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小乖和乖妈:普娃普妈有啥可学的?--转自《无言升学新讲堂》第53讲

2020-03-16 12:07阅读:
有人在教育
的滑坡上滑雪
他们的故事
滑出国界

引自北岛《问题》
3月14日,人大附中高二年级的邓明扬拿到了麻省理工学院2020届常规录取的offer,这是中国内地高中唯一一枚offer,也是北京市三年以来的唯一一枚。
乖妈在其博客里低调庆祝了一下。
邓明扬就是“小乖”,也是现在北京很多奥数名师谈论奥数必谈的榜样型孩子,中小学鸡血家长眼里的“乖神”。他和我儿子同届,5年级时孩子和小乖曾经在一起集训,一起上过桥牌课,我也算一路见证了传说中的“牛娃”、“天才”的诞生。
可能有人还不了解“小乖”,毕竟对于学前和小低年级家长来说,这算得上是“上古巨神”了。
小乖是海淀区上地学区的学生,一年级开始参加奥数学习,二年级考上了两思(学而思、高思)集训队,二升三的时候考入最后一届仁华。之后考入巨人集训队,同时在高思集训队,其他课外培训班不上,平时刷题并不多,而是以赛代练,从此开启了横扫北京同年级小学奥数一等奖的历史。
小乖的发挥特别稳,别人的成绩波动是拿一等奖或二等奖甚至三等奖的差别,小乖的波动是获得一等奖的前5名还是前30名的区别。
小乖和乖妈:普娃普妈有啥可学的?--转自《无言升学新讲堂》第53讲

猜一猜哪位是三年级时的小乖
最后一届仁华群星璀璨,印象中小乖那时候拿第一名的次数并不算多,但不拿一等奖的时候,似乎没有;后来在中学阶段又开拓了信息学竞赛的赛道,成为数奥+信奥的“双料竞赛王”。顺便说一下,乖爸和乖妈坚持按正常节奏培养孩子,没有让孩子去参加8少8素的选拔。
进入人大附中早培之后,小乖在初中就拿了高中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获得了进入清北的资格,高一拿到了IMO金牌。

现在小乖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我听说以后在乖妈信息竞赛群里向乖妈祝贺,也得到乖妈很低调的回复。乖妈的低调不奇怪,奇怪的是,这然后群里就没有然后了,既没有家长跟着祝贺,也没有家长好奇问一下怎么回事。
是海淀的“鸡血”凉了?还是长期的假期让家长烦了?随后,我试探性地在各群里发了同样的感慨:

“现在家长疲态好重,我在群里恭喜乖妈,乖妈也回应了,再没人反应是啥事情。”

果不其然,优秀儿童群家长率先反应了,这个群是2-4年级冲击早培及8少8素方向的优秀儿童家长居多的社群,但他们的反应多集中在小乖的模式属于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不可效仿。

“榜样离大众太远了,够不上。”

“默默祝福了一下,娃三岁前毕竟关注这些娃,娃三岁后就不怎么关注了。”

“一般家长也就对小学反应比较大,到了初中高中,已经听天由命了。”

“跟英国抗疫肺炎也差不多”。
“小乖是我们可以置喙的么”
“我们可以把目标换成姚班”
“大家看完默默鸡娃去了”
“每个娃都有自己的路,别人的终究只是别人的”
“况且去了MIT也不能说明什么认识太多藤校的了”
家长们陆续发出各种议论,反应很热烈,甚至有围绕着如何培养三年级孩子的信息竞赛能力聊到深夜的,毕竟优秀群是2-4年级冲击早培及8少8素方向的优秀儿童家长居多的社群。
陆陆续续的,其他各群也热闹起来了。意见也多集中在小乖的模式属于人家的孩子,不可效仿。

这件事,我怎么看?

