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2013-07-08 10:23阅读:
1 引子:从何新乌龙谈起
何新揭露西方文明造假过了头,最近何新博主根据网上几张英国巨石阵当年的修复照片,如获至宝似地煞有介事声称英国巨石阵是伪造的(参见:英国伪造巨石阵视频及108幅图片网址),本人不过是提出一点评论质疑,就招致何新博主的辱骂,真为何新们的无知与粗暴担忧,记得何新还曾吹捧过以恶毒辱骂记者和学生出名的北大教授“孔三妈”,难道何新也有这种爱好吗? 被何新忽悠的佐佐木们又蜂拥转载,是要演绎一出让世界看中国人的笑话吗?极左的无知与愚昧又一次淋漓尽致地在世人面前表现。(以下所有资料取自于网络并整理。)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根据何新后来自己的补充描述辩解,“我们当前看到的巨石阵是现代新古董。是1901年至1964年进行修复后的成果。修复过程中,工作人员加固倾斜的直立石柱,同时替换坠落的巨石。重新将顶部的巨石用当时英国最大的起重机吊到基石上。” 可见我们现在看到的英国巨石阵是经过“修复”的结果,大石头都是原来的,只不过坠落了,后来用起重器重新吊装而已。修复能等同于伪造吗?这就是何新的逻辑?中国出土的文物绝大部分都经过了修复才展出, 按照何新逻辑,是不是也属于造假? 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除了从2号坑出土的极少数跪射俑完好外,其他几乎全是破损的,现在我们去秦始皇兵马俑看到的兵马俑大部分都是经过对残片进行粘贴修复的,难道这些修
复后的兵马俑都是造假的吗?当然你要揭露这些巨石与现代英国人没有任何毛关系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但你要说巨石阵是造假的,那就愚蠢了。
另外,这些老照片下方明明注明有1920年对巨石阵的修复(Repairs to Stonehenge),难道何新都不看英文吗?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参见:巨石阵于1920年维修的登报声明:The Straits Times, 8 June 1920, Page 10。
文物除了有修复,还有搬迁,如果何新看到用起重器搬迁文物的照片是不是也要说是文物造假? 埃及的阿布辛贝神庙足有20层楼高,现在看到的是从不远处的原址经过切割后搬过来重新搭建的,原址因为60年代修建的阿斯旺大坝而被淹没.与阿布辛贝神庙一起搬迁的还有另外14座神庙,其中10座择地另建,而另外4座被埃及政府送给了参与搬迁的四个国家。同样可以在网上找到对这些神庙大肆进行切割并用大型起重机进行吊装的照片,按照何新逻辑,是不是就此可以认定现在看到的阿布辛贝神庙属于造假?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这是拉美西斯二世头像从耳朵前面锯下来的面容部分正在起吊组装)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正在把拉二的面容与后面的耳朵部分对其组装)
(参见:埃及•阿布辛贝神庙的搬迁
2 遍布全世界的巨石文化
实际上史前巨石文化遍布全世界,何新如果知道这个事实存在,也许他就不会摆这个乌龙了?
巨石文化是由一些粗石巨柱或条状块石组成的,石碑、石塔、石墓道或石圈等代表着一种史前文化,距今已有5000-6000多年左右的历史。从石器时代至铜器时代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世界各地,以巨大石结构建筑为标志的古代文化类型,这些以宏大的平面布局和奇特的造型而著称于世的巨大石质建筑物。从类型上可分为墓石(Dolmen)、独石(Menhir)、列石(Alignment)、石圈(Cromlechs)、石座(StonSeats)、石台(StonTerraces)和金字塔形建筑(PyramidalStructures)等,其种类不但丰富,而且形状、功能、性质等也不尽相同。
从世界范围上看,欧洲西部是“巨石文化”出现较早并且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在欧洲,最常见的巨石建筑是石墓。英国考古学家格林·丹尼尔(GlynDaniel)在其《欧洲西部的巨石建筑者》一书中认为,欧洲西部修建和使用巨石建筑是从公元前3500年左右开始的。欧洲早期的巨石遗存主要分布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南部,同时还在这一地区发现有当地最早的筑有堡垒的村庄,它们属于带有城市文化特点的居住遗址。约在公元前2000多年时,巨石文化沿大西洋海岸向北传播到欧洲北部的英伦诸岛和丹麦、比利时、德国北部以及意大利等地区,这一时期的巨石建筑大致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门希尔式”(独石)、“多尔门式”(墓石或石棚)和“克罗姆列克式”(石圆圈)等,其中最为著名的环状列石类建筑可以英格兰南部索尔兹伯里平原的斯通亨吉(Stoneheng)和杜灵威环石墙(DurringtonWalls)为代表,它们是与天象测时和原始宗教崇拜有关的祭祀性巨石建筑。
3 巨石文化的起源地--中东
与人类文明其他文化现象一样,巨石文化同样起源于中东,并传播到全世界,且传播路线与人类文明其他早期文化现象传播路线几乎高度一致。
与其他人类文明现象一样,中东地区是巨石文化的起源地,在中东地区除了零散的巨石文化现象分布,如在底格里斯河岸发现的“胜利石柱”和方锥体大石碑外,更是表现出了用巨石作材料进行大规模精美建筑,典型的比如黎巴嫩的巴尔贝克神庙和埃及的大金字塔。
