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215期申包胥

2024-01-27 11:16阅读: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楚平王做到了,前半辈子国运昌隆。
楚平王忘却了,后半辈子埋下祸根。
王的一念之差,掀起了惊涛骇浪,伍子胥、申包胥、楚国、吴国、越国相继卷入其中,从而引发一场国仇家恨的大动荡。
何时开启?何时结束?好像没人能够掌控事态走向,当申包胥孤身跑去秦国求救时,内心的希望之火会重燃还是会熄灭?
不试,又有谁知道呢...
秦国公主,激发了楚平王的另一面。
原本娶回来给太子当媳妇,楚平王却被绝美容颜搅乱心神,在太子少傅费无忌的撺掇下,楚平王硬是将儿媳变成了正妻。
费无忌为什么要这么干?因为他在太子那里看不到希望,太子建喜欢和太傅伍奢相处,他担心下一届班子没有自己的位置。
不光要做初一,费无忌还想做十五。
既然敢主动挑事,就没必要藏着掖着了,费无忌调整姿势迎合楚平王,用满腔热忱刺激王的奢欲,用冷静眼神死盯着竞争对手。
一个人的内心产生裂缝,往往要靠大耳刮才能清醒过来,但是没人敢抽楚平王嘴巴子,只能眼睁睁看着朝堂上父子决裂。
在费无忌的努力下,太子建被赶去边关守城练兵,伍奢看着楚平王和费无忌沆瀣一气,吼道:君王焉能听信小人谗言,而疏骨肉之亲?
对手按捺不住了,这就是费无忌要等的机会,谁都知道伍奢和太子关系好,然而太子对于国君来说,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寻常百姓家。
权钱名利可以保障亲情,同样也可以摧毁亲情,费无忌抱着楚平王的大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楚国险象万千矣,不除乱贼必被其所害!
太子只是储君,现在还是王说了算。
伍奢被关进大牢,太子建见势不妙逃往宋国,费无忌深知斩草除根的道理,给楚平王提建议说:质其父而召杀之,不然必为楚之大患!
发愤图强是为了楚国,胡作非为在名义上也是为了楚国,楚平王逼着伍奢给俩儿子写信,哄骗说只要儿子们来了就放他回家。
楚王辜负了臣子,臣子却不愿辜负楚国,伍奢望着智商退化的楚平王,这种小孩子把戏也说得出口,看来骄傲真的会使人退步啊。
他遵照王命给儿子们写信,却低声念叨着:老大宽厚仁慈,我叫他来肯定会来的,老二桀骜不驯,看到这种情形肯定不会来的
...
诚然,知子莫如父。
眼见着大哥要去送死,伍子胥拼命阻拦道:昏王以吾父为质诱杀吾全家,前往,父子俱死,不如逃他国,日后借力报杀父之仇!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春秋战国时期还没这顶大帽子,伍子胥不在乎什么楚国和楚王,他只知道平白无故蒙受冤屈就要抗争。
大哥走了,特使见伍子胥不愿一起走,软的不行就直接来硬的,加派人手准备实施逮捕,伍子胥抄起弓箭射的他们近不了身。
短暂脱困之后,伍子胥准备逃往宋国追随太子建,然而城门口贴满了通缉告示,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被人一把薅住了。
怎么着?你也要抓我去领赏吗?
申包胥是伍子胥的朋友,同时也是楚国的王族子弟,于公来说他有大义凛然的理由,于私来说却对好友的遭遇深感同情。
遭此大难,年轻的伍子胥须发花白,父兄在一夜之间接连被杀,他已经不知道信任这两字怎么写,此刻剑拔弩张般盯着昔日好友。
申包胥递过来一个包袱,里面是逃亡路上需要的东西,伍子胥的面色有所缓和,接过之后依旧咬牙切齿的说道:我必覆楚!
伍子胥想灭了楚国来复仇,申包胥心想他大概有这个本事,却拍了拍朋友的肩膀,说道:勉之!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
你能灭了楚国,我就能复兴楚国,咱们都努力吧。
公仇归公仇,私情归私情,人性本在不同的频率上跳跃,然而后世却将他们强行归合,求稳的同时也让道义逐渐屈服于利害。
伍子胥走了,申包胥也走了,天亮之后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千家万户飘起了袅袅炊烟,王城内外的姹紫嫣红引来蝶舞蜂飞。
不知道真相的人是幸福的,哪怕这种幸福如梦幻泡影般可笑,从那天起,申包胥没有再笑过,因为他的心头充斥着一场狂风暴雨。
伍子胥来到了吴国,吴王僚对于帮他报仇没什么兴趣,伍子胥看到吴国朝堂上的裂缝,便将一名厨子推荐给想篡位的公子光。
专诸做的鱼很好吃,吴王僚却吃出了一把鱼肠剑,然后厨子和吴王僚都死在了饭桌上,公子光上位之后是称吴王阖闾。
伍子胥,二十年磨一剑(见秦岭一白.伍子胥篇)。
为了报仇,他给吴王阖闾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孙武,一个是伯嚭,前者将会帮他攻破楚国,后者将会挖个坑把他埋了。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然而以怨报怨会引发新的怨恨,恨意滔天的伍子胥顾不上这些,哪怕是同归于尽的代价也能接受。
眼看着吴国在摩拳擦掌,楚国还是提起裤子找不着腰,申包胥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只能仰天长叹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楚平王死了,太子建死了,费无忌也死了,伍奢的冤屈已是落满灰尘的卷宗,但是每次想起伍子胥的誓言,申包胥觉得这是风暴前夕的平静。
柏举之战,十八诸侯国出兵伐楚。
三万吴军,大败二十万楚军攻破郢都,楚昭王带着家眷仓惶出逃,路上还被强盗团伙追着暴揍,即便如此依然难解伍子胥的恨意。
他挖开楚平王的陵墓,将尸骨拖出棺材鞭打成碎渣,伴随着楚国国都里的哀嚎哭泣,伍子胥同样是满脸泪痕,只不过他哭得是父亲和兄长。
吴军攻破楚国前夕,申包胥逃往深山里面避难,听说伍子胥在鞭尸泄愤,就托人给他传个话: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
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做的有点过了。
申包胥是楚国王孙,他希望老友能够有所收敛,伍子胥是楚国逃犯,一朝释放积压数十年的仇恨,何况退兵之后再无宣泄的机会了。
他给传话的人送些财物,权当是回报老友当年的帮助,还让那人给申包胥带个话: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深山老林,申包胥望着西山残阳摇头哀叹,他想起两人分别前的对话,伍子胥兑现了许下的诺言,然而自己说过的话能不做到?
