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别样的表达——《蛙》赏析

2015-04-09 18:20阅读:4,684
别样的表达
——《蛙》赏析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有时想想,若将现代文阅读变成一篇随感或评析,那是多么自由而美妙的事情。
笔者在自己读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蛙》时,头脑所做的工作就是随想随评,不顾阅读作业。下面将随想随评过程注进文中:

(日本)芥川龙之介
,会写什么,青蛙?牛娃?说明文,不可能;寓言故事,有可能;童话,有可能。不猜了,往下看)
在我住所旁边,有一个旧池塘,那里有很多蛙。(这个开头很一般嘛,还是知名作家哩)池塘周围,长满了茂密的芦苇和菖蒲。在芦苇和菖蒲的那边,高大的白杨林矫健地在风中婆娑。在更远的地方,是静寂的夏空,那儿经常有碎玻璃片似的云,闪着光辉。而这一切都映照在池塘里,比实际的东西更美丽。(随评:景写得很细腻,也很美。由近拉远,很有层次。碎玻璃似的云很妙的比喻)蛙在这池塘里,每天无休无止地、地叫着。乍一听,那只是呱呱呱嘎嘎嘎的叫声。然而,实际上却是在进行着紧张激烈的辩论。(已经开始写对象蛙了,不写形,而写声,有什么用意呢?“然而一个重转,强调是辩论。看来对话是少不了的)蛙类之善于争辩并不只限于伊索的时代。(为何扯到伊索时代?应该是突出历史的延续性吧,说明各个时代的蛙都善于争辩)那时在芦苇叶上有一只蛙,摆出大学教授的姿态,说道:
“为什么有水呢?是为了给我们蛙游泳。为什么有虫子呢?是为了给我们蛙吃。(童话样的表达,不过,语言有着讽刺揶揄的意味,集中在摆出大学教授的姿态上)
对呱!对呱!池塘里的蛙一片叫声。辉映着天空和草木的池塘的水面,几乎都让蛙给占满了,赞成的呼声当然也是很大的。(场景让人震撼,实在是大家笔法,三句话就达到了目的,且产生了效果。可谓声势赫赫,让人如临其境)恰好这时候,在白杨树根睡着一条蛇,被这呱呱呱嘎嘎嘎的喧闹声给吵醒了。于是抬起镰刀似的脖子,朝池塘方向看,困倦地舔着嘴唇。(蛇的描写很精致,略带夸张,充满情味。为何出现蛇呢?)
为什么有土地呢?是为了给草木生长。那么,为什么有草木呢?是为了我们蛙遮荫用。所以,整个大地都是为了我们蛙啊! (实在是雄辩家啊,将前后话联起来,无非是想表达万物都为蛙而生,妄自尊大呀,让人想到希特勒)

对呱!对呱!(众蛙的附和声,铺天盖地,盲从之状表现无遗。突然想到前面的环境描写,为何写“旧池塘,为何要写池塘的“茂密”,当是突出池塘的封闭与落后;为何由池塘引向“静寂的夏空”,也是为了突出池塘的狭小偏窄,而这正是盲从守旧的众蛙生活的环境啊。芥川龙之介,不愧为名作家)蛇,当它第二次听到这个赞成的声音的时候,便突然把身体像鞭子似的挺起来,优哉游哉地钻进芦苇丛里去,黑眼睛闪着光辉,凝神窥伺着池塘里的情况。(第二次写蛇,同样精致,不再“镰刀似”的脖子,而写“鞭子似的挺起来”的身体,还写到闪着光辉的黑眼睛,看来作家不是因为自然环境所具,而是出于表达需要。为何要写蛇呢?仅是为了表现蛇的天敌吗?)芦苇叶上的蛙,依然张着大嘴巴进行雄辩。为什么有天空呢?是为了悬起太阳。为什么有太阳呢?是为了把我们蛙的脊背晒干。所以,整个的天空也都是为了我们蛙的啊!水、草木、虫子、土地、天空、太阳,总之所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蛙的。森罗万象,悉皆为我'这一事实,已完全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当敝人向各位阐明这一事实的同时,还愿向为我们创造了整个宇宙的神,敬致衷心的感谢!应该赞颂神的名字啊!蛙仰望着天空,转动了一下眼珠儿,接着又张开大嘴巴说:应该赞颂神的名字呵……”话音没落,蛇脑袋好像抛出去似的向前一伸,转眼之间这雄辩的蛙被蛇嘴叼住了。(实在是最会雄辩的蛙了,中心只有一个,万物都为蛙。何等狂妄啊!大凡高明作家都喜欢让自己作品中的人物现身说法,这只雄辩的蛙成了妄自尊大的典型。妄自尊大者是没有好下场的,所以作家为它安排了一个结局,被蛇用嘴“叼住”,免不了一死呀。蛇的出现,可否看作是对妄自尊大的惩戒呢?)
糟啦!
糟啦!在池塘里的蛙一片惊叫声中,蛇咬着蛙藏到芦苇里去了(第三次写蛙群。表现其惊恐)。这之后的激烈吵闹,恐怕是这个池塘开天辟地以来从来也没有过的啊。在一片吵闹声中,我听到年轻的蛙一边哭一边说:水、草木、虫子、土地、天空、太阳,都是为了我们蛙的。那么,蛇是干什么的呢?蛇也是为了我们蛙的吗?
是呀!蛇也是为了我们的。要是蛇不来吃,蛙必然会繁殖起来。要是繁殖起来,池塘——世界必然会狭窄起来。所以,蛇就来吃我们蛙。被吃的蛙,也可以说是为多数蛙的幸福而作出的牺牲。是啊,蛇也是为了我们蛙的!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悉皆为蛙!应该赞颂神的名字啊!我听到一只年老的蛙这么回答道。(这最后的内容是写年轻的蛙和年老的蛙的话,有何用意呢?前者表现的是觉醒,后者表现的是愚玩。在年轻的蛙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希望,而从年老的蛙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强词夺理,看到的是自欺与欺人,看到的是不知悔改,看到的是守旧与顽固。)
读完此文,实在要为这篇精致的小小说叫绝。
这篇小小说可以看作寓言体故事。作家芥川龙之介叙写故事的能力极强,能在有限的篇幅中将故事表现得紧张动人,实在是不容易。借助了什么呢?蛇!蛇被吵醒,神情兴奋而专注,就凸显了危险来临的紧张。关于蛇,小说共写了三次。第一次写蛇被吵醒,暗示危险可能发生;第二次写蛇的兴奋状态,暗示蛙即将被吃;第三次真实再现蛙被吃的场面,交待结局。蛇的形象,除了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外,还有凸显主旨的作用。小说不厌其烦写蛇的举动,是为了对比突出的自我陶醉、妄自尊大的荒谬,蛙被蛇吃的结局从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作家的情感态度,是对妄自尊大的否定、嘲讽。
作为寓言体小说,《蛙》的象征张力极大。无论是池塘,还是“蛙”,都指向现实社会与人类,我们可以找出原型。
作为寓言体小说,《蛙》的思想内涵是丰厚的,除了讽刺无知、夜郎自大,并且喜欢自我欺骗的人外,还暴露了盲从的可怕,还告诉我们要有博大平衡的世界观,要具有忧患意识。
如上,或许是《蛙》成为经典小小说的理由。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