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船飞奔的大豆去哪儿了?请注意在贸易战下还有贸易套利
2018-07-11 12:07阅读:3,217
那船飞奔的大豆去哪儿了?请注意
在贸易战下 还有贸易套利
2018/7/11 微信公众号“叶檀财经”
7月6号,飞奔大连港的那船大豆,最后去了哪里?
货主最好的办法,是把这船豆子运到斯里兰卡或者印度去,弄一张原产地证书,再运回中国南部港口,享受零关税。
在贸易战的大背景下,贸易套利肯定会出现。
7月1日,《<</span>亚洲—太平洋贸易协定>第二修正案》正式实施。中国、韩国、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老挝,六个国家之间共对10312个税目产品承诺削减关税,平均降税税目比例超过28%,平均降税幅度为33%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
备受关注的大豆税率从3%降到零,豆粕从5%直接降到零,不少活鲜冷类水产品关税税率直降为0。
我们以后吃到的老挝的罗非鱼、印度的大豆会越来越多,最近,我在朋友那儿吃到了孟加拉国的大龙虾。
除了大豆,豆粕、机电、汽车零配件啊,都可以进行贸易套利。
大家特别关注的进口车,怎么样进行贸易套利呢?
七天时间,进口车市场经历冷热过山车。
5月22日,财政部公告,从7月1日起,进口车整车关税下调至15%。特斯拉、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等十余家汽车厂商举双手欢呼,宣布响应政策,全面下调进口车建议零售价。
7月6日,不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中美贸易战第一轮正式打响,双方对部分产品进口关税加征25%,美国进口车关税上升到40%。
请注意,这里用的是原产地的原则,在加税清单上、在美国产的车,都要加税。
美国车不等于美国产,林肯旗下的SUV——MKC,身为美国车,但是在墨西哥生产,不需要加税;克莱斯勒旗下的MPV大捷龙,也是美国车,但是在加拿大生产,不需要加税。
有些车型,虽然不是美国品牌,但是在美国生产的,都需要加税,包括宝马X5,奔驰GLS,丰田塞纳等等。
小轿车不用加征,轿车和跑车在海关归类里属于“小轿车”,税则尾号是1,在加税商品清单里,只出现了
“小客车”和“越野车”,没有出现“小轿车”,所以,轿车和跑车不需要加税。
凯迪拉克、福特、Jeep、别克、林肯、特斯拉等品牌成本大幅上升,影响最大的或许是奔驰、宝马,纯进口的林肯和特斯拉受到剧烈冲击。
宝马一度让拜金女们愿意在车里哭,现在,他们自己哭了。
去年,宝马在进口车中销量第一,进口187393辆,占在华总销量的20%,进口量中超过一半在美国斯帕坦堡工厂生产。
从美国进口的宝马X5、X6,去年在华销量6.1万辆,从美国进口的奔驰GLS销量7100辆。
中国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进口汽车共计125万辆,其中美国进口车28万辆,占比22%,假设今年进口数量不变,美国进口车数量下降,从其他国家进口的车会增加。
汽车市场会怎么变化?
第一,已经发生的事,在美国生产的进口车会提价。
宝马说了,无力消化关税,不得不提高在中国的售价。初步估计宝马X5和GLS的价格将上涨超过15万元。
全部车型都在美国生产的纯电动车特斯拉,全系车型价格下调4-9万元,仅仅6天,7月7日,特斯拉在华销售车型价格全面上涨,涨幅13.9万—25.6万,成为第一家涨价的车企。
其次,车企加快国际布局,在享受中国和美国税收优惠的国家设厂。
宝马这些车企不会放弃庞大的中国市场,将加快在中国和周边国家的生产布局。
德国《斯图加特日报》引述德国贝尔吉施格拉德巴赫应用科学大学汽车管理中心发布的报告,欧美汽车业越来越依赖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占大众汽车去年全球市场份额的39.71%,占奥迪全球市场份额的31.83%;占宝马全球市场份额的24.13%;对戴姆勒全球市场的贡献则为21.19%。美国通用集团去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2.1%。中国还是特斯拉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宝马在全世界有31处生产地,在欧洲有17家,在亚洲有7家。去年9月,宝马集团宣布加大泰国工厂投资,投资11亿泰铢,这家工厂投产的宝马车型已经多达8款,其中就包括X3、X5以及7系等车型。
7月9日上午,中德两国zong理与两国22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这一“最豪华阵容”,显示了双方经济合作的深度。
出现了两个“第一例”,巴斯夫集团即将在广东湛江建设的精细化工一体化基地,是中国重化工行业外商独资企业“第一例”;宝马公司在中国合资企业持股超过50%,是一个新的“第一例”。
宝马集团董事长强调,在沈阳生产的BMW
iX3将服务于全球各地的客户,预计到2019年,华晨宝马的整车产能将达到52万辆,这样一来,可以从中国出口。
7月10日,马斯克来到上海。
他要推进在中国建工厂,上月初,马斯克曾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特斯拉将在中国建设新工厂并命名“Dreadnought(无畏)”,该工厂将生产动力电池和组装整车。
特斯拉好不容易能够量产,上周周产能达到5000辆,却遭遇关税寒流,现金流紧张的特斯拉只能提价,但这会降低竞争力。
特斯拉有对手,宝马等企业在跟中国企业进行电动车合作。
宁德时代将投资2.4亿欧元在当地建造电池生产基地及智能制造技术中心,预计于2021年投产。BMW将会在未来几年里从宁德时代采购40亿欧元的电芯,其中15亿欧元的订单将会来自宁德时代位于德国艾尔福特市的新工厂,其余的来自宁德时代中国工厂。
宝马、大众、戴姆勒等一众知名车企不断向宁德时代摇晃着橄榄枝,宝马还跟长城汽车正式签署了合资经营合同,双方各持股50%,这是宝马在全球范围内首个纯电动车合资项目。
看来,到中国设厂,是马斯克最好的解决办法。
第三,中美贸易战,其他国家获利。
中美贸易战一开始的形势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现在的形势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中美领导人与欧盟领导人频频会谈。
今年6月,川*普政府对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25%的钢铁关税,10%的铝关税,结束了3月以来的豁免政策,川*普还发推威胁,对所有欧盟组装的汽车征收20%的高关税。
他很快意识到多线作战、杀敌一千自伤一千是多么疯狂的行为。
7月4日,美国驻柏林大使馆,美国驻德大使Richard
Grenell邀请戴姆勒、宝马和大众汽车的首席执行官磋商汽车关税。
在7月11日至12日的北约峰会上,川*普将与欧盟领导人碰面。
即使美欧达成汽车关税协议,也不可能对中国市场视而不见,双方就算降到零,本土市场销量不可能大增。德国在全球汽车出口市场上占比超过20%,日本约13%,美国7.2%。
现在,美国对从欧洲进口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对卡车征收25%的关税。欧盟则对从美国进口的汽车征收10%的关税,日本进口汽车关税是零。
东盟汽车产业受惠与各国贸易协议优势,可能的套利路径是,欧美日韩厂商在享受低税的发展中国家设配套厂,现在泰国整车及零组件厂商多为欧美日韩厂商把持。
最后,这场战役有利于推动中国开放。
7月9日,商务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等20部门罕见地联合发文,主旨是贸易平衡,扩大进口。
有三类产品的进口估计会大幅增加,有利于民生的,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增加有助于转型发展的技术装备进口。
从事这些行业的企业有福了。
注:有人一家三口去奥地利旅游
一路愁眉不展
一问,原来是做出口的,
正在想着一个月时间怎么转型
国内做实体面临各种考验
真心不容易
加油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