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
申包胥孤身上路了,伍子胥孤身上路是为了灭楚,他孤身上路是为了复兴楚国,他们都是孤身一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申包胥朝着秦国走去,因为楚昭王是秦哀公的外甥,他是楚平王和秦国公主所生,父母种下的因果,总是需要下一代来偿还。
两任楚王没有重用申包胥,申包胥却要为楚国做些什么,不同于楚王背负的实质性因果,那些虚无性因果的业力更加强大。
虎狼蛇虫、盗匪流寇、山崖峭壁、饥寒伤痛...,愈加坎坷仿佛愈能坚定心念,申包胥整整跋涉了七天七夜,走进秦国都城的时候像个乞丐。
跋涉谷行,上峭山,赴深溪,游川水,犯津关,躐蒙笼,蹶沙石,蹠达膝曾茧重胝,七日七夜,至于秦庭。
出兵救楚?我没事找事啊!
秦哀公拒绝了申包胥的请求,比吴王僚拒绝伍子胥还要坚决,你说吴楚之间还有地界纠纷,秦国和吴国压根就八竿子打不着。
还说什么舅舅和外甥,照这样论的话诸侯们都是亲家,何况楚国和晋国常年不对付,即便攀亲戚也绕不过秦晋之好啊。
至于申包胥替秦国算账,说是楚国灭亡了能抢点地盘,万一复国定会牢记秦国的恩情,然而这在秦哀公看来纯属空头支票。
申包胥面临的困境,其实比伍子胥还要严峻,伍子胥代表的是自己,他代表的却是楚王,然而楚王并没有给他授权文书。
无路可走,无路可退。
申包胥在秦宫外嚎啕大哭,哭的撕心裂肺也不吃饭喝水,哭到最后连声音都没有了,趴在地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抽搐着。
秦国的臣子们进进出出,看见申包胥的惨样无不动容,一个国家的君王再怎么昏庸,能有这样的臣子也算天不亡之吧。
日升月落,有些人觥筹交错,有些人打妻骂子,有些人酣然入睡,有些人病痛呻吟...,申包胥红肿的双眼开始流血了。
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申包胥晕倒的时候,秦哀公召集臣子们开会商讨,商讨放任不管对秦国有何利害,看得出来,他们认真考虑这件事情了。
申包胥醒来的时候,秦哀公已经集合五百乘战车,秦国将士们在城外蓄势待发,一曲激昂的《无衣》在都城上空飘荡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楚国有救了!申包胥的内心燃起希望,他努力挣扎着站起身来,朝着秦公深深鞠了一躬,哪怕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秦国总算是对楚国施以援手。
秦哀公的脸上带着微笑,哪怕这场援救是出力不讨好,他们也被申包胥的信念打动了:如此诚心,天地可鉴,而你就是契机。
尽人事,听天命,申包胥凭借一己之力搬来救兵,每一仗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所到之处激发了楚国军民的抗争信念。
秦军与楚军联合夹击吴军,越国也趁机在背后捅刀子,吴王阖闾退兵回家揍越国,由此拉开卧薪尝胆的支线副本(见秦岭一白.勾践篇)。
历时十个月的大战结束了,楚国都城被糟蹋的不成样子,楚昭王在鄀地重新修建国都,想要封赏申包胥竟然遭到了拒绝。
吾为君也,非为身也,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尤子旗,其又为诸?
楚国复国了,申包胥带着家眷躲进深山,他深深挚爱着自己的国家,却又不愿迈进遍地裂缝的朝堂,或许归隐对他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深山老林,申包胥望着旭日东升面露微笑,他实现了当年许下的诺言,没有接受国君的丰厚赏赐,仿佛能让这份心念显得愈加纯净。
然而,一场场恩怨不休不止。
吴王阖闾攻打越国时死了,儿子夫差继位之后发誓灭越,越王勾践和老婆沦为奴仆,伍子胥却被吴王夫差扔进钱塘江。
孙武走了,伍子胥死了,伯嚭绞尽脑汁奉承着吴王,楚国的乱象又在吴国悄然上演,公仇私情的契机再次光顾申包胥。
时隔三十年,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走进越国,向越王传授智仁勇三条策略,听得勾践心潮澎湃:吾问于王孙包胥,既命孤矣。
后来,越国攻破吴国,伯嚭跑去领赏时被勾践给剁了,夫差自刎前用布条蒙住双眼,哀叹道:我无面目以见伍子胥也。
心念不虚,因果不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