这事情还真稍微出乎我意料,我一直以为小乖会在国内立足,比如去清华大学的姚班。小乖这一走,还有他们人大附中早培4班一起的那几个第一届大师金(大师赛金牌)及够金牌水平但没发挥好的银牌,已经有在美国读书的,陆陆续续,都会到MIT或普林斯顿汇合了。
唯一的变数今年的IMO该吹灯拔蜡了,前不久,我国自媒体报道洪森的孙女拿了一项国际数学比赛的金牌,是在远程网络比赛的状态下取得的。搞不好,今年IMO也将是云赛(通过互联网的比赛)。留在国内的同学,原本的IMO金牌不好说了。
回到这事,怎么说呢,北京自此将少了几个未来的奥数精英教头,中国将多了几个未来的邱成桐,(总不致于是未来的杨振宁吧),无论如何,这些精英苗子总是将在地球上为人类做出自己的巨大贡献。
再多感慨一点很多家长听不懂的话:人大附中精英的出色家长们总是心里明白一切的人,为自己孩子做的规划,也无疑是最优解。
小乖的例子之所以对大众几乎无法仿效,是因为小乖的成功在于家庭合力的最优化,孩子有超人天赋+勤奋+用心,家长善规划,孩子还听家长话。
别说是在北京这些年每年数以万计优秀生之中,即便是早培这么多年以来招生了数以千计精英苗子,又有几个孩子能达到小乖这种高度呢?
为什么呢?
天时、地利、人和,早就挪移了。
天时是什么?
是因为小乖那个年代是没有早早培的,天赋好的孩子无需刷题就能考进集训队,进去以后以赛代练,一直不用将天赋浪费在刷垃圾题目上,现在有几家能做到?
再说近点,今年小升初如此冰寒彻骨,有几位爸爸已经在吟唱:时不利兮 不利兮 唏嘘唏
那地利呢?
如今小升初寒彻骨,一点点有价值的信息都被严防死守,家长没有目标,无从下手,盲目鸡血,这就是地利在变化。

政策面对黄庄妈妈们培养小乖式的竞赛娃,越来越不友好。未来数年,难以扭转,已经不用怀疑。

再说人和。

家长群的迟滞反应,真的不能说是人和的向上因素,显然是沉沦麻木的比例越来越高,越来越深,向下因素太明显了。

确实,长久疫情之下,大人难受,孩子难受。是因为孩子不自觉,还是因为爸或妈期望高,遇到这类情况,我觉得家长是要首先反思的,别指望孩子反思什么。

其实越是乖孩子学习越好,家长越省心啊。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怀疑吗?无非是怎么把孩子想办法弄上学习战车上,对很多父母来说,要么是没注意这一环节,要么是没有可操作性。

我们大可以把小乖在数学和信息上的成绩归类到”天赋“,但他打小参加学而思杯,不仅数学一等奖,年年都拿到综合一等奖,语、数、英综合非常强。怎么学的呢?准确地问,时间精力怎么分配的呢?

这一点,乖妈一直没有藏私,她那时在仁华家长群就讲过,小乖的英语学习靠乖妈规划的背新概念,语文则是小乖从小就效仿父母而做得很好的自主学习。

对比小乖,我们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肯定是”普娃“,这是毫无疑问的。小乖的例子无法效仿,但从中能学到什么吗?

连我在内,当年的第一反应也是:高山仰止,望峰息心。

但我们把自己家孩子能够努努力就能够到的高度,比如高山的75%高程作为目标,可不可以呢?
孩子有遗传基因,有自己个性,更有与父母的配合难度等诸多不可控因素,那先来看看作为家长的我们,能不能从我们自身做起,以乖妈为标尺,调整自己的育儿行为呢?

乖妈是现实中最真实的存在,低调务实,乐于分享。她对小乖的培养,在她的博客里,记录了这位“大神”如何紧张、怎么失落、以及发生过多次的哭鼻子。

小乖和乖妈:普娃普妈有啥可学的?--转自《无言升学新讲堂》第53讲她对于一个小男孩心理的关注和引导是值得家长们学习的。

在一个孩子不到性格行为固化期,都有成长发育的可塑性,除了早慧孩子以外,“牛娃”“普娃”其实是可以变化的。

就我个人的内心看法,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有成为“牛娃”的可能,尤其在小学,主要是靠家长引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反例。
但现实中更普遍的是,有很多家长有心无力,没时间、没精力、更没心情,还有一些家长有时间有精力,但完全不得要领,这类家长往往失之于急躁、冒进,缺少流水不争先的从容与勇气。奋勇争先不是错,错的是育儿效率低、性价比差,只拉车不问道,有多少榜样也不琢磨

至少,乖妈是平和的,从她的叙事里就能看出来,而现实中,普娃妈的特点往往极端,要么像刚才说的那种特别鸡血式的只拉车不问道,要么是现实中,不仅不问道,连车也不拉的类型,结果能轻松吗?

除非是非洲妈妈那种跟孩子也争抢口粮的类型,到了孩子青春期,发愁自己孩子不听话不肯学习的父母比比皆是,毕竟是自己亲生儿子,不可能撒手不管,可扪心自问一下,早干嘛去啦?
面对孩子,像乖妈那样,早点把孩子扶上战马,自己不也轻松嘛?!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