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永远的《东京物语》

2020-06-18 09:10阅读:
永远的《东京物语》
何华
每隔几年总要重温一次《东京物语》,每次都有不同的领悟。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上海读大学,遇上日本电影回顾展,第一次看了小津的几部片子,包括《东京物语》。从此视小津为神明,几乎看全了他所有的电影。起初认为《东京物语》是他的第一代表作,后来更喜欢《麦秋》和《浮草》,这两年又心思回转,觉得还是《东京物语》最好——“看山还是山”。
一对老夫妇从老家尾道来到东京看望儿女:长子工作忙,没时间陪父母,长女工作也忙而且更自私,也没时间带父母出门观赏东京的风光,整天把老父老母憋在楼上无所事事。东京的夏天真是热,老人不停地摇着扇子,没有任何怨言。倒是作为“外人”的二儿媳纪子(二儿子战死)非常孝顺,老夫妇在东京唯一一次的出游就是纪子请假陪着二老开开心心玩了一天。纪子的扮演者是原节子,她在小津的电影里总是叫“纪子”,可以说是一种符号,奇妙的是,这个符号一点不僵化,总有微妙的差异性和灵动性,让人不断有新鲜感。没错,“父亲与女儿”,是小津电影最重要的主题,但《东京物语》里最打动我的角色却是老母亲。如果说小津有佛性,那么他电影里所有的人物中,最具佛性的就是《东京物语》里这位老妈妈,她的扮演者是东山千荣子,从面目到言行都慈悲至极,孩子们再不孝,她也千般体谅,万般随顺,自始至终憨厚宽容,所有委屈都被她手上的扇子扇到了九霄云外。
电影里女儿和儿子商议,打发老两口去热海温泉度假,这一段真是小津的神来之笔。晚上热海的旅店里,年轻人播放音乐,吵吵闹闹直到半夜,害得老两口几乎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二老坐在堤坝上的背影,真是凄凉无奈,他们想老家了,要回去了——东京实在待不下去了。那一刻,我感到难过,非常难过。
刚到东京,老母亲对纪子说:“一直以为东京很远,可昨天从尾道出发,今天就和大家见面了。”电影一半时,她又说过一句令人心酸的话:“(东京那么大),如果不小心走散了,可能一辈子见不着了。”离开东京时,老母亲则说:“我们住的地方(尾道)太远了。”言下之意,东京太远了。小津真是厉害,用最平常的语言,道出了人生况味。传统大家庭的秩序与美好,正在瓦解消退。小津的批评总是带着悲悯之心,总在为对方找籍口——是竞争激烈、生存不易的大都市让孩子们变得自私无情。
老太太简直神了,她预感不妙,临别时告诉儿女:“这次见到了大家,万一有什么不测,你
们也不用特地赶回来了。”果然到家不久她就病危,很快去世,一家人围着病榻上的她——就如一尊涅槃佛。
(昨天即6月17日,原节子100诞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