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不到28岁,两次入围戛纳,他是未来金棕榈

2019-05-19 09:40阅读:
不到28岁,两次入围戛纳,他是未来金棕榈
不到28岁,两次入围戛纳,他是未来金棕榈
Dylda
瘦人
导演: 康捷米尔·巴拉戈夫
编剧: 康捷米尔·巴拉戈夫 /Aleksandr Terekhov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语言: 俄语
片长: 134分钟
作者 Huanchito.
流浪到德国的影迷
编辑 尼侬叁
不到28岁,两次入围戛纳,他是未来金棕榈
1 战争与残缺的女人
被国内影迷称呼为“俄罗斯多兰”的导演康捷米尔·巴拉戈夫,原本只是前方记者半一个开玩笑式的称呼,用来描述这位和多兰一样年轻有才华,且长相帅气的导演。但现在,大家或许要开始认真地了解一下这位导演了,因为他已经登堂入室,以扎实的
脚步行进在这个电影的荣誉殿堂之中。
不到28岁,两次入围戛纳,他是未来金棕榈
导演的第一部长片《狭隘》在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惊艳亮相,并获得该单元的费比西影评人奖。今年,这部再度入围一种关注单元的新片《瘦人》也带来无限惊喜,经过两部长片的冶炼,康捷米尔·巴拉戈夫证明了自己扎实的剧作水平,以及视听上的超强掌控力。
影片在国内的译名《瘦人》其实并不准确,原俄语标题“Дылда”字面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高个女人,而更重要的一层含义是指“笨拙”。与这个称呼直接对应的是影片中名叫Iya (Viktoria Miroshnichenko 饰)的高个子女人,在遭受二战带来毁灭性灾难之后,她变得异常迟缓和内向,并时常伴有脑震荡引发的痉挛症状。与她一起生活起居的是战时前线的战友Masha (Vasilisa Perelygina 饰),尽管战争已经过去,但她们周遭的事故还是接连不断。这两个年轻的女人不得不在战后的废墟中挣扎着寻找重建生活的希望。
不到28岁,两次入围戛纳,他是未来金棕榈
导演对画面的掌控可以具体到影片中的每一处细节,从屋内的的老式墙纸到医院桌子上的纸巾,他对镜头下的世界有一种极致的追求。与上一部影片《狭隘》相似,他用大块撞色来呼应空间中的冲突感。大块的绿色与红色的冲击下,人物的表情却并没有因此而显得亮丽,它只是增添了空间里的紧张气氛,令人无比焦虑。如此浓烈的色彩让影片里很多画面呈现出如油画般的质感,庄严而郑重,风格化的打光牢牢地将观众的双眼引向位于画面中心的人物,微弱的灯光将阴影打在角色的脸部,恐惧和哀伤却从黯淡无光的眼神内流出,溢满整个屏幕。
除了精致考究的构图,巴拉戈夫在音效上所做的尝试也相当大胆,他几乎舍弃了所有配乐,他清楚地知道通过提高细微声音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例如从影片片头开始,观众就先闻其声——Iya喉咙发出的奇怪声响宛如魔音,让原本扭曲的画面有了更加诡谲的氛围。对比戏剧化的配乐,导演的大胆处理让影片有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奇效,几个关键场景甚至有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在视听效果上的处理十分老道。
不到28岁,两次入围戛纳,他是未来金棕榈
如果说巴拉戈夫在美学的表现上已经足够完整,那么《瘦人》在内容上呈现出来的复杂性也足以撑得起形式上的风格化。在处理起战争这一沉重题材时,这位90后导演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稳重,他带着思索深入与他相离甚远的战后时期,去注视两个女人以及她们被战争所笼罩的畸形生活。导演似乎对呈现战后废墟的宏大场面没有多大兴趣,相反,他将镜头对准残缺的身体:失去知觉的脚掌、想要振翅高飞的断臂、剖腹产后在腹部留下的凸出的疤痕。为数不多的外景戏被安插在老式电车的周围,但很快便又切回人物面部的特写。巴拉戈夫深知战争带来的伤痕不仅仅留在这个城市的地理上,它也以一种残酷的方式雕刻在每个人的身体和脸庞上,它引发的心理病痛萦绕在所有人麻木的眼神中,也像幽魂般笼罩在每一个静止无声的画面里。
不到28岁,两次入围戛纳,他是未来金棕榈
战争的病态被具象到一个瘦高的女人身上,Iya成了俄罗斯社会的缩影:心理的创伤让这具高大的躯体变得迟缓笨拙,内向畏惧的性格让爱都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而她聪明坚强的好友Masha一心只想重新做回母亲的身份,却因为失去生育能力而走向疯狂,Iya的身体成了她最后的希望。巴拉戈夫借用女性的身体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战争汹涌而过,这具畸形的身体要怎样才能孕育出希望?
