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当年陈云的“高级点心”充满智慧

2016-08-11 19:06阅读:
清议:当年陈云的“高级点心”充满智慧
“高级点心高级糖,高级老头上茅房-----”这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北京流传的一首童谣。别误会,我这里想说的是,治理经济需要智慧而不是情怀。


《陈云文选-安排市场需要网开一面》里有这样一段文字:“第二,糕点问题。这看上去是一件小事但却是一个能缓和人心的问题。因为,现在什么东西都凭证供应,每个人买一份,有钱也不能多买,闲话就来了。江苏有一个资本家讲:‘现在人民币不挂帅了。’上海有一个医生对党委书记说:‘我和老婆两个人每月工资四百多块钱(相当于当时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5倍——笔者注),但是什么东西都买不到,发给我们没有意义,还不如把工资还给公家。’-----我们现在出售糕点,一种是便宜的,五角或六角钱一斤,凭证供应。另外一种是高价的,你有钱就可以买。”


陈云没上过大学,更没有到美国留过学,但陈云治理经济的点子总是那么充满智慧,包括延安时期边币与法币之间的联系汇率、鸟笼经济、以私养方式化解猪肉供应短缺等等。


多年以前,在与友人谈到如何抑制通胀时,我曾将上述陈云的糕点经济学诠释为“以通胀抑制通胀”的市场化手段。这当然是充满智慧的。


如今的理论家,缺少智慧,但不乏情怀。所谓的情怀,说穿了就是高高在上、排斥异己、主观主义、一根筋硬到底。


最近有权威观点称:“中国不会采取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直到经济出现实质性的改变。激进的存款准备金率宽松和降息不仅会引起流动性过剩,也会抑制中国减少产能过剩和刺破资产泡沫的努力。”这与之前关于贷款“树长不到天上去”的说法如出一辙。


把降息降准的主张贬低为“激进”,这本身就是充满“情怀”的说法



然而,流动性过剩与降息降准之间不存在紧密关系。发达国家利率水平普遍接近于零,并长期奉行量化宽松,但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通胀率长期低于2%,储蓄率低迷不振,许多美国人甚至被当地媒体描述成“无钱可花”,丝毫看不出流动性过剩的踪影。不仅如此,产能过剩问题更多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连带的产业结构转型有关,而不是与货币政策有关。至于资产泡沫,靠管控货币或者行政干预是很难刺破泡沫的,好比当年楼市调控中的“憋尿现象”。


毋庸置疑,高利率或高融资成本是当前国内金融系统的病根。在企业盈利能力被高利率压迫得抬不起头的情况下,高利率催生了银行理财产品这个怪胎。事实已经证明这是个转售套利、虚耗储蓄、嫁祸于人并最终走向入不敷出、官司缠身的无根金融工具。影子银行不是别人的影子,而是银行的影子。


树长不到天上,贷款也不会,因为钱是聪明的。如果说当年陈云的糕点经济学是用通胀的方法抑制通胀,那么,如今为什么不能用增加贷款的方式来约束贷款增长并降低企业及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呢?


所有的宏观经济问题都必须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来权衡。贷款以及与之相关的债务问题也是如此。基本国情是,供给侧贷款远大于需求侧贷款,企业债务率远大于住户债务率,同时许多地方政府债务被沉淀到土地一级市场。如此看来,国内债务压力不是全局性的,而是结构性的。鉴于需求侧贷款的最终流向是企业及地方政府,因此,增加住户贷款并适度提高住户债务率,足以在加大自由现金流量的情况下缓解供给侧贷款压力,进而降低企业及地方政府的债务率。


实际上,今年以来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苗头。以4月份贷款数据为例,当月新增贷款合计5556亿元,其中来自住户的新增贷款4217亿元,占比高达75.9%,比上年同期的41.29%提升了34.6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来自企业及机关团体的新增贷款仅1415亿元,占比由去年同期的72.4%大幅降至25.67%。



由于上述贷款投向变化并没有导致贷款规模萎缩,所以M2增幅没有明显变化。由于住户贷款最终流进了企业的腰包,而高利率压制了企业的投资意愿,所以MI出现了大幅增长。很遗憾,在央行官员口中,这被歪曲成了中国已落入“流动性陷阱”。


利率过高,降准的确没有很大的必要(因为没有足够的贷款需求),尤其是在银行理财产品规模高达26万亿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尽快消灭银行理财产品这个毒瘤,而手段就是持续降息。毋庸置疑,降息后住户贷款的意愿更强,企业获得的自由现金流量更大,债务率必然相应下降。总之,钱比人聪明。


换一个角度看,金融市场充满了比价关系。比如说,利率是市盈率的倒数。利率越高,股市所能承受的市盈率就越低。反之,利率越低,股市所能承受的市盈率就越高。因此,持续降息足以促成稳健的慢牛格局,尤其是在当前不乏低估值成长股的背景下。别的不说,如果用低利率刺破银行理财产品泡沫,将有大量资金回流股市,哪怕只有26万亿的10%。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