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也谈过年放鞭炮

2024-02-22 10:12阅读:
也谈过年放鞭炮

春节,一般指的是大年初一这天,是我国农历新年,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回家过年,是最深沉的诗意。它是长年奔波在外的人与故乡亲人的团聚,不管这一年在外经历了什么,至少春节这几天里,我们可以尽情感受亲情温暖、家和心安,哪怕风雪交加,一样无惧无阻。今年的龙年春节显得格外的热闹和祥和,这是三年疫情之后第一个秩序全面恢复的春节,疫情封闭了三年,许多人终于圆了回家的过年梦。现在,热热闹闹的大年过完了,年渐渐走远,年味也越来越淡。过年的习俗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项是放鞭炮。

也谈过年放鞭炮
小时候,过年最期盼的既不是美味的鸡虾鱼肉,也不是长辈给的压岁钱,而是红红的长长的鞭炮。每当我听见鞭炮声,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幕又一幕开心、快乐的画面:夜色中,一大串长长的鞭炮,被高高挂起,随着一声巨响,金光闪闪,如一条火龙迅速从地面爬到空中,噼里啪啦的声音响彻夜空,那淡淡的火药味弥漫在空气中。还有那绚
丽的烟花,接二连三地箭一般飞向空中,耀眼的火球点亮了夜空,如流星一般划出了一道柔美的弧线,最后绽放,向外扩散,一朵朵美丽动人的烟花,仙女散花般闪烁着七彩亮光……除夕之夜,无论城市与乡村,大街小巷,万家灯火,鞭炮齐鸣。那些快乐的时光伴随着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春节。当然,如今禁放鞭炮,也很难再听到鞭炮声了。
放鞭炮是我国传统民间风俗,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做“年”的怪兽,它害怕火光和爆炸声。民间有“开门爆竹”的说法,在新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个事就是燃放鞭炮,以鞭炮声辞旧迎新。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从此每年除夕、春节,家家户户燃放鞭炮,成了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习俗。以前放鞭炮主要用于驱魔除邪,现在更多的是吉祥、喜庆的意思,寄托了国人一种迎新纳福的美好心愿。
鞭炮古时叫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所写的一首诗,它描写了古代迎接新年的场景: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点燃爆竹,喝着屠苏酒,在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诗人从民间习俗中汲取灵感,巧妙地选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渲染过年祥和欢乐的气氛,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中国民间风俗画卷。

也谈过年放鞭炮
在我国,鞭炮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渐繁多。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燃放鞭炮已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鞭炮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粮食入仓、考取功名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政府出台政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先是北上广特大城市,后来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加入了禁止燃放的行列,管控越来越严格。原因无非是燃放烟花爆竹带来安全隐患、空气污染等等,烟花爆竹的“禁”与“放”, 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几千年燃放烟花爆竹的民族传统,不能一禁了之。到底能不能放鞭炮,这里,我也不想多说。
年不仅仅是亲人团聚,还在于一种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那种年味儿。放鞭炮是辞旧迎新的标志,这是人们的传统观念,也是人们喜庆心情的流露,希望来年一切顺利,更是对新的一年美好愿望。在现代社会,放鞭炮还承载着许多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例如,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人们会看到由烟花组成的巨大图案,这些图案代表着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景。同时,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吉祥,而鞭炮声则是驱散邪灵和迎接好运的象征。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传承的不断深入,过年放鞭炮这一传统习俗将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