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洞察核心业务,理解成长悖论

2020-06-11 17:08阅读:
文/姚斌
巴菲特很早就发现,那些不肯“维持业务”的公司,都无一例外地毁于泡沫。只有那些有条不紊地树立商业模式去维持成长的企业,才是能够长期陪伴投资者的公司。这里所说的“业务”其实就是核心业务。为此,我特别注意到,克里斯·祖克一生致力于发现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他后来由此形成了“回归核心三部曲”。
克里斯·祖克认为,企业回归核心业务,应该成为持续增长的战略。企业获得持续的赢利增长,在于围绕正确的核心业务进行扩张,而不是追求扩张的速度和广度。研究显示,大多数有着持续良好的企业都对核心业务极其关注,以领先的经济实力对核心业务进行再投资,拥有独有的核心业务忠实客户群,以及拥有可用于扩充核心业务的相对完善的可重复模式。这就使得它们能够在绝境中求得持续的增长。而所有管理者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公司长期取得赢利增长。只有选择正确的业务关注点并进行深挖,才能获得持续的盈利增长,而不在于扩张的速度和广度。
所谓的可持续的增长指的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营业额和利润的成长,且股东回报(包括股价和红利再投资)超过资本成本。经验证明,几乎所有创造了长期股东价值的公司都赚回了资本成本。然而,企业的增长并不容易。克里斯·祖克发现,即使在市场最为景气的年月,99%的管理团队都无法达到投资者的预期,实现赢利增长。如果将增长率提高至8%,那么只有不到10%的企业能够做到。最终剩下来,仅有12%的公司在人们普遍认为10年经济发展黄金期内实现了持续盈利性增长,或者它们可以被称为是“持续价值的创造者”。
大量广泛的投资者价值创造研究显示:企业如果只取得营业额增长,但利润并未相应增长,虽然短期内它们在股票市场上能创造股东财富,但长期来说,它并未创造经济价值。光有利润增长而没有收入增长的企业,无法实现持续增长。收入和利润均增长却不能赚回资本成本(以10年为期)的企业无法吸引投资者。高额的股东总回报对企业的可持续赢利性增长非常重要。但是,一家既无增长又无资产却有大量现金流的公司也可以实现巨额回报。因此,在克里斯·祖克的研究中,只有回报没有增长的企业和只有增长没有回报的企业一样,其发展的潜力都是有限的。
所谓的核心业务被定义为一整套的产品、能力、客户、渠道以及地域分布要素,这些要素决定了企业本质,或激励企业实现成长的使命,即持续获得赢利性的收入增长。有些企
业的核心业务可以清晰地界定,比如可口可乐、沃尔玛,这使得大多数管理者一目了然,并以此为基础实现赢利增长。而有些企业的核心业务定义则十分困难,比如通用电器、西门子。高度复杂的企业集团通常无法成功经营几个强大的核心业务,因此不太可能在持续价值创造者的排行中榜上有名。但是,有些企业表面上看虽然跨产业经营,然而其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在少数几个核心业务上先树立核心地位,再从核心向相邻业务领域逐步扩展到新的客户、渠道、产品或应用。它们经常通过一个相对完善的“可重复模式”,在所有不同业务中的创造价值。
创造一个强大的核心业务对推动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企业管理者的目标就是持续提升收入和利润,只有这样才能长期创造股东价值。从核心业务中寻找利润增长的主题并不新鲜,然而经验数据表明,管理者总是普遍低估其核心业务。即使有时也关注强大的核心业务,但对获取持续增长却远远不够。
管理者在从核心业务中寻求利润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三个基本问题:在核心业务或其他的部分业务中建立起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实现第一步后,围绕核心业务把业务范围扩展到合理的、有助于强化核心的相邻业务;根据行业变化相应改变或重新界定核心业务。但由此,又会遭遇企业成长的悖论。
企业成长的第一条悖论是,“业绩最好的业务单元,很有可能距离发挥全部潜力差得最远。”
当大多数管理者想重新促进企业成长之时,常把精力集中在表现不佳的业务上。而要发展就要集中精力在表现最好的业务上,不管它现在的业绩有多好。最好的业务是带来最大增长空间的最佳之选。强大的业务核心是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然而,在动荡的行业环境下,定义核心业务的界限变得越来越具挑战性,因此传统的市场份额方法显得不那么相关了。
大多数持续发展的企业都拥有数量不多,但高度集中的核心业务。有些多元化的企业在其资产分拆后通常都可以让企业集中精力,实现价值。多元化经营企业和拥有核心业务的企业相比,前者的平均估值较低。出于扩大核心业务规模需要而进行的兼并,和以多元化业务扩张为目的的兼并相比,前者的成功率至少是后者的两倍。少数采取以退为进策略,缩小规模但仍能创造价值的企业,通常在重组后专心致力于其强大的核心业务,最终能够重获成长之动力。
