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议:中国已进入产业资本过剩周期
2015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月线收出三连阳,同时录得全年涨幅9.4%,八年来首次出现两年连涨,全年成交金额达到惊人的254万亿,近5倍换手率。
为什么在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过程中A股 年K线能收两连阳呢?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较直观的观察是,股市涨跌虽然与宏观经济周期有关,但关联性更强的是利率周期。其中的道理是,市盈率是利率的倒数,利率降低了,市场可以接受的市盈率较便相对提升(请注意,这里只是说“相对提升”,但绝不认可超过50倍的估值,超过50倍的都是泡沫,更别提100倍,因为过高的成长性是不可续的,上市公司业绩可续成长性或4年期及以上年复合成长率不大可能超过50%),股指上涨便具有必然性。
内在的观察是,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并没有阻碍上市公司作为企业优良群体的业绩增长,反倒是受益于进入门槛的逐步提高而巩固了许多上市公司的行业地位。
以上两点其实是我以往的观察心得。我的新观察是,中国已跨入一个产业资本过剩周期。进一步说,这一周期的形成原因一方面是过往积累的社会金融资产规模过于庞大,另一方面则是以往的金融运作模式由于宏观经济持续减速导致制造业以致整个实体经济吸纳能力减弱而不得已发生改变。
这可能会让人联想到 “荷兰病”(Dutch
Disease),即资源瓶颈及环境压力下的 工业出口减少、国内制造业衰退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总是伴随着本国产业资本过剩。
不过,5年前我曾给鄂尔多斯市的干部谈到了另一种现象,即卢森堡经济转型。转型之前,卢森堡遭遇了与荷兰相同的困境,但通过转型,卢森堡不仅依旧保持了钢铁工业的世界级竞争力,重要的是成功地将制造业为主的产业
2015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月线收出三连阳,同时录得全年涨幅9.4%,八年来首次出现两年连涨,全年成交金额达到惊人的254万亿,近5倍换手率。
不过,5年前我曾给鄂尔多斯市的干部谈到了另一种现象,即卢森堡经济转型。转型之前,卢森堡遭遇了与荷兰相同的困境,但通过转型,卢森堡不仅依旧保持了钢铁工业的世界级竞争力,重要的是成功地将制造业为主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