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奈的批判性思维
2021-12-16 19:51阅读:291
文/姚斌
1
所谓的怪客(nerd)不是书呆子,而是对科学知识、思维方法或其他需要动脑筋的事情格外感兴趣,甚至十分迷恋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掌握着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却能运用人文知识来表达科学知识。比尔·奈在他的《怪客思维》就讲述了他从一位“斜杠科学家”转型成为知名喜剧演员与主持人、从担任美国行星协会CEO跨界成为科学教育传播者的历程。
在比尔·奈看来,要成为一个怪客,就必须拥有怪客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表述为:坚持追求崇高的目标;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坚持不懈;失败时保持平和的心态;耐心地从各个角度审视问题,直到前路变得清晰。比尔·奈自述一生都在寻觅这种状态,并试图拥有这种状态带来的美好而神秘的特质。这样的特质并非某些人所独有,通过觉醒与顿悟,在每个人的内心都能够被唤醒。
怪客自有怪客的思维。怪客思维或许是科学思维。科学属于那些喜欢思考并在自然界中寻求关联的人。对于那些喜欢捕捉科学漏洞的人来说,离经叛道和对微观世界的痴迷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们喜欢琐碎的事情,喜欢追求细枝末节。通过了解细节内容,他们对更宏观的图景有着更多的了解。但是,单纯地让自己“极客化”,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像怪客科学家一样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只记住一些科学热词或接受怪客的习惯是不够的,这并不能走上捷径。如果找不到正确的行动方式,就永远也改变不了这个世界。
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利用最新的技术来量化他们的世界。当他们获得无数的高等数学程序和易于使用的软件时,科学研究也会容易起来,其产生的影响既有现实意义也有宏观意义。例如,由于统计数据将更加全面,所以医学研究会越来越可靠。
大多数时候,我们不能确定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难点在于弄清为什么这个问题会成为一个问题。当确定了原因之后,我们就理清了限制条件,从而使整个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此时,寻求专家意见的做法不但不会削弱对局面的掌控能力,反而会增强控制力。专家可以帮助我们锁定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果没有他们,你依然可以自己摸索,但很可能找不到正确的方法。
我们在行动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用逻辑把每一个选项都筛选一遍。我们既要有所关注,也要有所舍弃,还要不断评估哪些信息最具相关性、最为可靠性。一些最伟大的技术成就就是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实现的。这就是怪客世界所做的事情,无论面对的是一个小小的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巨大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的现实世界。
2
工程师出身的比尔·奈十分推崇“设计的倒金字塔”。“设计的倒金字塔”体现了一个全局思维,它是指导工程师在设计工作上取得成功的总体计划。当工程师采用“设计的倒金字塔”时,他会在水平方向上对金字塔进行分层,每一层都代表了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一个步骤。
以汽车为例,汽车设计师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传动系统、座椅数量、安全性能和整体外观。在倒金字塔结构中,设计的上一层是采购,即获取制造东西所需要的材料。就汽车制造而言,需要采购钢板、塑料、玻璃、橡胶、电线等。采购还必须有专人负责,这就需要采购部门和制造工程师,他们知道如何在一定的时间内,从适当的地方以可控的价格购买这些材料,并了解材料必须符合什么样的质量和数量要求。接着,再顺着倒金字塔往上走一层,工程师开始使用原材料来制造部件:轮子、挡泥板、保险杠、变速箱和油箱。再往上一层,是焊工和油漆工发挥作用的阶段。再上一层,就可以开始装配所有购买的零件。最后,在倒金字塔的顶端是带有神秘色彩的营销层。
如果设计得不好,产品就不会好。每个倒金字塔都有一个神奇的地方:整个巨大的摇摇欲坠的顶部,也就是创造力最终能或不能看到曙光并引发公众想象的地方,竟然取决于底部的设计小三角。如果设计很出色,就可能得到同样出色的产品。人们会以创造这个产品为荣,而且消费者也乐意使用或观看它。一个好的设计并不能保证一个好的产品,因为在执行过程中有很多地方会出现纰漏;但如果没有好的设计,那么将永远不会有好的产品。真正的进步是一点一点地取得的,要一小步一小步地前进,而且心中还要装着一个明确的宏伟的最终目标。立即获得根本性变革的期望,会让人走上失望的快车道并陷入死胡同。只要遵循倒金字塔模式,就可以专注于需要做的事情,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这一切都源于设计。
