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查处242起冒名顶替事件,关键在于走好“最初一公里”

2020-07-03 15:41阅读:
——山东242起冒名顶替事件,仅仅是“信息化手段不足”吗?发布会的说辞为何站不住脚?发布会为何穿上了“黄帝的新衣”?
今日,山东省召开发布会表示,媒体报道山东查处242起冒名顶替入学,是2018年9月山东省启动的集中清查行动中发现的,这些违法行为实际上发生在2006年。由于当时信息化手段不足,信息公开渠道不畅,身份鉴别、技术限制等,相关人员采取违法违规手段获取高校入学资格。(人民日报7月3日)
查处242起冒名顶替事件,关键在于走好“最初一公里”

2006年的时候,时信息化手段确实不足,信息公开渠道也确实不畅,这是那个时候的客观现实,但发布会上的说辞还是无法立住脚。
因为,从纵向来看,山东在2006年之前也没有出现过这么多起冒名顶替入学事件,而2006年之前的信息化手段岂不更是不足,但那时为何没有出现这么大规模的冒名顶替入学事件?
而从横向来看,同在2006年,全国其它省份并未曝出这么多人的冒名顶替入学事件。从全国来各省份讲,那时信息化手段都处在同等水平,但为何只有山东在那一年出现了242起冒名顶替入学事件

查处242起冒名顶替事件,关键在于走好“最初一公里”

显然,“2006年”和“信息化不足”这两个关键词,其实并不是关键。因为发布会的这个说辞暗含了一个自我解脱前提,那就是将山东与全国其它省份割裂开来了,似乎是在说“山东的信息化是独立于全国的”,但这岂不是笑话?
客观地说,信息化手段不足,确实是个原因,但它只是一定程度上的原因,而不是所有的原因,更不是绝对的原因,因为全国其它省份都在同样的不足之中,因而它就不能成为山东自我开脱的归结点。
查处242起冒名顶替事件,关键在于走好“最初一公里”

山东出现242起冒名顶替入学事件,自己将问题归结为“信息化手段不足”,这其实是给自己找了一个挡箭牌,貌似可以对外有个体面的交代,但旁观者的智商不容低估,这个发布会只是自己给自己穿上了“黄帝的新衣”。
山东出现242起冒名顶替入学事件,这不是件小事,相关部门首先要做的并不是要给自己开脱,而是要找出问题的根本,而开发布会的意义也不在于给自己洗地,而在于要给公众一个站得住的说法。
查处242起冒名顶替事件,关键在于走好“最初一公里”

敢于面对,并不留死角地找出问题,是根本性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这个解决问题的“最初一公里”起到的作用就是给整个查处过程定下的调门。如果这个调门定的客观准确,那么后面无论存在多大漏洞都可以补上。
而如果这个调门定的仅仅是为了便于开脱什么,那么,即便存在着再大的漏洞,都可能视而不见。因此,对于这242起冒名顶替入学事件的查处,当地相关部门要踏踏实实地开好局,认认真真地走好查处的“最初一公里”,让公众心服口服。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