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平说春秋63.(晋)流亡的遭遇一言难尽

2019-08-20 00:28阅读:
听书:http://www.ximalaya.com/manage_album/9328566
离开齐国温柔之乡,重耳一行到了曹国。曹国并不是他们的目的地,只是到楚国等大国必须路过曹国。曹国是武王的弟弟叔铎建立的国家,三百年前也是一家,但曹共公完全不待见这个远亲,不待见也就算了,还侮辱了重耳,让重耳觉得很难堪。曹共公早听说重耳是近亲所生,他的肋骨是连在一起的,他想看看这个变态的长相,竟然在重耳沐浴之时,在窗帘外偷窥,结果这个动作被重耳发现,重耳觉得受到了奇耻大辱,痛恨曹共公,暗自要报复曹国。
曹国大夫釐负羁说:“晋公子贤明能干,与我们又是同姓,穷困中路过我国,为什么无礼?”曹共公不听劝告。釐负羁就私下给重耳食物,并把一块璧玉放在食物下面。重耳接受了食物,把璧玉还给负羁。离开了曹国。
离开了曹国,又步入宋国境内。当时的时间段,正好是宋襄公刚刚在泓水被楚军打败,身负创伤,尽管如此,讲仁义的宋襄公听到重耳贤明,就按国礼接待了重耳一行。并按照齐桓公的规格,送给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襄公之恩牢记于心。
宋国当然知道重耳一行的目的是寻求复国,宋国司马公孙固与狐偃是好朋友,就实话实说:“宋国是小国,又刚吃败仗,不足以帮助你们回国,还是到大国去吧。”重耳一行人于是又离开宋国。
重耳路过郑国,郑国也是姬姓国家,三百年前也是一家。但郑国郑文公根本就不喜欢这个重耳,对他十分无礼,不让他在郑国久留,实际上是把重耳一行驱逐出境。
郑大夫叔瞻劝告国君说:“臣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不要同他做对。您最好还是以礼相待。上天或者将要立重耳为国君,为什么呢?父母同姓,子孙不能昌盛。晋公子是姬姓女子生的,还能活到今
天,这是一。经受逃亡在外的忧患,而上天使晋国不安定,大概是将要赞助他了,这是二。有三个人足以居于别人之上,却一直跟随着他,也就是他的随从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是三。再有重耳又与我们同姓。与君侯同宗,郑国从宣王分出,晋国从武王分出。宜当结交!”
叔瞻分析的十分透彻。近亲不能生孩子,近亲生的孩子要么是弱智,要么异常聪明。重耳是同姓所生,居然活到现在,那一定有神相助。看一个人怎么样,要看他身边的人。如果身边的人是小人或窝囊废,那么这个人再有能耐也能耐不到那里去。一个人身边都是能人,那么一个人再窝囊也窝囊不到那里去。重耳身边都是能人,一定不能小看。何况咱们又是一家子。
但郑文公有自己的道理。一方面郑国已经倒向楚国,倒向了中原人所称呼的蛮夷,那些姬姓的封国没有什么能耐。另一方面,郑国所在的中原,是交通枢纽,正如郑文公所回答的:“从诸侯国中逃出的公子经过我国的太多了,怎么可以完全按礼仪去接待呢!”
叔瞻真的有眼光,他可能隐约感觉到什么,就对郑文公说:“您若不以礼相待,就不如杀掉他,免得成为咱们的后患。”
郑国君没有听从。既然他不把重耳一行放在眼里,不被他放在眼里的人怎么能成为后患呢?于是乎,郑文公催促重耳一行赶紧赶路,不要在郑国闲呆。结果,郑国此后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叔瞻为此自杀。
重耳离开郑国,又踏上了漫长的旅程,继续往南。
重耳这一路走的,凡是姬姓的国家,所谓三百年前一家人的,都不善待他。凡是异姓国家的,无论是姜姓的齐桓公、子姓的宋襄公、还是芈姓的楚成王都非常重视他,待若上宾。这也应了那句俗话,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在所有诸侯国中,可能晋国人是最早反思也是最早修正任人唯亲这一做法的。晋献公上台开始处理宗室子弟,在他看来,在政治上,血缘越近的人越危险,越不能留。因此,除了自己的亲儿子,其他宗室都不能在晋国生存。
而重耳个人的经历与体验使他不可能不认识到,同姓的诸侯国都把他当成废物、麻烦,他的弟弟就曾要他的命。帮助他给他支持最大的,无论身边的、国内的,还是国际的都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这也直接导致此后,晋文公姬重耳上台后,不重用公族,正宗的传统的所谓公族就是国君的亲属或后人。实际上,晋国当时已经基本不存在公族。不重用公族,就需要根据功劳、根据能耐,而不是根据血缘来任用人。晋国能够强大,能够可持续发展地称霸一个世纪,并且在三家分晋以后仍然强大是有基础的。用人体制上的改革是最重要的改革之一。
重耳离开郑国,又踏上了漫长的旅程,继续往南,进入楚国境内。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