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诗联提点:大师吴昌硕与晚辈潘天寿的忘年之交

2017-09-05 18:37阅读:
【历史上的今天:在46年前的今天——1971年9月5日,国画大师潘天寿逝世】
潘天寿1897年出生于浙江宁海县冠庄村,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诗联提点:大师吴昌硕与晚辈潘天寿的忘年之交
​1923年春,27岁的潘天寿来到上海,任教于上海民国女子工校。次年,任上海美专教授。他在上海这五年,除了教授国画,编著《中国绘画史》,还拜师学艺,结识了海派大师吴昌硕,并与之成了忘年交。
初到上海,他就见到了心仪已久大师吴昌硕,他激动地从包袱里取出自己的画作,毕恭毕敬地说:“学生自学绘画,水平不高,请先生指点。”吴昌硕时年八十,画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默默看着潘的每一幅花鸟画,一旁的潘天寿紧张得额头冒汗。吴翁看毕,双目一亮,以少有的赞扬语气说:“你画得好,落笔不凡,格调不低,有自己的面目。阿寿,你要好好努力。”当时吴昌硕已80高龄尽管两人年纪相差悬殊,但在艺术上却相谈甚欢,大师亲切地唤他为阿寿。几次见面后,吴昌而特意送他一副集古诗句的篆书对联:天惊地怪见落笔,街谈巷语总入诗。这使他十分感动。吴昌硕看潘天寿的诗文书画,
往往只是表扬而不批评因为他特别器重这位年轻画家,这算是给了潘天寿很大鼓励和信心。
诗联提点:大师吴昌硕与晚辈潘天寿的忘年之交
​​ 有一段时间,潘天寿在编撰了《中国绘画史》作为上海美专教材同时研习石涛、八大山人等画家的,想让自己略偏恣肆的画风有一个依托,如同飞翔的风筝需要一根坚固的线
经过反复练习,他觉得自己画风变化画艺上又进步了不少,便携带一幅得意的山水画拜访吴昌硕。可是,大师没有给他任何评语,他有点失望地回到住处,心里还是忐忐忑忑的,不知大师如何评价这幅画。在第二天,大师托人转给他的一首长诗,其中有这样三句: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一跌须防堕深谷,寿乎寿乎悉尔独。潘天寿有些沮丧没有表扬啊,还有批评的意思呢!但冷静以后,感觉到大师给予的警示是对的。他觉得惟有真正将身心投入传统的深髓,才能体味文人画的幽深玄奥,才能走成熟。
诗联提点:大师吴昌硕与晚辈潘天寿的忘年之交
随后的几年,他从吴昌硕画风入手,从笔墨、构图、意境各方面加以揣摩,画风迅速转向蕴藉与含蓄多变,但当他意识到太深的沉迷可能会让他失去独创热情时,又及时地逃离了出去。显然,他希望自己的绘画能形成独特的风格。
在上海的五年,潘天寿着实领略了这都会不仅繁华,而且藏龙卧虎。他在对吴昌硕画风的揣摩与实践中独立自省,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路。后人赞许他们的忘年之交,后人感叹名师出高徒,我说这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的人世间难得的逢知己。斯人已逝,吾辈缅怀、嗟叹、感悟、幽思。
潘天寿画作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