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50岁才重新开始的热爱

2020-04-04 16:06阅读:
50岁才重新开始的热爱
1、
我觉得我们教育有个很大的问题啊,就是动机置换。这个词我是从曾奇峰那里学来的,觉得确实太深刻入骨了。
就是,应该说学习嘛,本身是人的本能,作为进化到了人的这么高级的阶段,应该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你看动物不也爱模仿——那些好奇心,你比如小孩,总有段时间爱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呢,其实应该每个人都是有非常强的好奇心的。
可是呢,为什么后来绝大部分人都不爱学习了?
前几年在各种微信、刊物上有说啊:各个国家,像欧洲的啊,印度啊,中国啊,比起来,中国人是最不爱阅读的,就是最不爱学习的吧,大概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我们的学习动力被“换走了”。
因为我们的学习呀,从父母到咱们的教育系统,都逼着孩子学习。可能在他们的心中有一个基本的设定,那就是:
“人都是懒惰的,你不逼他他是不会学习的。 ”
这种逼的力度非常强大。据说小学的时候啊,就有孩子要做作业做到十一二点,当然是晚上了。
那么你想啊:我本来喜欢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符合我根本的自恋,我决定我的行为,我喜欢学习我去学习呀,这很自然对不对?
现在好了,我本来是喜欢学习的,可是呢,因为家长学校老师巨大的压力,结果却变成了我本来喜欢的学习,硬是被拧成我不喜欢了。
举个栗子: 有个小孩儿,第1次见到钢琴觉得很感兴趣,很喜欢,结果他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对钢琴有兴趣,于是就马上给孩子报了钢琴班,然后天天拿着鸡毛掸子坐在孩子旁边监督孩子,结果是孩子从此开始痛恨钢琴。
可是我还不敢反抗,反抗不了嘛,所以就变成了…… 当然这都在潜意识中运作。
而在意识过程中,可能还是觉得自己是应该努力学习的,当然还有少部分人,是比较明确的意识到自己讨厌学习,但是不得不学。
但是作为潜意识深处的我,其实这个时候,是讨厌学习了——因为你们逼迫我学习,而我又被迫听
话去学习,这是不是会有很深的耻辱感?
这就是:
我的人生,我做或者不做什么事情,我没法做主,反而变成你做主,这违背了我的根本自恋—— 所以,我就不喜欢学习了。
当然,有很多孩子会把这种不喜欢学习,压抑到了潜意识深处。就是连他都以为他可能还比较喜欢学习吧。在意识层面,他就会努力去学习,可是呢?这种努力学习变成了一种“行为艺术”
(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这不是孩子自己有意识的行为,却起到了自欺欺人的效果)
是做给大人看的,或者,这也是做给自己看的。
因为是给父母老师看的——你要我努力学习嘛——所以,学习的效果就会非常差,而且很多人会有拖延症。 这种拖延症也好,效果很差也好,背后的动机呀,其实是美好的: 那就是小孩想要做自己行为的主人啊,可惜,不能够啊!
他做不了自己,所以就只能拖延啊,学习效果很差呀,这个时候学习期间的休息,或者学习的时候不专心,偷偷想点别的事,做点别的事,就变成了一种快乐。 本来那些没什么,却因为禁止而变成了快乐,包括课外书籍啊上课讲话啊打游戏啊,等等。
这使得绝大部分人,我自己就深有体会:
我考上大学之后啊,就发现自己似乎丧失了阅读能力。 这时候我看书啊,我也努力读,我看了好多页,一早上看了10页20页,但是呢,回头一想,啥也没记住。就是那种:每个字都认识,合在一块儿不知道啥意思的状态,真是令人崩溃。这个是一个非常苦逼的过程,我努力学,可是效果几乎没有。
当然很多学生啊,就是到了大学之后啊,有的甚至上了清华北大,学习就完蛋了,因为这个时候呢,权威(父母和中小学老师)不在了,他就开始反弹了,那就可以不学了。
但也有以后来到了这个工作中间呢,就完全不爱读书了,看到书就头痛,看到书就打瞌睡。
有些人,可能到了四五十岁甚至五六十岁,才逐渐开始呢,因为父母也去世了,老师也不在了,又开始有了阅读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其实这个在内心深处的语言是:这个时候没人强迫我了,我的本性可以冒出来了。
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呢,一辈子都再也生长不出学习的兴趣了,那是因为:
他把他的父母啊、老师啊、教育体系啊内化到了他心灵的深处变成了他的超我,这些超我一直挥舞着鞭子。 那么始终有那么一个超我在逼着他学习,然后呢,又始终有一个很强的自我,在说:不,我要做自己就不能爱学习。
有多少人,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学习能力,也包括其他被大人介入过的能力,终生也没有找回来而不自知,这是多大的悲哀啊!
