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读书笔记分享||《习得性无助》:从习得无助到习得乐观

2021-10-11 15:13阅读:
【编者按】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习得性无助”指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那么在以后的情境中仍不能从这种关系中摆脱出来,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并对生活不抱希望。在这种感受的控制下,个体会由于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做任何努力和尝试。被认为是人类的一种沮丧表现之一。

从习得无助到习得乐观


马丁·塞利格曼等人在进行双加工实验时偶然发现,一只本可以习得跳跃的小鼠,在长时间不受控制的电击后,哪怕身处一个可以通过跳跃逃脱电击的环境,也没有习得电击。通过这一实验,他提出了习得性无助这一概念,即因为重复的失败和惩罚习得的无助感。
这在人类社会是否同样可行?他将人类身上的抑郁症状与习得性无助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同样失去对惯常活动的兴趣,同样出现食欲、体重以及睡眠紊乱,同样出现心理活动迟缓以及活力丧失,同样思考能力减弱。在进一步对这一理论进行修正后,他提出决定抑郁情绪是暂时还是长期的,是人们对负性事件的评价机制。
例如,同样遭遇了小偷,有的人会认为这是因为我是一个粗心的人,为了预防这件事,我可以下次出门更加谨慎小心,而有的人会认为这是因为我是一个天生厄运的人,不论我做什么事,都不能改变我是一个失败者这一事实。前者将负性事件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因此这一负性事件也许会导致他出现短暂的情绪低落,但不会影响他的自我评价,而后者将负性事件归因于不可控制的原因,就像那只不管做什么
也无法逃脱电击的小鼠,他也习得了这样一个“事实”:他的厄运不可避免。
可想而知,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导致的是截然不同的结果。既然无助可以习得,那么乐观是否也同样可以习得?塞利格曼认为,控制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有能力使得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他沉浸在低落情绪的可能性就会越低。
一项在养老院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同一个养老院生活的老人,被告知自己有权利布置自己的房间、选择自己喜欢的影片的老人比被告知会被提供好的房间和影片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抑郁水平较低,并且生理健康水平也较高。
同样的,对于抑郁症患者,强调其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并给予他改变生活的途径,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演员马思纯在不久前的采访中感激自己的好友井柏然在她身患抑郁症时,一直坚持邀请她出门。这种方式就是在告诉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并不是绝症,你的生活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你可以为改善自己的生活做很多的事。


作为一名心理学学生,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除了了解了许多心理学理论的构建和争论过程,更了解了各种心理学理论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应用。以习得性无助为例,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抑郁症有了不同角度的解释,也使得心理咨询师能够采用习得的方式来帮助来访者。无助可以习得,乐观也可以习得。生活中有许多不可控制的事情,但我们仍然能为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而不懈努力。


文:姜舒阳
编辑:易鑫鑫
古话曾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翻开一本书,我们不用行万里路也可以看见“山河湖海”。书是前辈们的经验所得,是提炼出的精华,我们可以在书中吸收他们为我们归纳总结的知识,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会产生许多思考与感悟,这些思考与感悟也会帮助我们成长。怡馨推出读书笔记的活动,让大家能够一起体会阅读的快乐,在阅读中获得力量遇见更好的自己!欢迎在阅读中有话说并且想要与大家分享的朋友们以及同行们积极投稿!怡馨帮助您,让您的文章被更多人看见!
投稿联系方式:18380252500(微信同号)肖老师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