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上市公司回购股份重要股东高管乘机减持闹得哪一出

2022-03-28 07:57阅读:

上市公司回购股份重要股东高管乘机减持闹得哪一出

杜坤维 杜坤维财经 2022-03-28 07:55
股市下跌,上市公司纷纷回购,很多观点单纯粗暴的认为回购就是利好,是市场见底的标志,这未免有点令人失望,A股生态下,一定要对回购进行具体分析,避免回购成为重要股东减持的托底工具。
进入到2022年以来,沪深股市在各种利空冲击下,不断下跌,上证综指最低下探到3023点附近,创业板指数下探到2463点,个股下跌30%为数不少,面对股价大跌,很多上市公司纷纷祭出回购大旗,认为自己公司股价被市场低估,看好未来公司发展,不断回购股份。3月份以来截至3月25日收盘,有242家公司发布355份实施回购的公告,金额达454.24亿元,较2月份的341.38亿元增长33.06%。市场解读为业绩向好背景下显示出充足的信心,实际上上市公司回购行为一直存在,或许就是今年规模或者是数量多一点而已。
这种解读要说不对,那是不可能的,但要说客观,也未必,在于上市公司回购的原因错综复杂,有的公司回购可能是为重要股东的股价护航,即使股价没有真正见底,也会不断回购希望提振市场信心,避免重要股东持股出现一定的风险;也有的上市公司回购就是徐晃一枪,做做样子,回购是假的,希望提振股价是真的 ;另外最要不得的是一边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另一边是重要股东高管不断减持,要说单纯回购是为重要股东减持护航,可能有失偏颇,但回购股份确实有助于重要股东以更好的价位减持。
据媒体报道,而年初以来有80家公司,在回购期内,公司股东及董监高等高管频频减持套现。Wind显示,今年年初至3月23日,剔除股权激励注销类的回购,共有287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回购进展或回购方案,已回购金额达458亿元,是2021年同期1.94
倍,是2020年和2019年同期之和1.5倍。 例如,某家公司今年2月8日公布回购结束,实际回购9310万元,比回购下限8000万元稍高。但是,自2021年12月以来,公司高管包括正副董事长董事等一直在减持套现,套现市值合计是回购额的2.5倍。
按照一般道理,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是基于股价被市场低估的买卖行为,上市公司做出股份回购是大股东和上市公司高管基于上市公司股价和未来发展的潜力做出的一种理性行为,而不是心血来潮的买卖,既然上市公司选择回购,那么重要股东和上市公司高管也应该增持股份,最起码不应该减持股份,毕竟股份减持属于股价不存在低估成份或者是高估成份,按照托宾Q理论,上市公司股价被高估越多,股东减持动力越是充沛,那么80家公司股东和高管在回购期内减持股份,说明部分公司股东和高管认为自己公司的股价存在高估成份或者是不存在低估成份,这与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其中部分股东减持或许有资金合理需求,但这么多公司股东高管减持,其中有什么隐情,只有上市公司和高管和股东才有切身的体会,外人很难进行准确评价。
因此以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确立上市公司股价的市场底是不客观的,像有的公司不断回购,股价不断创新低,以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说明上市公司看好未来股价表现,也是不客观的,为什么股东和高管乘机减持,而且比例不低,287家回购公司有80家公司股东和高管减持,占比达到30%左右,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和重要股东向市场释放的信号的很矛盾的。
目前高层和监管层都在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续回购股份的上市公司数量可能继续增长,回购规模也将可能进一步扩大,基于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和股东高管减持股份,是一种背道而驰的买卖,可能存在利益冲突,也就是要避免上市公司回购股份为重要股东和高管减持护航,我个人认为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期间,应该禁止持股5%以上的股东和高管、创业资本减持上市公司股份,只有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结束15天以后才能公告减持股份,那么就会有30天的间隔期存在,避免利益冲突的发生。
A股独有氛围下,确实需要看好的声音提振股市信心,但是要注意的是分析逻辑的客观性,而不能为了看多就出现选择性的看待市场行为,而不做全面的分析,从而出现市场的误判,这容易出现误导投资的投资决策。从去年年底开始,看多声音一直较为活跃,但市场走势证明看多者是错的很离谱的。
决定市场走势从来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因素,只要有利空因素存在,就可能影响市场走好,对市场需要敬畏之心,而不是盲目的看多或者是看空,尤其是重要媒体平台,传播很广,影响很大,对专业人士机构或许没有影响,但对散户影响可能不容忽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