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全科医学”与“急诊医学”

2011-12-11 11:13阅读:
作为倍受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两个医学学科——急诊医学与全科医学,在发展历程和临床思维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它们都是“古老”的“新兴”学科。“急诊室”是与医院共生的,只要建立医院,就同时建立了急诊室,因为这是病人的需要。然而,作为独立的医学学科,“急诊医学”在全球只有40余年的历史,在中国才只有20余年的历史[1]。“通科医疗”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可以追溯到远古,即使在近代社区医疗也早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乡村医生、赤脚医生、城市的门诊部曾为我们的日常医疗、保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作为医学专业的全科医学(General Medicine)的出现却只有40余年的历史[2]
其次,这两个学科都是充满朝气的学科。由于它年轻,也由于它富于挑战性。从事急诊医学和全科医学的人员需要广博的知识面,需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在中国,这两个学科都还没有固定的模式,这需要研究、探讨,在“本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它们都日新月异,与时俱进。
再次,这两个学科都是受到政府高度重视的学科。82年以后,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提高急诊抢救能力,卫生部颁布了“没有设立急诊科的医院不能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的规定,从政府层面对医院的急诊科提出了要求。这大大促进了急诊医学的发展。近年来,为了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社区医疗又成了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从人员、设施、培训、薪酬等都得到了政府极大的关注。
最后,这两个学科都是在争议中成长的学科。急诊科曾经被视为“高级分诊室”。急诊科的医生是来自医院各个科室的“淘汰”医生。换言之,急诊科成为了“劳改”场所或“收容所”。急诊科医生的业务能力、业务范围都受到了来自其他专科医生的圈点和指责。全科医学目前也同样受到这样和那样的评价和指责。“万金油”成了全科医生的代名词。很多人认为,全科医生什么都会,又什么都不会。也有人认为全科医生是做健康教育的,或者说是做公共卫生体系中的调查员,而根本不配做一个医生。
那么
,急诊医生和社区医生的正确定位究竟是什么?
本人认为,急诊医生是“医院内的特种部队”。急诊医生的任务之一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技术和手段保证病人的存活,为后续的专科诊断和治疗创造时机。急诊医生的另一个任务是解决病人当前最大的痛苦,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社区医生(或全科医生)首先是“医生”。他们被定义为“公众健康的看门人”。他们能够解决公众日常身体健康问题,同时进行常规健康保健,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这些改变了常规医疗的定义,使公众 健康的时限和场所前移。
此外,社区医疗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底[3],急诊科更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阵地[4]。2003年的SARS足以证明社区医疗与急诊科在这方面的作用。
在医学分科越来越细的今天,医疗服务被人为地分解为各个专科。然而,很多病人当以某个主诉就诊时,或者当疾病同时累及多个系统时,往往不能被确定是哪个专科的疾病。这些病人被拒绝在各个专科之外是很常见的事实。急诊医疗和社区医疗都是按病人发病时限和病情轻重而定义的医学专科。他们不仅改变的医疗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模式。
在医疗观念和思维方法上,两个医学专科也有很多共同点:其一是其综合性——急诊医生和全科医生均不以病人的最终诊断确定应诊范畴,而需要以病人的主诉和检查确定病人的疾病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应急处理或常规治疗。对于在急诊科或社区医疗不能治愈的病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转入相应的专科进行进一步诊疗。其二是其整体观念——急诊医生和全科医生都是“看人的医生”,而非看某个脏器的医生。他们需要依据病理生理学来考虑病人的整体情况,而不是考虑某一个脏器的功能状况。他们需要调节机体所有脏器间的平衡关系,不使某一个脏器衰竭的过快,或使某一个脏器好转的过快。不仅如此,他们还关心病人的心理状况、家属的心理状况、病人的社会关系和属性,甚至病人的经济情况等。其三是时间依赖性——社区医生可以作为紧急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前沿。“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明确提出了“任何一种急救药品或急救技术的发展,都不如在社区(院前)普及BLS对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作用更大”[5]。可以说,社区医生的急救意识越强,猝死病人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社区医生面临着诸多的“急诊”问题。
目前由于历史原因,在急诊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发展中都面临着很多的困境。首先是培训不足:虽然急诊医生和全科医生的培训一直在进行,但尚缺乏系统的培训大纲,缺少观念明确的师资。这两个医学专业都还没有走出自己的培训道路。此外,全科医生的诊治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对心肺复苏、创伤等的救治能力不足,对灾害的应对观念,对危重病人的鉴别诊断、早期处理和安全转诊时机的把握还有不足。所有这些,都使得社区医生在居民心中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社区医疗与急诊医疗有着相似的病谱分布。社区医疗中的病人与急诊科的病人常常是同一个群体。在急诊就诊的病人很大一部分可以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而且是来急诊前处理的第一步。急诊处理后的病人也可以转回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进行继续治疗。这个体系,既可以保证社区医生发挥自己的作用,也可以保证综合医院应对危重病人的人力和物力。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使全科医生充分掌握危重病人判断和基本处理。因为过硬的急救技术是提高居民信任度,挽救病人生命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前提。
尽管很多人认为社区医疗的条件有限,技术能力有限,但这并不等于社区医生“无所为”,因为最基本的处理往往是最关键的治疗措施。如对于一个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只要我们采取“昏迷体位”,就可以防止呕吐窒息造成的死亡。社区医疗的有效性可以大大降低院前死亡,也可以大大缓解急诊科的压力。因此,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与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良好的衔接是一个既有利于居民,又有利于医疗体系的机制。急诊医学的整体思维方式也更适合全科医师的培养。基于“主诉”和“常见体征”的临床分析以及规范的“适宜技术”是提高全科医生医疗水平的有效方法。可以说,社区医疗可以成为急救网络的延伸;急诊医疗的第一步(First Responder)往往来自社区医生。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