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善意做空比恶意做空更可怕

2015-07-11 10:01阅读:5,229
清议:善意做空比恶意做空更可怕

当恶意做空遭遇人人喊打的时候,我必须说,善意做空比恶意做空更可怕。

什么叫善意做空?就A股而言,就是好心+错误的扩容模式导致的最大空头。

股市熊了资金扩容,牛了股票扩容,这原本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是扩容模式:究竟是增量扩容,还是存量扩容。

选择增量扩容,无非是将扩容作为股价打压工具,也就是做空工具,并且仅此而已。

许多人会说?你清议是不是老糊涂了,怎么能忽视扩容对股市的长期利好、对改革的辅助以及对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呢?

一个人老与不老不光是由年龄决定的,而是按学习不学习来划分的。如果放弃了学习,那么就算岁数不大也是个老年人,起码是一个年纪轻轻的老年人。人是灵魂与肉体兼备的高级动物,但总体上灵魂占主导地位。

与任何市场一样,股市也是一个基于规模的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这是根本。尽管A股尚未实现国际化(标志应该是外资占总成交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也的确需要采取扩大股票的数量规模来加以应对,但是,更多的上市公司,更不是更大、更强的上市公司,真的可以应对国际化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吗?显然不是。不仅不是,而且是相反。所以,绝不能笼统地谈论增量扩容对股市的长期利好。

关于扩容对改革的辅助,这是确定无疑的。只有扩容才能实现国内金融体制从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的转变。但我关注的是这一过程同时存在很大风险,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扩容的可续性。如果不顾股市的承受力一味地增加上市公司数量,加上IPO的制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那么,扩容的同时就是风险聚集的过程,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最终形成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当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形成的时候,扩容还能够持续吗?显然不能。不仅不能,相反还需要上市公司回购已发行在外的股票。这无疑是对扩容的反动。这样的做法根本无法圆满地实现金融体制的转型。

关于扩容对宏观经济的利好。道理是一样的。目前政府只看到更多的IPO带来了增量就业以及其他经济活力,但殊不知换成存量扩容也能够
达到这一效果。重要的是,一味地增量扩容只能加剧股市风险的快速聚集,以至于这些增量扩容的利好不可能是可续的。

衡平法讲求不能在救济一个问题的同时产生一个新的救济问题。何必在增量扩容这一棵树上吊死。

其实我并不笼统地反对增量扩容。增量可以,但该增的是新三板市场或类新三板市场。这便可以将新股带来的市场风险阻挡在主板市场之外。

至于主板市场,必须实行存量扩容,即鼓励现有上市公司当中的佼佼者透过再融资的途径与购并的途径将有发展前景的非主板上市企业以及非上市企业纳入旗下资产,进而既做大又做强。这也远远超越了数量扩容的范畴,实为有数量的质量扩容。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既然宏观经济的数量型增长模式要改一改,资本市场的数量型发展模式也应当改一改。难道不应该吗?

与此同时,也应当允许非主板上市企业在业绩明显走强、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之后转板升级为主板上市公司,并将失去主板资格的上市公司降级转板到非主板市场。

必须明确,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安全与否重点看主板市场,即便是非主板市场的安全,也取决于主板市场能否优胜劣汰,能否不断吸收非主板上市企业,并且重点是购并的途径。

换一个角度看,政府不应当把主板市场的IPO作为鼓励中小创业型企业上市发展的主要目标,倒是应该一步分成两步走,也就是先实现非主板上市的目标,再实现主板上市的目标。目标定的过高,步子迈得过快,往往会事与愿违。这才是常态,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我的话说得够明白的。政府圈子里那么多高高手,比我明白的应该更多。算我多嘴还不行吗?但我起码是心中有理论,手上有泥巴,脚上还有牛粪。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