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影零乱 | 永不消逝的声音:国剧之歌曲

2015-06-29 11:38阅读:
影零乱 <wbr>| <wbr>永不消逝的声音:国剧之歌曲

文/刘晓亮


高雅和通俗代表了两种水平,但所谓的高雅和通俗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空的转换,曾是高雅的,也许在后世变成了通俗的;而曾是通俗的,不登大雅之堂,在后世却可能变成新的高雅替代品。如今,在音乐界,有“流行歌曲”一类,相应的,则是非流行歌曲。流行与非流行,也是一段时空内的相对而言,绝对的流行歌曲只存在于人的记忆中。对于非流行歌曲的关注,有时候恰可以反观流行歌曲何以传唱南北的原因。

  
一部成功的电视剧作品,除了导演、编剧、主演等主要因素外,还离不开很多幕后的工作者,这其中,歌曲的配制,也是其重要一环。
  


一、三分天
下:国剧之片头曲、片尾曲、插曲
  
一部国剧的歌曲,通常分为片头曲、片尾曲和插曲。一般一部国剧只有一支片头曲和一支片尾曲,插曲则可以有多支。不管是片头曲、片尾曲还是插曲,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强演出效果,吸引观众收看,但各自的角色并不一样。
  
1.片头曲
  
大众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叫“主题曲”,其意自明,是扣紧整部国剧主题。主题曲一般由片头曲来“担任”,通过剧中镜头的剪辑,恰如其分地配合歌曲的抑扬顿挫,使观众提前进入在场感。并且随着观看集数的增多,对片头曲中的剪辑片段由生到熟、对一些未见的片段充满了期待,这些都在片头曲的欣赏中化润到观众心间。
  
当然,主题曲也可以由片尾曲来担责,但这有个很大的危险。为什么?举个身边的例子,我爸妈晚上除了打打麻将,最主要的娱乐项目就是看电视剧,按惯例,电视剧一般是两集联播,有时候看完第一集,他们会换个台,故不去听片尾曲;看完第二集,则直接按关闭按钮,关灯睡觉,再次忽视片尾曲。我虽未经过实际调查,但这种现象,应该算大多数。这对于深化整部电视剧之于人心的印象,不免打了折扣。很多人可能听过S.H.E和周定纬合唱的《两个人的荒岛》,这首歌收录在2010年S.H.E发行的专辑《SHERO》中,由林俊杰作曲,但你们也许不知道,其实这首歌是《杜拉拉升职记》(王珞丹、李光洁主演)的片尾曲。
  
2.片尾曲

  
打个比方,片头曲就像一个女人的晚礼服,而片尾曲就像她的打底衫,插曲则是他头上、颈上、腕上的装饰品。最先映入眼帘的应该是晚礼服,而打底衫则可能被人忽略,装饰品也不见得能引起人的注意。可是,没了打底衫和装饰品,就不仅仅是一种残缺不完整,而是不能使这个人获得美丽的赞誉。
  
片尾曲这件“打底衫”若穿得得体,不仅可与礼服相得益彰,有时竟要超过它的风头。举个例子,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片尾曲是毛阿敏演唱的《爱上张无忌》,当那一句“手托腮,似笑非笑的你”如溪水流出山间时,镜头配的是赵敏(贾静雯)那纤足从水中抬起、手托腮若有所思的神态,妙合无垠,宛若仙子。不仅让人陶醉于这对恋人,更对这首歌所产生的美好联想作一晚好梦。我在操场跑步时会边跑边听歌,有时候听到这首时,一下子会回忆起这部电视剧,更主要的是听着听着,竟忘记了疲惫。相反,那片头曲早已忘了。
  
3.插曲
  
总体上,插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曲有词,并有人演唱;一类可能只有曲,没有词,当然也没人唱。
  
插曲可以有一只,也可以有多支。比如94版《三国演义》,刘关张桃园结义时,响起了刘欢演唱的《这一拜》,“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满园桃花,春风骀荡,看着、听着,让人也很振奋,三个生命也因这一拜而联在了一起。他如吕布归降董卓时,响起《烈火雄风》;长坂坡赵子龙单骑救主时,响起《当阳常志此心丹》等。