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力量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因此,投资者必须思考这家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什么”这个大问题。投资者同时也必须十分清楚,一家企业至少需要拥有一个强大的、具有差异性的核心业务,否则很难取得持续的赢利性增长。如果一个强大的或占支配地位的核心业务能持续不断的获得投资,不断适应外界和经营环境,并坚持向新市场、区域、应用和渠道扩张,这才是最持久的成长模式。
企业成长的第二条悖论是,“你的核心业务越强大,就越有机会把业务范围扩展到有利可图的相邻业务领域,也越有可能偏离核心。”
相邻业务扩张是指公司不断进入相关细分市场,或有助发挥加强赢利性核心业务的业务领域。相邻业务是企业扩展核心业务边界而获得成长的机会。美国运通就是一个案例,它的蓝卡后来成为网上支付的主要方式。耐克则是从跑步鞋到运动鞋扩展到高尔夫和足球等相邻业务领域。它们都在核心业务周围构筑可赢利的缓冲区抵御入侵者,阻止竞争对手踏入核心业务。它们都围绕其相对稳定的核心业务,有系统地拓展到合理的相邻业务中,从而保持了几十年的增长。
但是,许多颇具前景的成长战略,由于过度扩张或选择了错误的相邻业务而导致失败。比如,桂格燕麦公司因收购气泡果汁饮料公司导致企业内部分裂,损失了10亿美元。再大的公司也会在相邻扩张的风暴中迷失方向,并且公司越成功,所遭受的打击也更快更猛。几乎所有管理者都有过类似扩张失败的经历,离开核心业务的各种活动从来都存在重重危险,但如果不敢冒险,不经历失败,又不能充分推进业务边界。对于最成功的企业而言,业绩表现越好,围绕核心选择并投资相邻业务时所冒的风险亦越大。
企业成长的第三条悖论是,“管理者越是成功的建立了强大的核心业务,并从相邻业务扩张中受益,就越是容易受到行业动荡的影响。”
克里斯·祖克发现,全世界总利润额超过一半集中在六大行业,即媒体、能源、航空、金融服务、电信和汽车。这六大行业被归为波动性行业。行业波动决定企业成败的力量十分显著。这些企业大多数都是通过核心业务成长和相邻业务扩张而兴旺发达起来的。它们利用行业波动创建了创新型市场,开发全新的商业模式,或者能比相邻业务扩张更大幅度地改写核心业务。
像苹果、通用动力,它们在改变业务模式或根本的业务范围同时又实现了赢利性增长。当然,老牌企业重新定义历史悠久的核心业务,并再次夺取领导地位绝非易事。对很多成功企业而言,迅速反应和依据市场情况调整战略的能力,是它们强大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阿里·德赫斯在《长寿公司》一书中发现,企业长寿与否取决于在一些关键时期核心业务转型的能力。所有24家企业在生命周期内平均至少完成改变其业务组合一次。它们为了适应新环境而转移核心业务的能力,最后决定其生死。在克里斯·祖克研究的行业中有75%的行业波动加剧,行业领导者受到威胁或被夺取了领导地位。结论就是,行业领头羊比以前更容易丧失领先地位,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大多数行业的全部业内价值中,逾70%已经转手或转移,例如保健、钢铁、电脑、手机和大众零售行业。要维持公司价值,变得越来越艰难。
企业成长的第四条悖论是,“所有组织机构都会抑制成长。”
在动荡商业状况下,企业战略、组织架构和人员变化对企业达成可持续的赢利性增长来说非常关键。传统的战略规则一开始是稳定的、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制定的。现在则要进行调整,以适应那些需要重新制定战略的企业,特别是信息密集型企业。很多管理团队低估了核心业务的成长潜力,未能充分挖掘出所有潜在的价值增长。相对其真实潜能而言,最佳核心业务常常表现最差。
获取持续可盈利增长的最佳途径是在核心业务中最具差异化的元素上,建立可复制模式,向一系列相邻业务扩张。但是,战略中的很多最具破坏性的失误来源于对核心业务缺乏自觉认知,而不是由外部事件或竞争活动造成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曾生动描述了新的竞争对手利用“破坏性”技术,如何日益强大起来,并在低利润率的客户群中建立影响力,曾经的老对手眼睁睁作壁上观却束手无策。
投资者必须特别注意企业三大危险的长期发展模式。第一种是过早放弃核心业务,偏好与其相去甚远的相邻业务。这个问题会体现在核心业务受到侵蚀,或过多业务出现散乱迹象。第二种是过度挖掘核心业务,未能尽早把足够规模的新成长模式落实到位。如果更多的利润增长一直源于运营和成本方面的行为,而不是来自核心业务的增长,那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第三种情况是未能预见核心业务再定义的需要。等到竞争对手用新业务模式争夺客户之时,要反击可能为时已晚。
综合上述四条悖论分析,最后得出的一条悖论是,“集中精力才能取得增长,缩小范围才能实现扩展。”从核心业务中获得利润说来简单,但要把它付诸行动却需要面对极大的挑战。每一条成长悖论都会挫败管理者,降低企业获得持续盈利增长的可能性。失败的概率高达99%。投资者对此不可不察。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