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2021-02-17 21:44阅读: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清代戒石铭牌坊,宋黄庭坚书。摄于河南内乡县衙)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成都人景焕著《野人闲话》一书。其首篇《颁令箴》载,后蜀国王孟昶曾亲自撰文颁发官员,共二十四句,语云: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长,抚养惠绥。政存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赏罚,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莫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一。其中涉及若干典故,恕不详解)
宋太宗赵匡义即位后,颇为认可孟昶这段儿颁令箴,遂于其中择出四句,亲自书写颁赐各州县,敕令官员将此四句勒石立于衙署大堂前
,称“戒石铭”。语云: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宋太宗皇帝御制戒石铭碑。网络图片)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是指政府官员的所有收入(俸禄)皆来自百姓所缴纳赋税。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指官员欺压百姓容易,但天理难容。
戒石铭作为官箴,明清两朝皆沿用。明太祖朱元璋令各衙署为戒石铭修建亭子,清代将戒石亭改为“戒石坊”。戒石亭坊立于各级衙署仪门后之甬道正中,以时刻警示进出官员。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古代衙署仪门内牌坊。通常坊额正面为“公生明”,背面即“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公生明”出自《荀子.不苟》,意为公正才可明察。摄于保定总督府)


从先圣的“民贵君轻”,到民谚“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中国自古既有行政行为规范。其思想义理源远流长,其行为准则为历代恪守。尔俸尔禄,民膏民脂,此八个字虽无现代政治伦理之名,却颇具思想高度。它明确了百姓与政府的主从关系,其定位与法治精神十分契合。
颇为怪异的是,时至今日,仍流行“百姓吃政府的饭砸政府的锅”等昏聩反智之语。持此论者,绝非读书少见识浅,而是良知泯灭一贯秉持邪恶理念所致。政府是社会管理者,其衣食俸禄皆源自百姓所缴纳的赋税。而个体百姓,其一粥一饭皆系自己的劳动回报,绝非他人所赐。此为人类社会基本常识。不认同“尔俸尔禄,民膏民脂”还算罢了,反而言之“百姓吃政府的饭”,那简直就不是人话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