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台里的企业之獐子岛——以山珍命名的海味
2014-03-26 08:30阅读:2,480
以山珍命名的海味
李春根
在山姆会员店,随意踱到卖海味的柜台,各种海参、鲍鱼之类,应有尽有,都是国内一些比较有名的公司的产品。然而,却没有看到名气最大的獐子岛公司的产品。打听之后,才知道在楼上设有专柜。
专柜就是不一样,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一截,难怪要放在楼上卖。
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历史不算短,1958年成立。半个多世纪走下来,前小半段是以渔民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为主导,一度被誉为“海上大寨”。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了很多时代元素,变成了苦干实干加会干巧干。用他们自己贴在墙上的标语来说,就是“敢立潮头,勇为人先,创新奋进,求实发展”。
也许是因为带有这种能吃苦又愿动脑子的基因,獐子岛从一个镇办小企业,发展到现在,成为集海珍品育苗、水产养殖、远洋捕捞、食品加工、销售、海上运输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食品公司。
獐子岛的主要产品是虾夷扇贝、海参、皱纹盘鲍、海胆、海螺等,都是能形成餐桌上亮点的海味。而且因为质量口感均佳,卖得也比别人贵,给企业带来颇为可观的利润。公司也由此被人们看好。2006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之后,很受市场追捧,一度成为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表扬他们的话也从“海上大寨”变成了“海底银行”。
确切地说,獐子岛首先真的是一个岛,然而才是一个公司,再然后才成为一个品牌。
岛之所以用“獐子”命名,盖因岛上曾经有过很多獐子。也不知那些獐子是怎样跑到这些个小岛上去的。要知道那儿离大连有50多海里,差不多100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pan >公里了,基本都是海面啊!再有运动天赋的獐子,也不可能游那么远。
现在岛上当然看不到獐子了,獐子的名字就落在公司以及公司的产品身上,山珍从此成为海味!而且在市场大行其道,变得几乎家喻户晓,成为同行中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北纬39度
要说獐子岛,首先就得说北纬39度。这应该是獐子岛最值钱的地方。
没错,说的就是“地方”,是其拥有的那边海域,包括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
据说,这条纬度很了不起,包括北京、罗马、纽约等一批国际化城市以及爱琴海、地中海、青海湖等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坦率地说,愚笨如我者,并不大清楚这些城市胜地与扇贝、鲍鱼、海参的品质有哪些直接关系,也不大了解别的纬度或经度,是否同样能找出些好山好水好城市。
然而要说北纬39度獐子岛所处的这一段海域,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纬度和海珍品原产地。却有着很充分的依据。
这里位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中纬地带,是辽宁南部沿海与近海交汇处,海域水深平均达35米,属于深水岛类型,远离海岸,也远离主航道,距离黄海冷水圈较近,海流湍急,海水交换能力和自净能力很强,非一般海域所能比。
同时,獐子岛属北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日照充足。受海洋气候影响,空气温和,昼夜温差较小,无霜期达220天左右。
自然条件是生物生存极为重要的条件。很多人之所以移民,除了有钱之外,就是认为移去的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与生存条件好。
在这一点上,作为獐子岛的三个主打产品的扇贝、鲍鱼、海参们似乎并不比人类笨,也都追求富贵命,对生活品质要求高,所以在这么一个好地方活得特别滋润。
资源独占
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显示,国内养殖扇贝、鲍鱼、海参最佳的地点,大连獐子岛排名第一。排名第一还不算,而且这整个一大块海域,都是獐子岛一家的。
茅台镇是酿酒的好地方,但两平公里左右的地盘上,就有大小酒厂百余家。而獐子岛所在的北纬39度这片海,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却由他们一家“独占”。准确地说,是他们确权海域。根据有关规定和协议,这块海域还有可以扩大的确权空间。
于是,獐子岛的手中,就有了打造最高端品牌的独家原产地资源。“獐子岛”就此一家,全国最好,别无分店。所以,獐子岛既是品牌,也是王牌。他们打出的环境牌、绿色牌、天然牌等等,都是以原产地这张王牌为依托的。
以往,全国闻名的海产品品牌的数量几近于零,獐子岛可以认为是这种状况的终结者。随着“中国驰名商标”的继续驰名,“獐子岛”会越来越被消费者们认知与认可,品牌优势会不断扩大与提升。而且这个品牌,同时又是产品的口感品质外观等直接的决定因素,是独一无二的优势,无法模仿,也无法复制。同类品牌们除了“羡嫉恨”之外,一下子还真想不出能与之并驾齐驱的好办法。
不是金矿,胜似金矿
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催生了海洋养殖业的兴起与发展。
海域再好,贝鲍参再好,也会有打捞殆尽的一天。所以除了捕捞之外,獐子岛有个更为重要的任务:养殖。
海水产品的养殖,是有讲究的。
简单说一种是人工养,一种是类野生。
人工养殖大家都懂。类野生则说明还不是纯野生,有人工的痕迹,类似野生而已。
可能很多朋友都吃过“走地鸡”或“土鸡”,价格比养鸡场出来的鸡要贵多了。海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
獐子岛以底播养殖为主要方式。这种养殖方式相对于浮筏、围堰、虾池等人工设施养殖方式,最大的不同也是最大的优势,就是让生物们在海洋自然环境中自然生长,不用再投放饲料喂养,使之品质类似野生。无论体积规格还是外在的光洁美观度,都明显优于人工养殖的品种。