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就是动力置换,就是“权威”的意志抹去了孩子的意志,看起来是读书的问题,其实是”主权的问题”。
2、
这又让我想起另外一个事情,就是:有些孩子不爱吃饭。
这个是非常奇葩的事情哈,因为,动物的我们吃饭是一个天性,应该每个人天生下来就爱吃。他怎么会不爱,怎么学会的啊,真是很新奇。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往往不爱吃饭的孩子都 常常有控制型的父母。
这种父母呢,总觉得孩子啊懂什么啊,必须要大人管理他吃饭,当然要逼或者求他吃才行。 要他吃就得吃,吃饱了也要吃,哪怕吃了吐出来都行,现在必须吃。
有时候呢,大人又觉得孩子怎么那么贪吃呢?你不应该吃,你别吃了。
吃饭本来是孩子的天性,因为大人的意志的强力介入,结果呢,变成孩子的天性就被压抑了,然后孩子的反抗就是什么,就是不爱吃饭了。
有的是所有的饭都不爱吃;有的是,不爱吃米饭,只爱吃肉;有的是不爱吃蔬菜,只爱吃米饭;有的是不爱吃主食,只爱吃零食;有的是米饭,主食、零食、水果统统不爱吃。
那这种里面的核心机制,和我前面讲的学习呀,应该是一样的。就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最深处的自恋,就是做自己,就是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可是呢,这种最根本的自恋,被剥夺了。他就丧失了这个爱好甚至能力。
他为了内心深处为了表达自己的最根本的动力嘛,对吧,他就开始逆反,要去表达自己的意志要去做自己。 非常值得说明的是:注意,逆反只是对抗,对抗只是学会了对着干,逆反本身和逆反所要对抗的,其实是一体两面,而不是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人格。
多少人的生命陷入了服从或者逆反的泥沼里而终生没有活出自己!
3、
我还发现有一些人哈,总是活得很苦逼,你说他条件嘛,不错,能力或者潜质很强。但他总是不幸福,总是不成功。
你感觉他似乎跟成功跟幸福啊有仇似的,我好像就是其中一个。
我现在才逐渐发现啊,就是我觉得哈,生而为人,本能嘛,应该都是希望成功希望幸福的嘛,这是人的根本自恋嘛。
可是哈,我们从小啊,我们自己的这个意志哈,决定自己行为决定自己做法的这种意志啊,被替代了,被置换了,被霸占了。
这时候,似乎自己去成功或者去幸福,是对父母的冒犯,是不忠。我们甚至觉得,是对文化的不忠对社会的不忠。
这就使得我们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防成功和幸福于未然。
有些人很奇葩哈,就是有些人的是, 他没法努力,他也觉得自己哈,说,工作是辛苦的嘛,学习是辛苦的嘛,哪有那么随随便便能够成功啊?那既然辛苦我不想要,那就别成功别幸福了嘛。
还有一些人呢,是非常努力。但是总是不成功或者功败垂成,有些人努力学习哈,就像钉在书桌上,一天盯十几个小时,可是呢,学的是什么都总记不住。
我想起曾国藩小时候有一次读书背了一晚上,那个小偷在梁上听的都烦了,下来跟他说:老弟,你这读书也太差了,我都记得了,你还不记得。 其实也是,这是曾国藩,已经把那种超我内化到了自己心中,要求自己如何如何的努力读书,可是他内心的自己真实的自己,对这种被霸占的意志是很愤怒的,所以他就让自己变笨了,这种也是一种阉割吧,阉割了自己的智商。 似乎太聪明就不“头悬梁锥刺股”了,就不是吃得苦中苦了。
学习能力是这样,其实幸福也是一种能力。幸福的能力也是这样,就似乎啊,我们幸福了,我们成功了,就是一种叛逆,这是非常可怕的。
我们文化也有这种阉割能力,就像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子先烂。
所以我们好像“智慧”的做法是:防成功防幸福于未然。
4、
可惜呀,我到了50多岁呀,才逐渐有点明白这个道理。虽然很遗憾,但是明白总比不明白好,朝闻道夕死可以嘛,那这半辈子,也算没白过。对吧?
我听过一个故事:
一个人从小很乖,听从父亲的要求认真学习画画,后来到了青春期叛逆,放浪形骸,被父亲逐出家门。
后来稀里糊涂到了中年,父亲去世前跟他说:我错了,你的人生还是你自己决定吧。
他感到了深深的悲哀和解脱,悲哀是对父亲对自己逝去的半生,解脱的是终于可以做自己了,哪怕面临更大的艰难。
然后,他重新拿起了画笔。
我觉得,比成就本身更重要的是,终于找到了自己,哪怕晚了点儿。有多少人,一生顺从,可能也有一定的成就,但老了却陷入了深深的空虚无助之中。有多少人,一生叛逆,只是跟当初的情形对着干,伤害了父母,也伤害了自己。
让我用曾奇峰的话作为结束吧:
希望人人都能找回自己,愿世间再无事与愿违。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