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跟大师学写作集训班作品:《明月》贝若安(六年级)

2021-07-27 08:49阅读:
《明月》贝若安
跟大师学写作集训班作品:《明月》贝若安(六年级)


月是故乡明,故乡毕竟也只有它亘古长存了吧。 ——题记


若持一壶酒,定当邀月共饮。


记忆中的第一抹明月,想必是故乡的溪水边吧。初夏,六月未央。星子在无意间闪,是映着夜的;夜在悄然中散,是衬着月的。静谧中,潺潺的水声亦如轻轻的絮语,伴着微微摇曳的柳枝,那婀娜的韵姿便愈发雅了起来。浮光跃金,清溪脉脉,光线在交舞着变。萤火虫,这暗夜的精灵,也安然的飞着。月上柳梢头,人约初夜时。约上几个小伙伴,去找螺蛳吧,那是最美的事了。沁凉的水缓缓抚过你的手,你的手悄悄探过长满了滑滑的绿油油的青苔的河堤,听着伙伴说:回家去吧。也有说:这儿好多螺蛳。这欢欣与喜悦自是无法忘怀的。摸够了螺蛳,便在草地上躺下,天上的明月愈发明亮了起来,青云些许,但却更多了一丝清丽。
那些伴着玉兔捣药、嫦娥奔月的传说与老人沙哑的嗓音入睡的日子,随着时间不复归来,一下子,就长大了呢,可那童心却丝毫未减。回老家时,或朔,或望,映着月光皎皎,八九月,也常取篝火,上古柳一摇,知了便飞了出来,拿网一兜,双手一抓,几知蝉就捉住了,除了着满足与自豪之外,更别提那蘸上辣酱,酥油爆炒的炸知了的风味了,那定是极佳的。亦可绾上裤腿,撸上袖子,四下一瞧,偷偷下塘,潜入荷叶间。把双手伸入淤泥之中,摸索这那白白嫩嫩的纤纤玉藕,在节处轻轻一掰,听那清脆的一响,缩一缩手,抱着藕逃回家。没人会谴责你偷藕的,顶多只会笑着骂一句:真是的,这孩子忒贼。
八月十五中秋节到了。云,渐渐隐去;月,悄悄出来。月饼在乐融融中下了肚,老人家和大人已搬了藤椅到外面去赏月了,顺带着谈些家常,于是又急急地出去,帮忙捶捶背,敲敲腿,是可以拿些小钱再去村里的店买些酥皮月饼尝的。那味道是连明朝日半出山都记得的。


曩昔,偶在西湖的画舫中见三潭印月,水中,天上,灵动着,映着清波,可爱着呢。我由此想起了故乡那明月,尽管西湖的月是比拟不上家乡的,可仍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与感动涌现而出。记得当时,鞠了一捧清水,品了一江明月,又拿着相机一阵猛拍,想留住这份美好。疫情期间,无法回乡,便仅凭这照片聊以自慰,以求睹物思乡,月中是有着故园之情,恋眷之心的。再记起那小山,山中那一窝头上黄中带点红的小鸟;田野,田野上可以摘下来吹口哨的叶儿;村庄,及村庄中慢慢飘出的缕缕炊烟。


望月怀远,寥寥四字,那明月楼中饮酒痛醉,且听那二十四桥的暗飞声的玉箫,斜睨着三秋桂子与十里荷花,也遥想着远方的他,在意着那姗姗玉珠于烟海之间升起的人与情景呼之欲出。还不应该搭一小舟,轻摇短棹,斜倚船舷,微扣船沿,与客和船主闲聊几句吗?是有顶好的月色的,想必是件痛快的事。瞧,苏轼不也游过赤壁吗。
我想月了,也想故乡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