可以说《瘦人》就是这样一部富有文学气息的作品,它在希望和绝望中摇摆,却依然不忘在明亮处回望黯淡过往,在寂静中凝视与沉思。康捷米尔·巴拉戈夫成功地用他独特的影像镌刻国家历史,挥洒出一幅有如古典油画般的人文画。
深焦微影评
即日起至5月19日,深焦DeepFocus将以“她”影为主,围绕“女性导演和女性主题的影片”开展微影评大赛。参赛者可通过新浪微博以“#深焦微影评# #影片名# 影评内容 @深焦DeepFocus #跃动她影##WomenInMotion#”的形式发布不超过400字的微影评,即可参赛。届时将由深焦编辑部共同评选出获奖微影评,并给予现金(大奖1000元/1人;优胜奖200元/5人)及非现金(戛纳官方周边/10人)奖励。
微博转发此条赛讯,也将有机会获得非现金奖励。
不到28岁,两次入围戛纳,他是未来金棕榈
不到28岁,两次入围戛纳,他是未来金棕榈
2 采访
深焦: 影片英语片名《beanpole》意指高个女人,对应片中的Iya一角,但影片看下来更像是Iya和Masha两位女性的故事,为什么将影片重心偏向高个子的角色?有什么特别的意图吗?
巴拉戈夫:其实这个词在俄语中除了指身高外,还可以指情绪上反应“笨拙”(clumsiness) 的状态。我觉得这可以更好地概括两个角色的特征。
深焦:关于Masha这个角色,影片中设定的是她失去了生育能力,却一直想要一个孩子。“母亲身份”在这个影片里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它串联起两个角色,对你来说,“生育”意味着什么?
巴拉戈夫:如果往回看二战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这期间,女性参战的数量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作为一个作者,这让我很感兴趣,我想要知道一个生理上设定好要“生育”的女性,在战争中长期被死亡所围绕后,会发生什么事情?Masha相信通过“生育”,她就可以证明战争与死亡并没有影响到她,这使她像着了魔一般。
不到28岁,两次入围戛纳,他是未来金棕榈
深焦:影片在视听上很有特色,首先是配色,你的上部电影《狭隘》也有类似的大块的撞色。你在创作时是如何选择的?
巴拉戈夫:我原先是想把《瘦子》做成黑白片,但是我在查阅了大量的日记和文献之后发现当时的战后生活场景并不是灰暗的,而是充满了很多明亮的颜色,因为他们需要这些明亮的色调来避免压抑,他们觉得这样的颜色会让他们的生活更容易一些。在画面中心其实有两个色调,土黄色-红色代表了创伤和死亡,绿色代表了生命,这两个色调和它们代表的东西在整部电影里都在冲撞。
不到28岁,两次入围戛纳,他是未来金棕榈
深焦:你在这部影片中几乎没有用到配乐,而是用一些局部细节的声音,你是怎么考虑的?
巴拉戈夫:我一开始有尝试在几场戏里加入配乐,但是最后是故事本身证明还是不用比较好,因为配乐会使这些真实的声音被淹没,而这些声音对于我们还有影片都是至关重要的。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身体发出的声音、人物情绪化的声音以及环境音对我们来说要比音乐重要的多。
深焦:电影中有两场戏让人印象深刻,场景由一开始充满希望和欢乐在同一个镜头里快速转向压抑与绝望,影片里从希望到绝望的状态转变总是很迅速。
巴拉戈夫:在我的镜头里,所有的人物都应该是鲜活的,他们对每个行为都会有情绪上的反应,特别是在战争后期,所有的事情都变得不稳定,所以这种波动会更明显。
不到28岁,两次入围戛纳,他是未来金棕榈
深焦:影片里有几个场景用了俯拍,很明显的上帝视角,这些场景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吗?
巴拉戈夫:在这部电影中有三个场景用到了这一视角,死亡、小孩沐浴以及性。在这几个场景中,他们都是走向上帝或者接近上帝的。但在同一个死亡的场景中,我之后用了平视的角度,这时候“死亡”就仅仅是身体的死亡。
深焦:回到故事本身,作为90后,没有过战争的经历,为什么你会把目光投向二战后生活?这件事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
巴拉戈夫:最早是受Svetlana Alexievich的小说《The Unwomanly Face of War》的启发,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战争以及战争中的女性了解还太少,所以我觉得作为这个国家的公民,我有必要去述说这段历史,因为很多人也不了解,很少有人愿意去拍。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