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篇2013年12月27日的文章(详见下文),历史上的银行股曾经也是很惨的。我不是说接下来会复制2014-2015年行情。时过境迁,环境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我持有三分之一仓位银行股(大部分是2017年建仓的民生银行H股,减去分红,成本在7.6港元左右,目前浮亏,加上汇率损失,浮亏更多,如果再加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那就……,我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更没有融资想法,所以没有汉堡越便宜就越兴奋的感觉,要说分红再投入,民生银行的分方案是实现不了这个愿望的。成本当然要算,你投资实业不也算资金成本吗?),银行股已经达到我的极限仓位了,所以不会再加仓,当然目前的价位更不可能去减仓的,除非确定性恶化(但真的确定性恶化时,股价也会比现在低很多,你还是没有机会,除非你比别人看到更早,我不认为我有这个能力)。
证券的估值是一件非常复杂艰深的事情,尤其是金融股,金融股很多时候靠的是信心而非估值。面对一个不甚透明的物体,你是无法知道它里面究竟装了些什么,所以对于金融股,我们要么看到极其亢奋的人,要么看到极其悲观的人,因为对于不甚透明的物体,分歧往往是最大的(而这个不透明物还带着极大的杠杆,分歧就显著放大了)。透明物的分歧相对小很多,比如对于一家公用事业股,是不会产生那么大估值对抗的(更加准确的说,可能是情绪对抗)。
借用杰弗里-莱恩的一句话:“这是金融服务业的本质特征。一旦稳定下滑,接着就必定万丈深渊。”是不是呢?我不知道。
至于如何度过本轮危机(我认为我们的经济处于危机之中,尤其是债务杠杆,相当堪忧。有一种说法,一切危机均来源于杠杆),目前不得而知,也许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也许不是。
那么我的结论是什么呢?我认为绝大部分银行股是便宜的,所以持有三分之一仓位,我维持民生银行今年年底值10元人民币的看法(股价由市场说了算)。借用政客或经济学家的语调:谨慎乐观!
注:本人为个人投资者,文章为投资记录,不构成投资建议。
惨!13家银行股“破净”了
来源:扬子晚报 时间: 2013年12月27日 09:55
绍兴频道
我持有三分之一仓位银行股(大部分是2017年建仓的民生银行H股,减去分红,成本在7.6港元左右,目前浮亏,加上汇率损失,浮亏更多,如果再加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那就……,我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更没有融资想法,所以没有汉堡越便宜就越兴奋的感觉,要说分红再投入,民生银行的分方案是实现不了这个愿望的。成本当然要算,你投资实业不也算资金成本吗?),银行股已经达到我的极限仓位了,所以不会再加仓,当然目前的价位更不可能去减仓的,除非确定性恶化(但真的确定性恶化时,股价也会比现在低很多,你还是没有机会,除非你比别人看到更早,我不认为我有这个能力)。
证券的估值是一件非常复杂艰深的事情,尤其是金融股,金融股很多时候靠的是信心而非估值。面对一个不甚透明的物体,你是无法知道它里面究竟装了些什么,所以对于金融股,我们要么看到极其亢奋的人,要么看到极其悲观的人,因为对于不甚透明的物体,分歧往往是最大的(而这个不透明物还带着极大的杠杆,分歧就显著放大了)。透明物的分歧相对小很多,比如对于一家公用事业股,是不会产生那么大估值对抗的(更加准确的说,可能是情绪对抗)。
借用杰弗里-莱恩的一句话:“这是金融服务业的本质特征。一旦稳定下滑,接着就必定万丈深渊。”是不是呢?我不知道。
至于如何度过本轮危机(我认为我们的经济处于危机之中,尤其是债务杠杆,相当堪忧。有一种说法,一切危机均来源于杠杆),目前不得而知,也许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也许不是。
那么我的结论是什么呢?我认为绝大部分银行股是便宜的,所以持有三分之一仓位,我维持民生银行今年年底值10元人民币的看法(股价由市场说了算)。借用政客或经济学家的语调:谨慎乐观!
注:本人为个人投资者,文章为投资记录,不构成投资建议。
惨!13家银行股“破净”了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