这种节省掉饲料成本,还能养出一流产品的养殖方式,归根到底是要有好地方,好海域,好水质。
好水质由谁说了算?这得听中国国家海洋局的。海洋局根据海水的水质,分为清洁、较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与严重污染5个海域等级。
清洁海域也就是一级海域,可以用来作为海上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在这种区域进行海产珍品的自然放养,当然是最佳选择。
遗憾的是,我国近海与近岸的清洁海域非常稀缺。在北方只有大连与烟台等少数几个地方才有。换言之,除了纬度气候等优势外,獐子岛的水质也同样是在国内数一数二的。
于是,獐子岛就有本钱喊出“原种原生,天养天择”的口号。这既是獐子岛值得自豪的优势,也应该就是獐子岛的产品卖得贵的原因。
有人曾说獐子岛是个金矿。事实上金矿早晚会有采尽的一天。而獐子岛的养殖条件,只要尊重基本的自然规律,不去做太出格太过分甚至竭泽而渔恶性透支的事情,,就能永续地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从这个角度来看,比金矿还让人放心,与银行有得一比,无怪乎人称“海底银行”。
吃海
常言道,靠海吃海。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吃法。
把海鲜幼苗放进海里养的,是养殖户。
把海产品打捞上来之后,一上岸就卖掉的,是渔民。
在岸边把海产品收购过来,再运到市场去卖的,是鱼贩子。
从养殖到捕捞,并将产品进行加工后,再通过自己建立的渠道进行销售的,是企业。
獐子岛是“四位一体”,整条产业链一网打尽。
然而无论几位一体,獐子岛的根本,还是“原产地标志产品”,这才是吃海的根本。
有句老话叫“坐吃山空”,但却没听人说过“坐吃海空”。
至少,獐子岛人是不会等到把海吃空的。
如何使靠海吃海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方面,獐子岛人不但自己动脑子,而且还借别人的脑子来用。近些年来,獐子岛与众多海洋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帮他们进行研究开发的,都是专家教授级的人物,很能解决问题。
比如说到原产地产品,当然是越与众不同就越好。研究人员很给力,培育了不少优质新品种,比如“獐子岛红”、“獐子岛紫”、“海大金贝”等。这些品种上不但进一步显现产品的原产地属性,建立起品类独有的识别标志,拉开与同类产品的距离,而且同时也在制订行业与产品的标准。
食品的加工,是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十几块钱一斤的猪肉,经加工后做成的红烧肉,要卖几十块钱。海产品不是红烧肉,但道理是一样的。獐子岛在海产品加工方面,借助科研力量,走在了国内同行前列。他们研发的“软包装即食鲍鱼”、“汤汁鲍鱼”、“即食海参”等等,就很受市场的欢迎。
獐子岛与专业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的范围,并不仅限于培育与加工,而是覆盖采苗、中间育成、养殖、捕捞、储存等整个产业链。到目前为止,獐子岛已拥有数十项专利技术。所以开起科研方面的总结会来,就有领导给他们颁奖。
这么些专利技术,确实提高了獐子岛企业的现代化与工业化的程度,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但说到底还都只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都只能附丽于核心竞争优势——原产地。因为再厉害的专利,别人也有可能发明出来,但别人肯定发明不出獐子岛,也肯定发明不出北纬39度!
*
*
*
*
*
*
*
*
*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拥有“原产地”优势,并不等于高枕无忧。獐子岛面临的问题或挑战,其实还蛮多的。
首先是发展的空间不够大。北纬39度虽然了不起,但幅员有限。獐子岛目前的2000公里海域,跳起脚来恐怕也只能再增加一两倍吧。若还要外扩至20000海里或更多,就可能是北纬38度或40度的地盘,那投资收益比就得好好算计一番了。
其次是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也似乎没有多少空间。这和种稻米一个道理,密植可以,但得合理。獐子岛的自然环境再好,也无法把海参什么的,在海底堆起来养。
第三是自然环境的影响。海产品的确很珍贵,不过依然属于广义上的农产品。尽管科学很发达,但农业至少在目前还未完全摆脱靠天吃饭。天气灾害、病虫害、疫病等等,都对绝大部分农产品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獐子岛当然也不可能例外。还有不能例外的是,很多农产品的生长,都有“大小年”周期,海里长的似乎也会有。
第四就是同类产品的冲击。獐子岛的底播养殖近似野生,当然很好。不过,除了包装上的标识之外,相信不会有很多人在餐桌上吃海味时,能吃出是獐子岛的还是别的岛的,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放养的。礼品讲究产地,但饭店却并非如此。餐桌上的普遍心态是,吃什么是关键,吃哪里产的并不那么重要。吃鲍鱼吃海参是高级享受,至于鲍鱼海参是哪儿出来的,似乎还不到过分计较的阶段,由店家说了就是。由于这种对品牌相对普遍存在的不“过分计较”,所以在市场上大品牌被中小品牌侵蚀,中小品牌被假冒品牌驱逐,底播养殖的因价格高昂而卖不过人工养殖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
獐子岛自2006年上市后历年的利润,如同波浪一样有起有伏。最大的起是2011年,净利润为5·6亿,比2006年的1·69亿要高出3倍多。最大的伏是2012年,只有1·06亿,比2006年少了一大截。据说是因为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又不巧碰上抑制“三公”消费,所以业绩直线下降。
公平地说,獐子岛不是一个高成长性的公司,但若作为一个防御性的品种,让其在投资组合中占有一席之地,也不失为一种策略。獐子岛面临的那些问题,都具有短期或局部性质。长远、全面地看,獐子岛的赢利是稳定的,态势在总体上也是上升的。
因为他们拥有那片海!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