(1)巴尔贝克神庙
巴尔贝克神庙位于贝鲁特东北85公里的贝卡平原北部,是著名的古迹。 最早巴尔贝壳神庙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或更早。今天我们看到的巴尔贝克神庙虽称作罗马神庙遗址,是腓尼基人和罗马人在原来神庙基础上重建的。它历经近2000年的刀兵水火而残败不堪,但残存的宏伟规模仍使人惊叹不已。据称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宏伟的古罗马建筑群,全世界包括罗马,迄今已找不到比它更完整的神庙遗址。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巨大的巴尔贝壳神庙石柱)
神庙由祭礼大厅、朱庇特庙、酒神巴卡斯庙、美神维纳斯庙组成,全部用巨石垒成,气势极其巍峨。庙外有巨石筑的高墙环绕,庙内的庭院和大殿座落在巨石砌成的 高达数十米的台基上,巨石长19—20米,宽4.5米,厚3.6米,其中有的重达2000吨。相比之下,英国那组巨大石柱群大约一高4公尺、仅重 25-30吨,只能算是小儿科了。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人在巨大石块前显得如此渺小)
巴尔贝壳神庙地基是由800-1200吨左右的巨石整整齐齐的一层一层的摆成,巴尔贝克的那些巨石是摆了好几层,每一层都很均匀平滑。石庙的底层基石最大的石头有1500吨,它们约68× 14 × 14英尺,是地球上最大的石头。这些神秘的巨石是怎么被移动的,已超出我们今天所掌握的科技和工程。更不要说修建得如此完美,就是把这些石头吊起来放到另外一块石头上面,现代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都相当吃力。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切割整齐的巨大石条)
(2)巴别通天塔
再看一看流传已久的“巴别”通天塔。在巴比伦语中,“巴别”或“巴比伦”都是“神之门”的意思。它建成后矗立于巴比伦城,昔日曾与“空中花园”齐名,一直被当做5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城都鼎盛时代的标志。关于建造通天塔的传说和记载纷繁复杂,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无疑是人类初期文明的标志之一。它也像其他许多众说纷坛的巨石文明一样,给我们这个自以为是的现代文明带来了同样巨大的疑问和对自身的怀疑。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通天塔想象图)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宣称,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画家笔下的巴别塔)
(3)埃及金字塔
而埃及的金字塔巨石不仅有重量,更是以数量取胜。胡夫金字塔的塔身由大小不一的230万块巨石组成,每块重量在1.5吨至160吨,石块间合缝严密,不用任何粘合物,胡夫大金字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误差不超过圆弧的3分。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金字塔的设计者伊姆霍特普)

4 巨石文化的传播

(1)东南南亚-东南亚路线
巨石文化传播路径与其他文化传播路径基本相似,以中东为中心向东南方向传到南亚和东南亚,在越南、老挝、柬埔寨乃至苏门答腊、爪哇等地以及南亚的印度都发现过不同形式的大石遗迹,其形式主要是石棚(Dolmen)、石圆圈(Cromlechs)等墓葬祭祀类建筑物。
(2)东北中亚-美洲路线
向东北方面传播到中亚和东北亚,然后再传播到美洲。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亚地区出现了以巨大的石圆圈、列石、“鹿石”等为代表的大石建筑,其性质主要是作为墓葬的附属建筑或“用石块砌成象征太阳 神的圆圈”,这些遗迹基本上集中分布于从咸海东岸高地到西伯利亚及蒙古人民共和国东北部的广大地区,如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乌苏布草原地区发现大量属于青铜时 代的大石建筑,这类遗迹主要是在陵墓和祭坛前竖立的“直立粗长巨石、鹿石”和成排的大石碑,环形的石砌祭坛面积宏大,其直径可达120米,可能“象征着战车轮和太阳”。
2011年光明网科技频道消息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在中亚一些国家发现了大量的类似纳斯卡线('Nazca Lines')遗迹的巨石阵。纳斯卡线最早发现于南美国家秘鲁,这些神秘的线条长期以来都令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感到困惑。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3) 西部地中海-大西洋路线
西部路线主要是从地中海到意大利西西里岛,再到伊比利亚半岛,再到英国和北欧,表现出了海路传播的路径。