影零乱 <wbr>| <wbr>永不消逝的声音:国剧之歌曲

  
插曲有时还可由片头曲或片尾曲兼任。前不久看完的《下一站婚姻》,其中有个镜头:当于和伟饰演的龚剑想要去美国考察房地产时,刘涛饰演的邓草草追至车库,但没追上,邓草草撕心裂肺,在车后骂他是个懦夫,面对自己喜欢的人都不敢承认、追求。可龚剑并没有上飞机,而是来到了邓草草的住处。邓草草在窗前看到了拉着行李箱的龚剑,激动地穿着拖鞋飞跑出了屋,这时响起了许鹤缤那略带沧桑的《下一站的美好》高潮部分“下一站的遇见,终于把你找到,就算没有对白,也依然很美好”。然后邓草草立定,眼里闪着泪花,龚剑放下行李箱,二人深情相吻。那场面,我也是醉了。
  
或者是把片头曲、片尾曲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作为插曲播放,这样的例子太多,几乎每一部电视剧都会这么做。
  


二、越来越专业化的歌曲制作者
  
专业,有时不仅仅代表了一种水平所能达到的高度,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一种诚恳的态度。
  
电视剧歌曲的制作者包括词作者和曲作者。早期电视剧歌曲的制作者不乏作曲名家、作词名家,比如谷建芬、王健等,但相对于当前,在专业上,似欠缺了一点。
  
不管是词作者和曲作者,想要制作出与电视剧本身主题相契合的作品,其首要的任务,与演员一样,就是熟悉整部电视剧。不然,对于用词的准确、旋律的抑扬拿捏地会不太到位、甚至南辕北辙。
  
以前从事音乐的人较少,就好比古时候的官学,普通民众没有资格挤进去;如今,街头卖场的水平,都叹为观止。这对当前歌曲市场的要求无疑又加重了一层难度和深度。但正是这种高要求,才催生了一只专业化的制作团队。
  
以近几年比较炙手的樊凡为例。从2009年的《杜拉拉升职记》、2010年的《瞧这一家子》、2011年的《裸婚时代》、2012年的《时尚女编辑》、2013年的《新恋爱时代》、2014年的《敢爱》,一路下来,樊凡创作的电视剧歌曲也像流行歌曲一样,响遍各大卫视。尤其是2013年,樊凡凭借《相见不如怀念》(《小爸爸》主题曲)获得“国剧盛典2013年度观众最喜爱的电视剧歌曲”大奖。名气的上升,接踵的便是各大影视制作团队的邀请。比如2014年的《屌丝时代》,邀请他创作了片尾曲《透明的》。
  
樊凡是作词、作曲并兼演唱三位一体的人物,而且他的嗓音也很清脆、细腻。相对于这种全能的来说,也有在某一方面特出的。比如董冬冬,这是一个80后专门为晚会、影视作品作曲的胖子,他有自己的音乐工作室,还有一个志同道合的美丽妻子,她叫陈曦。我第一次注意他是2011年看《北京爱情故事》,里面有只曲子特别唯美,后来一查,叫《全职爱人》,无词,作曲董冬冬。后来看《金太郎的幸福生活》(2012)、《青春的秘密》(2012)、《咱们结婚吧》(2013)、《我爱男闺蜜》(2014)等,董冬冬这名字一次次出现。
  
除了词作者、曲作者的越来越专业,电视剧歌曲的演唱者也越来越专业。以前的要么是一些流行歌曲的明星客串演唱,要么就是被遗忘在历史中的无名人物,虽然今天的电视剧歌曲演唱者也可能无名,但不能否认的是,他们的水平和态度越来越专业的趋势。
  
如今的演唱者有一类人比较突出,就是当前仍热火朝天、接连第二季第三季的唱歌选秀节目。这类节目的参与者,能够拼到最后的,在音乐的专业上还是不容置疑的。而好多人参加完了选秀,好像就消失了一样。其实不然,他们中的有些人,则被影视剧的制作团队相中,而加盟到歌曲创作中。典型的如张靓颖,这是超女的宠儿,如今一些影视剧的主题曲都出于她那清甜婉润的嗓子。比如《画心》(电影《画皮》主题曲)、《终于等到你》(电视剧《咱们结婚吧》片尾曲)等。另外一些不太出名的,也有参与到这个队伍中。比如2007年《快乐男声》全国总决赛第十名得主王铮亮,2014年春晚舞台上一曲《时间都去哪了》红遍大江南北,其实这首歌是电影《私人订制》(2013)的插曲。而这个快男也曾演唱过《咱们结婚吧》中的插曲《默认》。再如,2014年的《何以笙箫默》,其中有首插曲《孤独的总和》,词曲都是一个人,吴汶芳,今年她又参加了北京卫视“第三季最美和声”。
  
