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的大学都是政治大学

2019-08-30 16:37阅读:
〖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的大学都是政治大学,或者说奠基于政治而非人文(二者非对立也不应对立),认清这一点的意义在于,进一步厘清我们遵循的逻辑和秉持的价值系统〗
这一判断既产生于对古今中外大学所作的比较,更出自对我们现有大学的内在特质与外在表现的分析。
以下三点支持这一判断。
第一,党委决定学校的一切重大事务,党对学校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提出的核心要求在政治,比如“政治家办学”。相应的还有党委及其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这都不是无的放矢的口号,而是有鲜明指向和具体要求。
如果结合1952年院校调整,将民国时期的英美模式改为苏联模式,特别是把教会创办的所有大学分拆或改名,更能看出其间的源流、特质和要害。
第二,对科学家特别是从事社科教学的老师突出强调政治标准。政治不过关,“一票否决”。为了保证政治过硬,进行了大量政治学习与政治考核。
比如,政治错误与科研或论文造假同时发生,前者一般“从重从快”处理。近来因政治或贴政治更近更紧的事件发生,往往引起网上围观,我们很清晰感受到大学中越来越突出政治敏感性与严肃性。
第三,我们的大学生都是从小接受政治教育,并且学历越高,接受的政治灌输越丰富,标准越高,要求越严格。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大学生较世界各国大学生有更强烈的政治意识。
表面来看,将大学政治化或强化大学的政治属性,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深入分析,社会主义国家之外的国家的大学,也不会真正脱离政治,只是其政治已经渗入诸社会学科中,或其它公共事务中,没有我们这么鲜明和直接。
因此,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将政治推到至高无上,而在于无上的政治遵循何种逻辑,政治的目的和落脚点置于何处。
是起于政治落到政治,还是起于政治落于大学建设成效。
在有关文章中我已经专题阐述了中国讲政治的逻辑。实际上,不同文化传统与政治制度下的大学,必定有一种主导力量。比如,“政治家办学”与“教育家办学”就存在两种主导力量的差异。
纯理论推演,两种主导力量无优劣之分,美国总统杰斐逊创办了弗吉尼亚大学,应该算是政治家办学的典型,结果办出了个美国乃至世界的顶尖大学。
只是政治家办学是一个极高的要求,因为一个国家中能够上升到政治家层级的人为数极少,而成为或被称为教育家的人有很多,比如改革开放初期的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等等。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走政治家办学的道路,但要力避既不是政治家也不是教育家,只是个官僚来掌管大学。那样下来将大学不是大学,而是官僚机构。
当然这不是最坏的结果,真正最坏的结果是别有用心的人打着讲政治的旗号,搞的是“政治冲击一切”。这样下来,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像个样子的大学,很快会被瓦解。
当然,相信中央会有办法预防或随时消除这样的隐患。也就是在选拔大学领导时,能够在政治过硬的同时做到专业能力过硬,即行家里手,而非空头政治者。
这里也需要还提醒在位大学领导,想成为一个拥有政治家高度和教育家资质者几无可能,最现实的是处理好一些基本关系。比如,党要求党的成员处理好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落到这里就是义与理的统一。党要求加强党委领导与坚持依宪执政的统一,这里就是坚持政治过硬与遵循教育规律的统一,等等。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