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读通鉴】司隶校尉李膺,点燃了党锢之祸的导火索

2020-05-29 00:28阅读:
衣赐履按:东汉的党锢之祸,我个人认为是太监集团和士大夫集团的对决。这场对决,持续了近二十年时间,士大夫集团被太监集团打得流水落花春去也。后世儒生把士大夫集团的失败归结为太监集团的凶暴、残忍、卑鄙,我反复阅读这段历史,觉得没那么简单。实际上,士大夫集团可能没那么卑鄙,但是,他们对待太监集团,用“凶暴”“残忍”来形容,恐怕也并不过分。
在双方的对决中,有一个标志性人物,就是这一回要讲的司隶校尉李膺。
公元166年,李膺任司隶校尉(《通鉴》认为此事发生在公元165年,我认为有误)。小黄门张让(桓帝刘志宠幸的太监,到灵帝时成长为太监集团的老大)的弟弟张朔是野王县(河南省泌阳市)县长,贪婪残暴,无法无天,竟至杀害孕妇。张朔听说李膺是个混不吝,对太监的亲属、门客尤其凶悍,于是,一道烟逃回洛阳,藏在老哥张让家的合柱之中(合柱就是夹墙,柱与柱,墙与墙之间,两端封闭,留有暗门,平常看来,只不过是一道墙,却是藏身的最好所在)。李膺不知从哪得到这个消息,直接率领一票吏卒闯入张让家,砸开合柱,抓了张朔,扔进洛阳大狱,录完口供,一刀砍了。
张让立即向桓帝刘志诉冤,刘志召李膺入殿,责问为什么不先请示就施行死刑。 【读通鉴】司隶校尉李膺,点燃了党锢之祸的导火索

【就不能让太监帅一点吗?】
李膺说,从前,孔子做鲁国的司寇,上任七天就杀掉了少正卯,如今我到职已满十天,生怕因办事迟滞造成过失,没有想到却因办案迅速而获罪。我知道自己死期就要到了,但请皇上再宽留我五天,等我灭尽大恶,到时即使受烹煮之刑,我也心甘情愿。
刘志听完,回头对张让说,这是你弟弟的罪过,李司隶有什么错?
于是,打发李膺出去。
衣赐履说:李膺抓人办案的作派,让人不寒而栗。我们在读史的时候,作者会把我们带入他的语境,也即,李膺是正派人,张朔是个恶棍,无论李膺对张朔怎么行事,我们都认为他是对的,甚至还想为他喝彩。而到后面太监集团收拾士大夫集团时,我们会觉得太监真不是东西,这帮坏蛋不但恶贯满盈,而且卑鄙残忍,剁成碎片都不解恨——也是同样的道理。实际上,太监集团之所以与士大夫集团势不两立,一定要除之而后快,我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是被士大夫集团逼的。
另,孔夫子上任第七天诛杀少正卯,就是对的吗?我想未必。
从此,宫里黄门和中常侍们,都小心翼翼,不敢大声说话。以前,一到休假日,大小太监们都把自己捯饬地光鲜亮丽,三五成群,逛个街、踏个春、赏个雪唔的。刘志突然发现,这段日子,大家都特老实,全都跟宫里呆着,哪都不去,就问他们为什么。
太监们早就等此一问,他们边叩头边流泪,说,我们怕李校尉啊。 【读通鉴】司隶校尉李膺,点燃了党锢之祸的导火索
【天下模楷李元礼】
史称,朝廷的政治,一天比一天混乱,法度崩塌,然而,只有李膺仍然维护纲纪,执法裁夺,声望一天高过一天,凡是读书人,能够被李膺接见、容纳的,都称之为登龙门”。
衣赐履说:当我看到“登龙门”三个字时,就知道李膺死定了。刘志手下的太监都是脓包吗?区区一个李校尉,就吓得他们宫门都不敢出了吗?
No,他们在布局
不久,有个叫牢修的人上书控告李膺:
李膺等人蓄意培养太学生,交结各郡、各封国的儒生,兴风作浪,互相标榜,结为朋党,诽谤朝廷,败坏风俗。
刘志大怒,立即下诏全国,搜捕乱党,布告天下。
李膺被捕,一通猛审,供词牵连供词,刹那间扯出二百余人,全是士大夫集团中的精英,抓得抓,逃得逃,朝廷派出抓捕队伍,在道路上日夜不绝。
东汉朝第一次党锢之祸正式爆发
衣赐履说:一篇并无真凭实据的奏书,告了一些无可无不可的事情,怎么就让刘志勃然大怒,引发了党锢之祸呢?
我们先看看李膺其人。
李膺字元礼,颍川郡(河南省禹州市)人。祖父李修,在安帝刘祜朝做过太尉;老爹李益,当过赵国的宰相。作为标准的官三代,李膺性格清高,一般人,他根本不搭理。李膺先是被举为孝廉,做了司徒胡广的干部,又举为高第,再升为青州山东省北部刺史。青州所属的郡守、县令,害怕李膺的威严与明察,很多人一听说李膺要来青州,就弃官跑了。后来,李膺又做过渔阳太守、护乌桓校尉。鲜卑侵犯边境,李膺多次率兵出击,冒着枪林弹雨,把鲜卑打跑。可以说,李膺的履历还是很丰厚的,行政能力和军事能力都很过硬。
后来,李膺因公事免官,回家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前来求学的学生常常超过千人。李膺声望日隆,当时的名士荀爽(曹操最厉害的谋士之一荀彧的叔叔)曾经去拜访李膺,为李膺驾了一回车,回来之后,四处宣扬说,我今天居然为李君赶车了!