在美国,也有一些企业,即使销售的产品不合格,企业也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寻找到新的买家。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公司成了行业主导,这导致了一种虚假的优越感,工程师和管理者都无法想象竞争对手的产品会达到并超越他们自己的产品水平。由于不持续追求新的卓越标准,不拒绝有缺陷的设计,这些公司不断地造成损失,最终关门大吉。
因此,我们必须定义自己所信守的“真实”,并随时准备捍卫这块圣地。短期看,造假往往是更快捷的方法,看上去也更简单,但这绝不是一个好办法。真实的途径可以让我们充分理解我们做的事情或想法,并探索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真实、不弄虚作假,才可以推动创新,并帮助我们发现周围可能存在的任何虚假事物。
真实性是科学方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方法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力量,是因为每一个科学想法都必须有证据支持。科学欺诈可能会潜行一段时间,但从长远来看真相总会胜出。你越相信真实,就越容易发现欺诈,无论是轻率的举动还是潜在的致命性行为。为此,比尔·奈提出了一个简短的“求真指南”:坦诚待人;不要假装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向世界展示你想要的样子,而要展示你真正的样子;不要因为不喜欢而忽略或否认事实。
3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着奇怪的批判思维的时代,其中最著名的是“阴谋论”。然而,阴谋论者在否定制造“阴谋”时,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每个人都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专业技能不是凭空获得的,其他人之所以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情,是因为他们进行了专业的学习,从事专业性工作并且拥有实践经验。气象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是因为他们花了一生的时间进行研究提出问题,并且务实地寻求答案。为此,必须反击那些极力贬低专业知识的人。同时,还必须积极推广这样一种理念:每个人都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奥卡姆的威廉是14世纪的英国哲学家。他相信,简单的解释比复杂的解释更有可能是正确的。他以此来反对抽象概念和复杂事物。奥卡姆剃刀原理能够很好地削减阴谋论。如果有人告诉你医生、科学家、制药公司和记者串通起来制造一个阴谋,那么要实现这种合谋需要做多少掩盖工作?所有参与者的动机是什么?这是一个可测试性的问题。
测试是人类逐渐理解自然界本质的最佳体系,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克服我们大脑中固有的偏见和认知的空白。哲学家早就告诉我们,绝对不能相信自己的感官,这可以追溯到勒内·笛卡尔和“我思故我在”。一切可能都是有问题的,眼见不一定为实。这就是为什么科学需要反复观察、独立验证,并且它们的结论必须具有可证伪性,即这些结论必须容许逻辑上的反例的存在。如果地球是平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从加利福尼亚看到澳大利亚呢?这些不同类似的测试方法都是为了剔除主观性与欺诈性。当人们提出或重复一个逻辑上不存在反例的离谱主张时,要向他们提出质疑。
有一些标志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什么时候应该立即对某一说法提出质疑,甚至不必再去寻找支撑数据和参考资料。
该说法是广告或“赞助内容”吗?如今许多图片、视频和网站会很巧妙地将此内容加以伪装。
有人明显会从中获利(无论是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私下获利)吗?这是欺骗的强烈动机。
该说法有没有明显的来源?如果找不到照片、电子邮件或文章的出处,那这就令人怀疑了。
它是否与之前听到的内容相矛盾?这倒不意味着它是错误的,但需要进一步审视。
是不是希望这个说法是真的?当欲望可能压倒判断力时,就要格外小心了。
在过滤信息的时候,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养成从一开始就远离有害信息的习惯。有些信息的来源极其不可靠,没有任何价值。特别是对于那些阅读大量新闻的人,比尔·奈有一个简单的建议:不要去读评论区的内容。任何人都可以在评论区对一篇文章高谈阔论,这些地方已经变成了信息粪坑。评论区还是人们发泄情绪的场所,这里的数据质量低下,或者根本没有质量可言。愤怒的评论制造的数字噪声淹没了科学论文、可靠的报道和最初引发评论的严肃论述。愤怒的推文或在线的评论产生了过度的影响,使所谓的“选择偏见”或“选择效应”得以放大,共同制造了一种危险的混乱局面,让人们弄不清什么是真相,也弄不清哪种说法更有力度。