欧洲早期的巨石遗存主要分布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南部。约在公元前2000多年时,巨石文化沿大西洋海岸向北传播到欧洲北部的英伦诸岛和丹麦、比利时、德国北部以及意大利等地区。在法国布列塔尼半岛上与英国巨石阵对望的还有欧洲著名的卡尔纳克巨石群。卡尔纳克巨石群是位于法国布列塔尼卡纳克村周边的非常紧密的石器时代遗址的总称,由石阵、支石墓、岩冢和单独树立的独石组成。当地有3000多块史前树立的石头,这些石头均产于本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史前石阵。大多数这些石头树立在卡奈克境内,少数位于东部的临镇中。
卡尔纳克巨石群每块立足高约1-6米,共分数列,长度近4 公里,总数近3000块,分为麦克、克乐马利沃和克尔勒斯康3 个群落。此外,在麦克石群和克尔勒斯康石群的附近,还有两处圆形的名列,上述石群小最高的石块达7 米,如同阵中挺立的高大旗手,整个巨石阵排列整齐有序,显然事先经过周密的布局配置,巨石长阵中石头均为天然石,未加雕琢。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法国卡尔纳克巨石阵)
(4) 美洲的巨石建筑代表
巨石建筑在美洲大量存在。美洲印第安人的金字塔同样是石块建造。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漠地带,有一块相当于好几间房子那么大的岩石,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印第安人纷纷聚集在巨石周围,点起簧火,虔诚地礼拜这块石头……巨石不久就慢慢地发出了一阵阵迷人的乐声,那乐声时而委婉悠扬,似一首优美抒情的小夜曲,时而又哀怨低回,好比一首低沉的悲歌。 本世纪30年代,美国人在哥斯达黎加的马尔苏尔小镇上发现了大批巨形石球,巨大的石球甚至被当做装饰摆在小镇居民的家门口。而在埃及的卡尔加、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州,都大量存在着这种巨型石球,这也就见怪不惊了。
库斯克古城---巨石建造的城堡:

库斯科城位于秘鲁东南部的库斯科省,
是古印加文化的摇篮。一般认为,12世纪时,印加人部落在库斯科地区崛起。15世纪初起,印加人一个名叫印加·尤潘基登上王位(后改名为帕查库提),开始宣布对周边地区的统治权。根据印加历史学家的记载,帕查库提于1438年开始统治。因此,这一年也被看做是印加帝国的开始。库斯科原来是印加人的古都,也是伟大的印加文明的摇篮,它位于海拔3400米之上的东安第斯山脉丰饶的山谷中,素有“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之称。
库斯科城的印加建筑之所以声名显赫,不仅因为它们的精美坚固,还因为当初的建造者那驾驭石头的非凡技能和独特匠心。印加人以善于建造巨石建筑著称。印加石匠和建筑工人把安第斯的巨石切割成块,使每一块石头都能够严密地衔接起来,建造成富丽堂皇的宫殿、庙宇和公共建筑。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安第斯地区频繁而又猛烈的地震虽然摧毁了很多现代人建造的巨型建筑,但印加人建造的一些建筑物却仍巍然屹立在秘鲁高原之上。在库斯科城,令游客们最为惊叹的,就是完美的印加巨石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排列巧妙。
为了拱卫首都,印加人又在库斯科城周围建起了许多巨石堡垒,其中以萨克塞华曼古堡最为有名。“萨克塞华曼”在奇楚阿语中是“山鹰”的意思,它位于库斯科北面的1.5公里的300米高处,是印加帝国最重要的城堡,也是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印加帝国遗迹之一。萨克塞华曼城堡占地约4平方公里,主体由里外三层围墙组成。这些围墙全用巨型石块堆砌,高18米,最外面的那道围墙全长达540米,而且墙身不是平直的,而是呈锯齿状,共有66个突出的锐角形墙垛,墙垛上的士兵可以利用这种阵地交叉投掷标枪,射杀来犯的敌人。整个城堡在建造中共用了30多万块石料,全部都是重达数十甚至数百吨的巨石。在这些精心雕凿的巨石中,其中最大的石块高达9米,宽5米,约361吨重。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笨重的巨型石块被精细地雕凿成多角形,然后又巧妙地拼合在一起。有些石块上不仅凿有台阶和斜坡,而且刻着螺旋形的洞眼,以便与别的石块吻合。雕琢的手法极为轻巧流畅,缝隙之处细如发丝,连手指也摸不出来。为了整体的坚固,有些巨大无比的石块竟然倒着安放。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印加古防御要塞)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要塞拱卫库斯科古城)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而对巨石城堡的建造,当地的印加人自己对此也另有一种说法。他们说,根据一个古老的传说,这些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和这座宏大的巨石建筑早在印加时代出现前就已经存在,它们都是很久之前由一个名叫维拉科查的神和他的信徒们建造的。而他们只是这些巨石建筑的使用者与南美古老文化传统的最后守护者。这位大神维拉科查,也就是库斯科太阳神庙未被毁灭之前供奉的主神。
那么,萨克塞华曼城堡的巨石建筑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建造的,库斯科太阳神庙中供奉的大神维拉科查又是什么人呢?