李膺被人敬慕,到了这种地步。
公元156年,李膺任度辽将军,声威远播。
公元159年,李膺任河南尹(首都洛阳特别市长)。
公元165年,宛陵县(河南省新郑县东北)的大族羊元群,曾任北海郡(山东省昌乐县西)太守,贪赃枉法,声名狼藉,免职回乡。
老羊此人,很有些意思。说是北海郡政府的厕所里,装有什么精巧的设备(肯定不是抽水马桶,不晓得是不是某种“厕筹”清洗机,呵呵),老羊觉得好,就拆下来搬回家了。李膺向朝廷上表,请求审查老羊的罪行。老羊吓坏了,赶紧向宦官们行贿。然后,形势发生大逆转,李膺竟被宦官们指控为诬告,遭受“反坐”之罪。这时,单超(五侯之首,公元160年去世)的弟弟单迁担任山阳郡(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昌邑镇)太守,因为犯法被囚禁在监狱,廷尉(司法部长)冯绲(读如滚)将他拷打下致死。于是宦官们诬告冯绲有罪。中常侍苏康、管霸用贱价强买天下良田美业,州郡官府不敢责问,大司农刘祐向当地发送公文,依照法令,予以没收。
刘志大为震怒,下令把刘祐、李膺、冯绲,全都送到左校营,罚服苦役。 【读通鉴】司隶校尉李膺,点燃了党锢之祸的导火索
【冯绲,也是有政治智慧的人
衣赐履说:这几件事,虽然记录在公元165年,我感觉发生在公元162到163年之间更靠谱一点。冯绲打死单迁,又是一起士大夫对太监党羽下狠手的例子。
太尉陈蕃屡次向刘志求情,要求原谅这哥儿仨的过失,恢复官职,有时候感情一上来,老陈同志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刘志不理。
司隶校尉应奉向刘志上书说:
我个人认为,现在正在劳改的前廷尉冯绲、大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执法严正,检举坏人,依法处理。为政的要义,是记住臣下的功劳,忘记他们的过失。冯绲从前讨伐荆州(湖北省及湖南省)蛮族,立下大功;刘祐多次主持执法单位,奏劾过梁冀的弟弟梁旻(读如敏),谦恭刚直;李膺声威震动幽州、并州,遗爱北疆(李膺曾任渔阳郡太守、乌桓校尉、度辽将军)。现在三边不宁,王师未动。请求原谅李膺等人,预防形势恶化。
奏章呈上,刘志免除三人罪刑。
【读通鉴】司隶校尉李膺,点燃了党锢之祸的导火索
【应奉,桓帝不听太尉的却听他的,说明很有一套】
衣赐履说:早先,武陵蛮夷进犯荆州,时任车骑将军冯绲,认为应奉有威信,被蛮夷所信服,上书请求一道出征。应奉被拜为从事中郎。打了胜仗回来,冯绲把功劳全推在应奉身上,并推荐应奉为司隶校尉。我们认为,应奉解救冯绲等人,当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但要完全排除私下的恩情,恐怕也不够客观。
过了一阵子,刘志任命李膺为司隶校尉。李膺上任第十天,收捕张让的弟弟张朔,杀掉,即为本文开头那一幕。
再之后,牢修上书举报李膺,桓帝大怒,掀起党事。
那么,这个劳修又是谁呢?
原来,河内郡有个叫张成的人,是个大仙,擅长占卜、风角,他推算朝廷将有大赦,于是就让他的儿子去杀人。
而此时的河南尹正是李膺,就把张成父子抓了。不久,朝廷果然大赦,李膺怒了,哪管什么赦令,立即诛杀张成父子。
衣赐履说:后面我们会发现,士大夫集团诛杀已经被赦免的太监集团成员,几乎是一种常态。如果士大夫集团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是正义的,那么,当太监集团报复士大夫集团时,必当无所不用其极,而且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张成素来与太监们交往密切,桓帝刘志本人有时也让张成给占个卜、算个卦唔的,可以说,张成不但跟太监们很熟,跟刘志的关系也不错(张成知道即将大赦,原因自当在此)。
牢修是张成的学生,太监们让他上书控告李膺,掀起了党事。 【读通鉴】司隶校尉李膺,点燃了党锢之祸的导火索
【刘志的耳根子还真不算软】
衣赐履说:胡三省认为,李膺杀张成父子是在任司隶校尉之后,而李膺任司隶是在公元166年,我查了一下《后汉书·桓帝纪》,公元166年没有大赦,而公元163年、165年有两次大赦,联系上下文,此事发生在163年更合逻辑。到了公元166年,太监们准备好了,才把牢修找出来,控告李膺。
那么,为什么控告一个李膺,竟然能够引发党锢之祸呢?
我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太监集团与士大夫集团之间,早已水火不容。从史料记载来看,似乎是士大夫一直在进攻,太监一直在隐忍,但是,忍无可忍之后,奋力还击,把士大夫集团打得集体短路。
因此,牢修上书,并不是为师父张成喊冤,而是控告李膺等人结党。如果结党之事纯属子虚乌有,那么,李膺等人也不会有事。然而,士大夫结党这个事儿,不但不是子虚乌有,而且几乎是铁证如山,这才会让刘志勃然大怒。
好了,下一回,我们分析第一次党锢之祸。
欢迎扫描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
“衣赐履和金大妞”
读品历史,品读美食。
【读通鉴】司隶校尉李膺,点燃了党锢之祸的导火索
【图片来自网络】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