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感悟"后悔"

2008-10-16 21:48阅读:
人生旅途,漫漫长河,喜与忧,爱与恨,幸与悔,赞与怨,都会遇到,也有领略。然而,人们对“后悔”的感悟,大多停留在“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上,如何诠注其意,没有见诸定论。为了防止、减少“后悔”现象的发生,笔者痴想对“后悔”的感悟浅谈一些个人看法:
思考再三,我们把“后悔”的大意不妨可以作这样的描述:即,对过去时日发生的错误、过失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表现出来的愧疚和懊悔心理。如:因当初犹豫不决,丧失机遇,日后机不逢时,一蹶不振而后悔;因当时情绪失控,动手动脚,致人死伤责罪而后悔;因当初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以后一错再错,越陷越深,受到处罚而后悔;因当年轻信他人,受骗上当,如今遭受重大损失而后悔;因当时考虑不周,粗心大意,此后造成工作失误而后悔;因少壮不努力,老大无作为而后悔;因当初一时冲动,闪恋闪婚,不久造成“问题婚姻”而后悔;当初说话不注意,恶语伤人,不留余地,事后矛盾不断,影响团结,关系破裂而后悔等等,诸如此类的后悔,几乎人人都有碰及。
后悔,只有知耻者在知过、知错、知罪后才能表现出来,后悔常伴泪水,其滋味是懊殇、若涩而难耐的,所以,后悔者所发露的心情谁也不愿意领略,后悔者所面临的局面谁也不愿意看到,后悔者所指出的影响谁也不愿意扩大。后悔莫及、悔不当初是后悔之人共同的心声。
后悔是情系思绪的绳索。它,一头是回首当初的“前因”,另一头是面对今日的“后果”古人云:“前不知戒,后必有恨”。不以“前因”为戒,必生“后果”之祸,后悔就会接踵而至。要使自己的情愫免遭后悔之罪、免受后悔之痛,免挨后悔之苦,就要多想利害关系,防止患得患失,学会控制、节制、限制自己的情绪、利欲、放纵,既要瞻前,又要顾后,善说利人话,乐办大好事,做到力戒在前,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后悔是扶平疮伤的良方。后悔不是阻挡后悔者前进的障碍,更不是他心理上的一种病态,而是针对“前因”导致的“后果”自然流露的最真实的心理反映。很多人的后悔就有着真诚的悔恨、悔过、愧疚、愧对的因素,知悔是追悔改过的前提,本身就是一种改过自新、要求
进步的表现。因此,我们不能只从字眼上消极地理解“后悔”,它不应成为阻碍人们前进的思想包袱,执迷不误,消极悲观地对待自己和处理问题,而应放下包袱,主动扶平心灵的疮伤,前车之戒,吸取教训,筑牢防火墙,有悔改的决心与行动,以积极、振作的态度对待自己和处理问题,使自己知错就改,急起直追,轻装上阵。
后悔是重振自我的风帆。后悔者应面对现实,抛弃过去,做好今后的文章。“当初”已经过去,过去的不再重来,“今日”已经存在,存在的仍然存在,随它而去。如果纠缠不放,挥之不去,那么无尽的烦恼时刻会萦绕在自己的心头,成为一个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精神枷锁,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只有放弃它,把后悔变为可以吸取的教训,化为改过和前进的动力,才能重整旗鼓,跳出悲观失望、望而却步的圈子。
人们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是指后悔所指向的后果是不可弥补的。其实不然,不少后果依然可以补救。污损的心灵之门因醒悟而可以得到重启,彼此破裂的伤痕因谅解而可以获得愈合,事后造成的损失因积极追溯而可以尽力减少,负罪之人因知罪服法、积极改造而可以重新做人。可见,后悔者人生之帆能否自我扬起,全在于自己,在于认识自己,在于把握自己,锤炼自己,拯救自己。让我们以渴求团结和谐的精神,正确地理解、对待、帮助后悔者,从他们的深刻体会中,吸取切肤之痛的教训,做一个无忧无虑无怨无悔的人.
力戒轻信 严防后患 (2008-09-05 21:46:36) [编辑] [删除] [置顶首页]
人生二十六贵(转) (2008-12-16 12:46:23) [编辑] [删除] [置顶首页]
权的十大忠告 (2008-07-20 20:49:23) [编辑] [删除] [置顶首页]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