莲花旁边安放一只引颈高望、秀雅挺立的仙鹤,其寓意是“一品清廉(清莲)”,带有满满的士大夫情结和浓厚的廉政文化意蕴。古代帝王贵族爱鹤,取其长寿、吉祥、富贵之意,文人隐士爱其闲逸、超脱,我国古代官员处于文人与帝王贵族之间,他们看重鹤的文化内涵更加厚重,且有经世致用的成分。
鹤与中国古代清官文化——此文已发《学习时报》《文史博览》《领导文萃》等
(湛蓝天空下,高大的乐昌含笑树)
总而言之,作为飞禽的鹤,其天然和丰富的美好特点被中华传统文化人格化为正直担当、志向高远、勤政廉洁的官员优秀品质,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清官经世文化,千百年来受到广泛称颂。


敬启作者李晓巧,文史专集《历史是个圈》,定价38元,欢迎订购!
联系方式:QQ1695095932,li_stone@126.com
法律顾问:江苏同大律师事务所李小亮律师(获得“优秀青年律师”称号、副省级城市人民监督员,擅长著作权、婚姻、经济、合同等领域)18013828720(电话、微信同号)
我国古代借贷的合法利率是多少——此文首发《看历史》杂志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