互联网是双向的,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也可以获取信息。互联网造成的信息过载,也带来了信息汇集。人们可以将他们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产生综合效应。当我们向一大群人提出问题时,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我们总能获得一个更好的答案,这个过程比以前更快,而且答案也更准确、更全面。事实上,我们正在充分利用一切常识点和零碎的知识,这种知识通常被称为“群体智慧”,将产生有意义的答案。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产生真正新的见解,让我们的知识体系变得更有价值。
4
做一个时刻具备质疑精神的怪客,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都倾向于接受和确认。但科学的方法要求我们提出假设,并设计出验证的方法。这要求我们不断质疑那些“明显”正确的说法。我们要努力证明某事不是真的,只有在此过程中不断的确认,我们才能相信我们的答案。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一种智慧的煎熬,唯此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启迪。这就是批判性思维的本质。
批判性思维对我们所有的人都很重要,这不是说我们可以感觉高人一等,而是说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最有力的一个例子就是预防疾病的疫苗接种。爱德华·詹纳在18世纪90年代研制出第一批可靠的疫苗。从那以后,成千上万的研究人员不断研发新的疫苗,以保护我们免受成千上万的致命细菌的侵害。然而,怀疑论者会认为,如果你周围每个人都接种了疫苗,只有你没有接种,那么你感染有害病菌的概率仍然很小。于是,他会想不需要接种疫苗。反对疫苗接种的人就背靠这种悖论,而更多的人则在较轻程度上依靠这种悖论。他们认为不接种疫苗就几乎没有风险,即使这种疫苗只有很小的风险。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反对疫苗接种的人正在危害他人,你必须接种疫苗,你的孩子也必须接种疫苗。这是可证实的、有依据的科学。
李录先生积极倡导“知识的诚实”。在比尔·奈看来,诚实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偏见和所持有的古怪看法,并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如何变成如今的样子。科学的方法迫使我们去质疑我们的假设,剔除那些基于流言、舆论、过往经验以及其他我们身上的包袱。科学不会设计试验来证明其假设的正确性,而是努力开发出一种方案或技术来证明其假设是错误的。这也是卡尔·波普的证伪主义。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获得最准确的事实以及最佳数据,而不是只关注和假设的证据。如果能诚实地看待自我,就更容易判断别人是否货真价实。
与认识到“每个人都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相反,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知道自己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并且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对待埃隆·马斯克的宏伟构想上,比尔·奈认为马斯克是真实的。2016年,马斯克宣布了一项宏伟计划:向火星发射巨型火箭,并在那里建立多个人类定居点。马斯克白手起家创建了Space
X如今已经可以匹敌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他经营着第一家能够成功发射火箭并使其安全着陆的公司。他为自己的火星梦筹资时没有勒索任何人。比尔·奈曾经怀疑马斯克是否能够完成他的全部宏图伟业,但他已经用行动证明,他可以从头到尾地贯彻他的工作,而且做了前人没有做的事情。因此,这个人货真价实。当采用全局思维时,这种冒牌货的感觉就会逐渐消失。全局思维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工具,让我们能够以最坦诚、最有效的方式认清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
科学知识使我们能够做出有根据的预测,从而使我们遇见这些问题的演变以及解决方案的实际情况,这是我们对抗未来不可知性的一种方式。于是,我们就可以得到很接近未来情况的预测结果,从而让我们转移时间之箭的方向,这要得益于几个世纪以来数据收集、使用批判性思维和用科学方法检验假设的宝贵成果。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