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小升初”政策,岂能将家长带向为了孩子“假离婚”的歧路?

2018-07-05 13:33阅读:

以假离婚的方式换取孩子在片区内的学校上学,这种“不择手段”,何尝不是一种对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极端申诉”?
“小升初”政策,岂能将家长带向为了孩子“假离婚”的歧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孟然
曾经问过老公:如果我们去办一个“离婚”手续,就可以获得一次低价买房的机会,你会选择跟我离婚吗?当时他坚定地说:“不会”,而我也很满意听到这样的答复——起码他还不至于为了投机获利,动摇夫妻关系。
但现在标的物和条件关系都换了——“只有夫妻双方离婚,孩子才能跟着一方的户口上市里的重点小学”——这时又该如何选择?恐怕我和老公,都要再认真考虑考虑了。
最近,在石家庄,就有很多夫妻面临类似的抉择。
据媒体报道,近日石家庄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执行“幼升小”政策时要求:父母和孩子3个人的户口必须在一处才能上片内学校,否则只能接受调剂。为了孩子在片内入学,一些夫妻二人中有一方户口没在片内的,为此去办了离婚手续。
从记者的调查来看,入学政策中的关键限制在于:“要求适龄儿童、少年户口随父母,且户口和住址符合户籍管理有关要求,即户口、住址和父母的《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相一致。”
而其中的关键又在“随父母”三个字的解读上,据石家庄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工作人员解释,政策从来没有说户口一定要随父母双方;义务教育招生以区县为主,不同区县和学校的政策不太一样。“有些学校就要求孩子户口必须随父母双方,也有些学校要求随父母一方即可。”
也就是说,政策在执行时其实留有一定空间,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根据供需情况,可以选择放松或收紧限制。偏偏今年是“龙宝宝”扎堆入学的年份,学位供不应求,也普遍采取最严格的限制条件。

“小升初”政策,岂能将家长带向为了孩子“假离婚”的歧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确有苦衷,但最终的苦果还是得由家长们来尝。于是“假离婚”便成为了家长们最无奈的抗争。
这种情况并非石家庄一地独有。我们当然可以轻飘飘地说,很多家长是拿婚姻当工具,在钻政策的空子,甚至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示范。也可以提醒他们,哪有什么“假离婚”,办理了离婚手续,无疑是将婚姻推向危险的境地。
但反过头来,以假离婚的方式换取孩子在片区内的学校上学,这种“不择手段”何尝不是一种对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申诉”?
划片入学本是一项与就近入学政策相配套的措施,起初就是为了模糊名校概念、保证学校间均衡发展。但随着政策与现实的互动,划片入学不仅导致了“天价”学区房,也加剧了学校间的马太效应。在很多城市,除了少部分“土著”之外,重点学区内都是权力、财富、资源高度集中之地,而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希望正在渐行渐远。
2016年2月,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即一个小区对应多所学校。今年4月底,北京市城六区相继采取“多校划片”政策。也就是说,即便你高价购买了学区房、即便假离婚,也不一定能够保证上名校。
短期内,这种增加学校分配不确定性的政策,的确可以堵住人们为孩子上名校而假离婚的冲动。长远看,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并逐步均衡分布,也不可回避。
“引导”家长为孩子上学“假离婚”的“小升初”政策执行,必定是反人伦的。就算优质教育资源紧张,也不宜这样将“父母子女户籍同在一处”作为孩子上片区学校的前置条件,进而产生错误导向。当然,以更加深刻、全面的教育资源供给端改革去平息家长的焦虑,也是绕不开的长期目标。
□孟然(媒体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