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出租汽车司机为什么会成为“高危”人群

2019-12-06 00:28阅读:
这个题目在我的电脑里已经“躺”了一段时间,这是由于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都在网上和出租车司机的群里看到有的哥或是的姐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翻看自己近两年来的话题中也一直在写希望大家注意身体健康和少一些疲劳驾驶等方面的稿件。
之所以想放一放这个话题是想用一些数据说话,更是想从造成司机们疲劳驾驶原因的外部环境入手,呼吁一些解决的办法。但是,昨天网上又一段视频再次触动了我的心,又一个家庭将面临着……
难道的士司机真的成了“高危”人群?为什么会是这样?出租汽车司机这个群体究竟怎么了?
1.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甚至是到了七八十年代,出租汽车司机都曾经是那么的荣耀,按照上海丈母娘形容女婿的职业时,嗓音都是高八度的;而北京的出租汽车司机是以首汽为代表、后来北汽也加入进来的一些退伍军人,他们是西服革履白手套和可以手拿外汇劵的人群,即便是结婚也是护士、空姐和老师等等。记得一位的哥和我说起他们家的那位老师爱人时是心服口服的。那时打车到机场还需要提前约车,有的师傅还把家里刚安装好的电话号码给到我。
2.一晃,进入八十年代末期,北京和全国出租汽车行业进入大发展阶段,北京和全国不少城市的出租车开启了“的面”时代,由于价格便宜,十分受乘客的喜爱,不仅成了城市的一景,面的的盛行,也让中国的汽车工业走过了一段“畸形”发展的阶段。尤其是随着那句“一个人招手,几辆车等候”的话语,面的在京城真的是同雨后春笋出现,随之而来的出租车司机队伍也是以城市下岗的工人为主。在我的打车笔记中,既有首钢的,也有副食等商业下岗的人员。
3.从北京申办夏季奥运会开始,就有人提出“面的”与北京的形象不符,应该逐步淘汰“面
的”,加上中国开始重视车辆污染的话题,于是从1994年开始北京就有话题提出要逐步淘汰“面的”。于是《经济日报》和我约稿《面的,我们还能打多久?》,希望我从保时捷采访回来交稿。也许是德国之行对于出租车的定义感触太深(以后会写出来),于是回来后经过编辑改后的稿件就成了被许多媒体转载的《面的,让我欢喜让我忧》,那是我为出租汽车行业写的第一篇稿件,从那以后就一发不可收。四年之后,北京的“面的”时代宣告结束,而更新车辆司机的主体是来自近郊的群体。
4.都说出租汽车行业是“铁打的出租车,流水的司机”。其实,看看北京和上海的服务监督卡号就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了。北京6.7万辆出租车(远郊区的号段不按此排列)已经是32万多号,而上海5万辆出租车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到了35万号了。而这些年,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是以远郊县的群体为主,约占了80%以上,十几年前,北京也开始学上海开了双班车,对于远郊区的司机而言,一人一天也是比较合适的。在出租汽车行业好干的那些年,要想开个单班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不能接新车,还要在队长那排队等候……
5.叫车软件来了,司机们开始是欢迎的,尤其是能多拉乘客还给补贴的好处让不少司机不断的变更着自己的“行头”,这手机3G不够换4G的,以为是春天来了。但是好景不长就在大家都开始习惯了使用叫车软件,甚至是有了“依赖症”的时候,人家开始培养能挣钱的队伍——给私家车派单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司机们发现活越来越难干了,而任性的平台却一直在疯狂扩张,从未停下为非法车辆派单的脚步。于是增加运营时间成了司机们的常态,即便是这样,有时也难以拉到原来的收入。
6.除了受叫车软件的影响,现在出租车司机们的三难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面对城市不断增加,高清晰、全覆盖和无死角的电子眼让司机们防不胜防,由于拉乘客上下车被拍照的罚款也比以前多了不少。这也要求司机们精力要更加集中,加上受网约车冲击就显得更加疲惫。于是出事也在所难免。
但是我们要说得是,再难干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路堵车心不堵,一定要注意调整好休息时间,不要疲劳驾驶。切记!切记!
开车注意安全,不要“恨活”,有了安全的1,才会有后边的0出租汽车司机为什么会成为“高危”人群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