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粉丝经济时代:流量越大,责任越大

2018-01-23 13:52阅读:
http://pl.ifeng.com/a/20180122/55346932_0.shtml
2018年伊始,娱乐圈一如既往的热闹。围绕PG one的嘴仗,以”紫光阁地沟油上热搜“的荒诞现实画上了“凉凉”的句号;《演员的诞生》在作假黑幕的质疑声中高调收尾,考验演技的综艺节目成了“戏精的诞生”;豆瓣评分仅有3.5的《极光之恋》以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的辉煌成绩,再次验证流量小花小草们的收视号召力……
种种乱象背后,强大的资本正在裹挟着整个娱乐产业。它让导演、编剧、演员成为提线木偶,让电影电视剧不必依赖作品实力,而真人秀也只剩下刺激精彩的“秀”。当资本成为主宰,赚钱是唯一要务,那么整条产业链上的人不必关心真实、质量,不必关系演技、人品,只会关心一个问题:谁来买单?
答案是:粉丝。
明星经营讨喜的人设,节目寻求自带流量的明星,整条产业链都在挖掘庞大粉丝人群的经济能量。在今天,明星的商业价值可以与粉丝量和粉丝的购买力画上等号,而不是实力。所以,一些看起来荒诞的事件在娱乐圈反而成了常事和常识。抄袭没关系,IP火了就是漂白剂;没演技没关系,抠图都能拍完电视剧;嫖娼是放松心灵,吸毒是寻找灵感,实力不行是“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影视也好,综艺也好,在选择明星时,最大的考量变成了“流量”。粉丝对明星的无脑追随,资本对流量明星的需求,形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怪圈。“没有明星卖不了片儿,有了明星拍不好片儿”,这种感慨从于正说出来,也是挺讽刺的。
李小璐与PG one“夜宿门”事件在娱乐圈闹得沸沸扬扬。
对这些问题开出的药方,不能是毫无原则的宽容,也不能是一概而论的封杀。今天的娱乐产业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考虑行业规范和自律。并不需要每个明星成为道德模范,事实上,正如很多粉丝为自己偶像辩护时常说的一句话:“作品和人品分开来看”。这句话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作为一个成年人,个人私人领域情感与生活方式的选择,只要不违法,就应有免于被责罚的权利,他在专业领域的评价,也应与其私人生活分开。但娱乐圈的很多事件,恰恰是作品本身出了问题。
编剧不好好编剧,去抄袭网文;演员不好好演戏,靠抠图替身。大量的影视作品,充斥着歧视女性、拜金主义、封建思想等等。在之前的PG one事件里,官方媒体对他的批评,也并不针对他的绯闻,而是从一开始就锁定在歌词涉嫌侮辱女性和教唆吸毒上。作品的污点,才是最难洗清的黑点。大火的韩国团体防弹少年团曾因歌词涉嫌歧视女性而做出官方道歉,多芬广告因为展现“把黑人洗成白人”的创意而被质疑种族歧视,只能紧急下架。可以说,无论国内国外,如果作品触碰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教唆犯罪等红线,那么创作者、发布者都可能面对主流舆论的批评甚至付出昂贵的代价。
人们更容易忽略的一点是,从粉丝经济的角度看,很多明星本人就是作品。他所精心经营的人设,他的绯闻、家庭和生活方式,构成了吸引粉丝追随的幻象。“什么样的明星,就有什么样的粉丝”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这世间没有免费的午餐。明星对粉丝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赋予明星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当明星在粉丝的追捧中获益时,就要面对主流社会对你的审视和要求,这也正是一些亚文化走向主流时必然面对的阵痛。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流量越大,责任越大。对于明星而言,对作品的价值观负责,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
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自律和他律,而最糟糕的一种情况,就是自律形同虚设,他律任意干涉。如何在利益与社会责任间取得平衡,如何在行业自律与他律中找到平衡,对于正在快速成长的中国娱乐业而言,将是一个可以决定整个产业生死的命题。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