正是这些专业人才的加入,也使得电视剧歌曲慢慢有转化为流行歌曲的迹象,就如《时间都去哪了》,人们早已忘了它是电影的插曲。
  


三、不可或缺的一环:歌曲之于国剧的作用
  
一首成功的歌曲对于一部国剧的作用很大,大到哪种程度?其一,是深化主题。比如《康熙王朝》的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贞观长歌》的主题曲《贞观长歌》、《敢爱》的片尾曲《浅情歌》等,可以让人在听到旋律的那一刻,头脑中总会浮现那一幕幕场景。
  
其二,是可以调节情节发展,增强演出效果。上面其实已经提到了《下一站婚姻》的一个镜头。再举个例子。《嘿,老头》中,黄磊饰演的刘海皮去酒吧坐唱,有一次他那个得了老年痴呆的爸(李雪健饰)到酒吧看他,坐在旁边。海皮看到了,然后给大家唱了一首歌,说是他自己新创作的,这首歌叫《当你老了》。这首歌也很火,2015年春晚由莫文蔚演唱,湖南卫视第三季《我是歌手》李健曾翻唱过。其原创者是赵照,第五期《中国好歌曲》上,赵照自弹自唱了这首他自己的作品(改编自叶芝同名诗作)。听到这首歌时,再看下李雪健那精湛的演技,眼角不免泛起泪花。“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炉火旁打盹,睡意昏沉……”
  
当前国剧虽遭广电总局在题材、剧集数量等方面的限制,但其火热的市场是足够诱人的,尤其是贴合实际的现代都市爱情剧。这类题材的电视剧歌曲有些类似,好像可以互换一样,比如路默依演唱的《爱如茶》(电视剧《当婆婆遇上妈2》片尾曲)若换成张萌演唱的《浅情歌》(电视剧《敢爱》片尾曲)好像也可以,《爱如茶》写的是那种有吵有闹、却又相爱美满的感情,而《浅情歌》也是对爱情的珍惜,但若再联系下这两部电视剧的主题,则会觉得不合适。以《浅情歌》来说,唱出了雷蕾(张萌饰)和罗永浩(任重饰)“往事如意,旧爱已去,失去了不能再回来”的感觉,而《爱如茶》则唱出了林一凡(郭晓冬饰)和双燕(曹曦文饰)那“爱如茶刚刚好”。
  
影零乱 <wbr>| <wbr>永不消逝的声音:国剧之歌曲



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喜欢学唱电视剧歌曲。小学三年级的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派演出队去镇上参加全镇小学的汇演,那一年我演了两个节目,其中一个是独唱《白眉大侠》,当我念完“情是什么样的情,美女爱英雄”后,接着“哈哈哈……”,这时全场的观众也都“哈哈哈”笑起来。老家每年农历二月十九都有庙会,村里会请戏班来唱一星期的评剧或梆子。小时候,那些唱戏的人被村委会安排在戏台附近的人家住。爷爷是村里的干部,我家又在戏台附近,便被爷爷安排了三个唱戏的。早晨,我有时起得早,便在门口唱歌。那是1994年,正播放《白玉霜》,我便常唱起那主题曲“春水东流去,黄沙永不息,一阵黄粱梦,苦泪点点滴”(郭公芳《世间尽是不平事》)。被住在我家的戏子听到了,当着我爸的面夸我嗓子好,还建议我爸让我去跟他们学唱戏。我爸不怎么会说话,似乎“呵呵”了一下。
  
电视剧歌曲总扮演着幕后的角色,很少有人能细细欣赏一下,但当你喜欢上她时,便也可能如我一般,学着唱起来了。
  
关注
如果您觉得文章有点儿意思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禅机」周刊是由谷卿及其小伙伴们一起创办的一份文化生活主题微刊。我们的内容包罗万象,从旅行、星座、时政到文化批评、艺术史、时尚百科,希望能同大家一起在人文天地里快乐的探觅生活的真谛,并为善于思考、乐于表达的青年朋友提供一个没有界格的分享平台。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禅机」微信公共平台【yakozen】
我们的投稿信箱为【yakozen@yeah.net】,诚盼各方贤达赐稿


影零乱 <wbr>| <wbr>永不消逝的声音:国剧之歌曲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