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议:善意做空比恶意做空更可怕
当恶意做空遭遇人人喊打的时候,我必须说,善意做空比恶意做空更可怕。
什么叫善意做空?就A股而言,就是好心+错误的扩容模式导致的最大空头。
股市熊了资金扩容,牛了股票扩容,这原本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是扩容模式:究竟是增量扩容,还是存量扩容。
选择增量扩容,无非是将扩容作为股价打压工具,也就是做空工具,并且仅此而已。
许多人会说?你清议是不是老糊涂了,怎么能忽视扩容对股市的长期利好、对改革的辅助以及对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呢?
一个人老与不老不光是由年龄决定的,而是按学习不学习来划分的。如果放弃了学习,那么就算岁数不大也是个老年人,起码是一个年纪轻轻的老年人。人是灵魂与肉体兼备的高级动物,但总体上灵魂占主导地位。
与任何市场一样,股市也是一个基于规模的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这是根本。尽管A股尚未实现国际化(标志应该是外资占总成交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也的确需要采取扩大股票的数量规模来加以应对,但是,更多的上市公司,更不是更大、更强的上市公司,真的可以应对国际化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吗?显然不是。不仅不是,而且是相反。所以,绝不能笼统地谈论增量扩容对股市的长期利好。
关于扩容对改革的辅助,这是确定无疑的。只有扩容才能实现国内金融体制从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的转变。但我关注的是这一过程同时存在很大风险,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扩容的可续性。如果不顾股市的承受力一味地增加上市公司数量,加上IPO的制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那么,扩容的同时就是风险聚集的过程,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最终形成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当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形成的时候,扩容还能够持续吗?显然不能。不仅不能,相反还需要上市公司回购已发行在外的股票。这无疑是对扩容的反动。这样的做法根本无法圆满地实现金融体制的转型。
关于扩容对宏观经济的利好。道理是一样的。目前政府只看到更多的IPO带来了增量就业以及其他经济活力,但殊不知换成存量扩容也能够
当恶意做空遭遇人人喊打的时候,我必须说,善意做空比恶意做空更可怕。
什么叫善意做空?就A股而言,就是好心+错误的扩容模式导致的最大空头。
股市熊了资金扩容,牛了股票扩容,这原本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是扩容模式:究竟是增量扩容,还是存量扩容。
选择增量扩容,无非是将扩容作为股价打压工具,也就是做空工具,并且仅此而已。
许多人会说?你清议是不是老糊涂了,怎么能忽视扩容对股市的长期利好、对改革的辅助以及对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呢?
一个人老与不老不光是由年龄决定的,而是按学习不学习来划分的。如果放弃了学习,那么就算岁数不大也是个老年人,起码是一个年纪轻轻的老年人。人是灵魂与肉体兼备的高级动物,但总体上灵魂占主导地位。
与任何市场一样,股市也是一个基于规模的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这是根本。尽管A股尚未实现国际化(标志应该是外资占总成交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也的确需要采取扩大股票的数量规模来加以应对,但是,更多的上市公司,更不是更大、更强的上市公司,真的可以应对国际化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吗?显然不是。不仅不是,而且是相反。所以,绝不能笼统地谈论增量扩容对股市的长期利好。
关于扩容对改革的辅助,这是确定无疑的。只有扩容才能实现国内金融体制从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的转变。但我关注的是这一过程同时存在很大风险,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扩容的可续性。如果不顾股市的承受力一味地增加上市公司数量,加上IPO的制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那么,扩容的同时就是风险聚集的过程,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最终形成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当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形成的时候,扩容还能够持续吗?显然不能。不仅不能,相反还需要上市公司回购已发行在外的股票。这无疑是对扩容的反动。这样的做法根本无法圆满地实现金融体制的转型。
关于扩容对宏观经济的利好。道理是一样的。目前政府只看到更多的IPO带来了增量就业以及其他经济活力,但殊不知换成存量扩容也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