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斌
飞轮效应原本属于心理学范畴。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必须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一圈圈周而复始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劲,但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是无用功,因为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当达到某个临界点时,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此时无须再费力,飞轮也会快速转动,且会不停转动。这就是飞轮效应。
然而,在吉姆·柯林斯这里,飞轮效应的内涵并不止于此。飞轮概念最早在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中就出现过。那时,柯林斯就在各种组织的运作中见证了合理运用飞轮效应的强大力量。柯林斯意识到,仅仅依赖飞轮效应并不能使组织走向卓越。但是,他仍然用了25年的时间研究出卓越企业运作的定律,最终认定飞轮效应最适合这样的框架。
为了强化飞轮效应,柯林斯又特地撰写了《飞轮效应:从优秀到卓越的行动指南》一书。在这本书中,柯林斯引入了系统动力学解析飞轮效应。系统动力学出现于 1958 年,其创立者为麻省理工院J.W.福瑞斯特教授。那时,福瑞斯特教授为分析生产管理及库存管理等企业问题而提出了系统仿真方法,最初叫工业动态学。这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 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的交叉综合学科。
查理·芒格先生也喜欢使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因为系统动力学可以分析那些有反馈和相互依赖的系统,可以用于对供应链和生产过程建模。通过观察系统要素,洞察事物之间的连接关系,然后发现系统规律,推测系统走势。柯林斯的《飞轮效应》就是论述系统动力学四大基本连接关系——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滞后效应——中的一种:增强回路。
所谓的增强回路就是,因增强果,反过来果又增强因,形成回路,一圈一圈循环增强,就是“增强回路”。比如,麦克风与扬声器之间形成一条一圈圈增强回路,声音若被循环放大,就会成为尖锐的啸叫,这就是增强回路。又比如,一个人越成功,就会有越多优质资源找他合作;而和越多优质资源合作,他就越成功。成功与优质资源之间互为因果,彼此刺激,循环放大。
这种首尾相连的因果链就形成“飞轮”。柯林斯的研究从“亚马逊飞轮”入手。亚马逊飞轮从降低更多商品的价格(A),导致增加顾客访问量(B),然后增加顾客访问量,导致了吸引第三方买家(C),然后又导致扩大销售和分销渠道的规模(D),接着又导致了增加单位固定成本的盈利(E)。于是,一条因果链
飞轮效应原本属于心理学范畴。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必须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一圈圈周而复始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劲,但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是无用功,因为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当达到某个临界点时,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此时无须再费力,飞轮也会快速转动,且会不停转动。这就是飞轮效应。
然而,在吉姆·柯林斯这里,飞轮效应的内涵并不止于此。飞轮概念最早在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中就出现过。那时,柯林斯就在各种组织的运作中见证了合理运用飞轮效应的强大力量。柯林斯意识到,仅仅依赖飞轮效应并不能使组织走向卓越。但是,他仍然用了25年的时间研究出卓越企业运作的定律,最终认定飞轮效应最适合这样的框架。
为了强化飞轮效应,柯林斯又特地撰写了《飞轮效应:从优秀到卓越的行动指南》一书。在这本书中,柯林斯引入了系统动力学解析飞轮效应。系统动力学出现于 1958 年,其创立者为麻省理工院J.W.福瑞斯特教授。那时,福瑞斯特教授为分析生产管理及库存管理等企业问题而提出了系统仿真方法,最初叫工业动态学。这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 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的交叉综合学科。
查理·芒格先生也喜欢使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因为系统动力学可以分析那些有反馈和相互依赖的系统,可以用于对供应链和生产过程建模。通过观察系统要素,洞察事物之间的连接关系,然后发现系统规律,推测系统走势。柯林斯的《飞轮效应》就是论述系统动力学四大基本连接关系——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滞后效应——中的一种:增强回路。
所谓的增强回路就是,因增强果,反过来果又增强因,形成回路,一圈一圈循环增强,就是“增强回路”。比如,麦克风与扬声器之间形成一条一圈圈增强回路,声音若被循环放大,就会成为尖锐的啸叫,这就是增强回路。又比如,一个人越成功,就会有越多优质资源找他合作;而和越多优质资源合作,他就越成功。成功与优质资源之间互为因果,彼此刺激,循环放大。
这种首尾相连的因果链就形成“飞轮”。柯林斯的研究从“亚马逊飞轮”入手。亚马逊飞轮从降低更多商品的价格(A),导致增加顾客访问量(B),然后增加顾客访问量,导致了吸引第三方买家(C),然后又导致扩大销售和分销渠道的规模(D),接着又导致了增加单位固定成本的盈利(E)。于是,一条因果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