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灵台灯盏头戏
2020-10-29 11:39(来源:平凉市旅游局官方)
灵台县灯盏头戏,又名灯盏头碗碗腔,最初叫锣鼓噪,是甘肃灵台一带特有的地方戏剧种之一, 2006年,灵台县灯盏头戏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因采用古代铁制的照明灯具灯盏头碗碗作为击节乐器,并配合二胡、月琴演出,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而得名。灯盏头戏最初流行于灵台县新集、龙门、上良、星火等乡镇,后传至平凉、泾川、崇信、安口等县市及陕西的千阳、麟游、陇县、凤翔等县,所以,平凉的灯盏头戏实际上说的就是灵台的灯盏头戏。
灯盏头戏确切产生年代已无考。15-16世纪(明代中期),陕、甘两省交界处,遭逢灾年,战乱频仍,饥民遍野,灾民到处乞讨,乞讨时用绳穿起一串枣木片来伴唱,唱的是当地民歌、小调。在长期乞食活动中,逐渐形成一种有板有眼的固定腔调,后又用农村家家都有的油灯碗碗击节,灯盏碗碗敲起来清脆悦耳,又容易找到,从而成为灯盏头剧的专用敲击乐器。进入17世纪后(清代),灯盏头这种独具特色的演唱形式作为一种民间娱乐活动被保留了下来,俗称唱曲子。每年的迎神赛会、祈雨求福、酬神还愿或家庭的红白喜事,灯盏头戏都成为当地不可缺少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