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投资就是阅读》(vol.9)导读

2013-04-22 22:09阅读:
有段时间对GMO的老板Jeremy Grantham很是敬畏,因为他之前的季度报告——从来没看到这么高水准的报告,结论正确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他们分析股市和经济的思路。顺便插一句:不少人很推崇国内几个人的策略,我从来不看,我认为只不过是折腾点经济货币股价的关系,伪装的股评而已。比如程的策略,什么GDP增速如何大盘就如何如何。我弄不懂为何有人相信这根本就是胡说八道的算命股评而已。我真不是冤他,不信,自己去看格兰桑的《在低增长的世界里投资》。格兰桑的结论是低GDP增速不一定就是低的投资收益,相反,有时是反过来。格兰桑的就是对?倒不一定,但人家每一个逻辑都是有很深的研究支持的,而不是凭感觉的。
再回到格兰桑上。然而他终于错了一次了,而且很大。记得标普500跌到600多的时候,巴菲特电视上呼吁大家买股票——别人恐惧我们该乐观的时候了;当标普500涨到1000点的时候,就是这个格兰桑认为标普500也就值
950-1000点,但是可能会反弹至1100多。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股神巴菲特继续在电视上呼吁大家买股票,认为1000点依然值得投资
那么,林,你也研究宏观经济,你认为股市和宏观什么关系?
哦,这个呀。股市和宏观经济,表面上看,有时是强相关的,有时弱相关的;有时是负相关的,有时是强负相关。一句话,就是就是乱七八糟的关系——下一阶段二者是啥关系神鬼莫测。
PIMCO的研究团队曾经做过详细的研究,结论是二者相关系数是0.3。看清楚了,是0.3,就是说基本上没啥关系。
巴菲特在2001年也曾发表长文《巴菲特谈股市》,以翔实的历史数据解释说明了美国股市100年间股市走势完全与GNP完全相背离的现象。那么是什么决定股价的最主要因素呢?
请挤一点看垃圾策略报告的时间自己去看。

格罗斯的文章不读,真不知道该读谁的文章了。三篇PIMCO主席格罗斯的报告,哦,不是两篇,有一篇是他同事写的。美联储3FOMC会议纪要意外提前向150人泄露,但债券之王格罗斯居然不在发送人名单中。格罗斯严重表示不满,在推特上说:美联储秘密邮件发送人名单好像没有困扰任何人啊。我现在不想吐槽了,但请记住这件事。

《商誉极其摊销:规则与现实》。最近重读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忽然又看到这篇文章。巴菲特写过不少长文,最喜欢的是《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级投资者们》,而最具价值的差不多就是这篇文章。两篇文章都是思路清晰简单。这篇文章真正读懂后,对公司好坏的理解以及估值认识会上一个台阶。相信我,简单地读一遍的,一定没有收获。似乎读懂了,也可能读懂了,但大多数人绝对没有深刻体会,就跟我当初初次阅读一样。直到我后来反复读Greenblatt的投资讲义,才明白原来Greenblatt就是从巴菲特这里偷学去的。
Greenblatt认为评估公司,两点最重要:一是你付出的,二是你得到的。你付出的就是价格,你得到的就是价值。那么得到的价值如何确认好不好?他用的是EBIT/NWC+NFA),就是巴菲特说的这个净有形资产收益率。当时我一直纳闷,为何他就这么肯定这个指标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绝佳指标呢。而且,为何是净有形资产收益率?
衍生的问题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好坏,巴菲特会去看ROC还是ROE

《什么样的公司有财务造假嫌疑?——来自香橼公司和浑水公司的启示》,虽然是一篇偏学术文章,但却值得一读。之前有巴菲特和葛林布雷特谈过只有两种情况可以做空,是哪两种情况可以做空?没忘记吧。
有人问炒股老闷在家,也不去调研,那怎么炒呀?问得好。不过看看网上茅台的一些分析师、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对茅台的调研,会发现一点,:调研的结论五花八门,真正是有趣的很,瞎子摸象。换成你去调研,估计又是另外一个结论。我倒喜欢看调研报告(包括网友的),不过看这类报告时,一定是时刻提醒自己一点:它这个样本是不是具备了代表性。
《一位快递小老板的困惑》其实也是一个调研报告。
周航的《传统企业的互联网之伤》,提醒自己对互联网的重视。

今年万科的年报很值得一读,因为它的“管理层讨论”中给行业下了一个很明确的结论——这是万科头一回对未来这么清晰地给出结论,这个结论是:房价快速上涨的阶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结束了。
相信不少人第一眼看到这个结论,啊,这算什么结论呀。
是么?那你能告诉我们一个结论,很确定的结论。什么?房价必跌?这才是狗屁结论。
一个确定的结论是很难得的。七八年前你要是知道房价确定要上涨,你现在就可以财务自由了;你现在要是能得出一个房价就要持续下跌的判断,你也很快就可以财务自由的!你完全可以卖掉所有的房子,租房,租金才2%呀。然后拿这资金再仔细思考一下:房价持续下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那些资产价格会剧烈波动,又是如何波动的?不要小看比较确定的结论,很不容易的。
万科这个判断,我非常赞同。当然要注意到中国地大城镇多,各地房价走势涨跌先后千差万别。
快速上涨的阶段肯定结束,并不等于就不涨了,更不等于马上就要掉头向下。
要是有一天房价真的持续下跌,那将会怎样的后果呀?可千万别拿日本来前车之鉴——完全不同的模式不同的体制。房价要是持续下跌,谁有病了才会去买土地——开发商手里都一大把的土地。可是没人买地,每年政府卖地收入三四个亿,一下子少了这三四个亿,他们岂不是饿死?他们饿死事小,连带我们陪葬。完了完了,不敢想下去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