(5)大洋洲巨石人像
东南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中的复活节岛巨石人像比较著名了,一共是有887座,有3.5米至6米高,也有高达12米,重90吨。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分子人类数据证据证实印第安人也从美洲方向达到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参见:波利尼西亚群岛有Q1a3a!
5 中国的巨石文化
有人在质疑华夏文明西来说时,喜欢问如果文明西来为什么中国没有巨石文化? 其实中国没有例外。我国所发现的巨石文化遗存集中分布在从东北至西南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也就是半湿润半干旱交界的半农耕半畜牧地带。年代约在公元前3000~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正是商人和周人进入中原时代。巨石文化进入中国很可能是从中国西南和西北两条路线进入。中国巨石文化中最为常见的建筑为石棚。
中国的巨石有辽宁的远古石棚,西藏地区大石遗迹,著名的还有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巨石文化遗址———两座被当地彝族农民称为“朴苏乌乌”的古代少数民族的大石墓进行发掘。在凉山州安宁河平原,散落着大约200余座大石墓。在德昌县的六所乡,在大约10000平方米的田野中,摆放着13座用未加工的巨石堆垒成的巨型石墓,石墓长度大约在12米以上、高约2米左右,这些巨石文化与三星堆人有关系吗? 我已看到有人声称辽宁的远古石棚“与古埃及金字塔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2009年新闻报道<参见:河南具茨山发现一批疑似远古巨石文化遗存>,遗存按形态和结构可分为支石、叠石、列石、石棚以及用小石块排列而成的石圈、线列等,单体巨石重量不一,一般可达数吨。新闻报道说“有力展现了中原古代文化的超凡能力和华夏先民的惊人创造力。 ”专家说,与世界各地的巨石建筑多位于平地之上不同,具茨山的巨石多位于山崖绝壁处,其修筑难度之大难以想见,“经查阅中外文献,世界其他国家的巨石文化遗存密集度和类型没有这么集中,用数以千计形容不为夸张。”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周昆叔认为,巨石文化是个世界文化现象,产生于世界文明形成时期。黄帝时代距今5000年左右,正好是巨石文化、文明形成的时期。在具茨 山,在黄帝故里,发现大量的岩画、巨石,这对于丰富中原古文化的内容,证明中原古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中的地位提供了新的证据。”。
巨石文化同样传播到台湾,台湾的巨石文化主要在东海岸,台东的都兰遗址乃台湾东海岸巨石文化的代表性遗址。
人类文明与巨石文化传播路径图
(台湾台东卑南文化公园的月形石柱)

中国的巨石文化相比于中东巨石文明只不过是巨石文明传播的枝节末流, 如果你非要说中国简陋的石棚是世界巨石文化的源头,那也只能由你YY。但是在文明核心文化上,华夏中国继承的确是主流。其实放弃狭隘的本土中原起源论,把炎黄文明定位在古埃及或中东,才能给世界文明传播现象得到最好的解释。炎黄华夏文明在中东衰落了,被蛮族摧毁了,但炎黄华夏文明从来不是狭隘的,炎黄华夏文明传播到全球,启迪了全世界人类。承认华夏文明起源于中东,并不表示就失去了“自尊”,相反只有华夏中国从语言、文字、中医、儒道文化等方方面面才唯一地完整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启迪全世界文明的古老文明。难道美国人只有坚持美国文明是北美本土起源才是爱国的美国人?
6 结束语
巨石文明是地球历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横亘于我们现代人心目中的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峰(另外一座高峰是精神世界无形的修炼文化),巨石文化出现于5000-6000年前左右,正是炎黄文明出现并传播时期。巴尔贝克巨石,埃及金字塔,南美巨石建筑,主流科学对此很多都解释不了,干脆忽视不见不解释,现在何新出来说英国巨石阵是伪造的。。。,不知道何新有没有本事把全世界各地的所有巨石阵都论证成是伪造的?只有中国的本土几吨的石棚才是世界巨石文化之祖?
巨石文化传播路线图也与我之前推测的《参见:Y-Q系全球迁徙路线推测图》高度一致,而印第安人又传说他们只是巨石建筑的使用者,建造者另有其人,Y-Q这个人群即使不是巨石建筑的直接建造者,也与建造者之间存在相当的关系。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