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36岁他抛下一切,专注10年做一件喜欢的小事,没想到···

2016-12-09 09:25阅读:

“编到老,
编到死。”
···
书匠


36岁,
人生的又一本命年,
张立宪坐在石家庄回北京的大巴车上,
望着窗外的大雾和无限拉长的时空距离,
第一次陷入精神危机。

“就总觉得生活中拥有的东西,
都经不起推敲。”

的确,人到中年,
江湖人称“老六”的他,
经历颇丰。
报社、杂志社、电台、网站、出版社都做过,经验丰富、职场地位稳固,还成功策划出版了两本书《大话西游》《之乎者也罗大佑》,
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老六”自然也成了文化名人,之后他还成了饭局狂人,喜热闹、交友、宴饮的他,在饭桌上结识了一帮朋友,其中不乏各种明星大腕。

他第一次出演电影《神探亨特张》还获得金马奖
但在这辆堵在路上的大巴里,他却对这种“一眼望到底”、“别人安排好”的生活,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我这样一个人,在北京,像‘交际花’一样,朋友也多,同学也多,手里接不完的活儿,春风得意,左右逢源。”
但在这种春风得意、左右逢源的外表下,他却突然领悟到了实质:这么多年,实际上我一直在被别人挑选。

正是这么多的机会,
反而成了人生的负担,
成了他的累赘。
这次回京,本来是到一家极有前景的公司入职做高管,但在车上这样一番思索后,他决议辞去聘书,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老六受的是传统媒体的熏陶,又做了这么多年的图书策划编辑,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本“理想”的书。
他深深地感觉到近些年来:娱乐、政治明星、心灵鸡汤类书籍,占据了中国大多数的图书资源,不论是书店还是网络媒体,充斥的都是无聊乏味的东西。
而这也跟人心浮躁、出版业的衰落有很大关系。

他想要逆势而为,一个人来做“有趣、有料、有种”的书,然后“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
甚至大巴还没到北京的时候,他就起好了名字“读库”,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

回到家他就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妻子,没想到妻子双手支持,两人看了下银行余额,估摸一下除去房贷,顶多支撑3个月。
立宪扪心自问:最惨会怎样?也就是一本都卖不出去,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论成败,总得有一次,为自己喜欢的事去疯去痴。

就这样轰动出版业的
“一个人的出版社”诞生了。

从组稿、编稿、策划、印刷等等一些列的环节,全部亲力亲为。
老六的匠心还体现在一些极细微之处,比如用纸,没有人会为了不同的纸质,去翻看《中国纸业》杂志,老六会。
听说一家纸厂出了横纹纵纹不同抽缩率的新纸,他也会买来看看。

虽然像柴静、罗永浩、白岩松、刘建宏等这样的好朋友也会在关键时刻帮他吆喝。也有热心人来帮他审校、组稿。
但真正专职编辑的,只有他一个人。

郜华欣/图
2005年9月,他曾约还不是大V的东东枪,采写当时十分小众的郭德纲。
收集资料历时半年,初稿完成也近3个月,结果等写完还未刊发时,郭德纲已经声名大噪。报纸、杂志、电视铺天盖地都是他的报导。
然而读库76页的长文,与郭德纲近距离沟通十几个小时,翻遍他家中所有照片,拿出来的却是最有说服力的东西,“同样的东西,就要做最好的”。

贺延光/图
人物传记《歌者夜行》写民谣歌手周云蓬。老六要求作者采访三个月、写作三个月,“这个人才能立起来”。
半年后,文章发出来,作者绿妖和周云蓬已成为爱侣。

采访证明困扰了数学家们300度年的费马大定理的怀尔斯,深深被他“又贱,又疯,又简单”的人生态度打动,一口气写了三篇文章。
不同视角的有趣见解,让人们一下子追忆过去。

2005年11月,试刊号出世,印了1000多本,老六把书捧在手里就像抱儿子,一页一页仔细审视。
在他36岁生日这天,他终于干成了自己想干的事。

他选定三联书店的咖啡厅“摆摊”,心想1000本怎么也够了,没想到一会就卖完了,中途不得已又回家拉来200本,正式创刊的时,他卖出1万多本。
一般出版社编辑,每年都有任务要出最少20本书,这么大的任务量,想耐心挑选打磨,根本不可能,这也造成书市滥竽充数。
而老六,一年就做六本书,2个月一本,就是要做到极致。

像个执着匠人的老六,
一直信奉:
做书,不光要做好,
而且要做对。

时间充裕时,“六审六校”,十二只眼睛都像检查卫生一样把稿子的边边角角看个够。
初创时,他还因一个错别字,花3万块钱销毁原印本,重新印刷。

2007年,他做了两个小册子,作为礼物送给订户,用的素材之一是张守义的插画。他设想的颜色是青底橙字,但无奈纸上显示不佳,只好把字换成银色。
这件事一直让他耿耿于怀忍,于是他一直寻找重印的机会。后来果然得以按原样重出,报一“纸”之仇。

2013年推出林海音的经典之作《城南旧事》。因为书中涉及许多北京风物,老六还找来古建和方言方面的专家一起做了一份《〈城南旧事〉名物考》。



一晃十年已经过去,
小小的读库,
已然成为中国一股不可小觑的文化力量。
而老六自己也坦言:
特别喜欢
把一件事悄悄做10年的感觉。

对于每一位读者,他同样极度珍视,最开始的读者订单,每一个信封地址都是自己抄写上去,然后拿到邮局寄,“读者对我而言,是具体的一个个人,不是一个名字。”
老六说:“一个读书人,他会跟这个世界、这个时代很好地相处,他的生活会很有力,很有趣,很丰富,肯定不会比那些不读书的人更糟糕。”

而展望下一个十年,
老六说还是要老老实实做书、编书,
“编到老,编到死,
从未想过偏离。”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