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阳货篇》18.3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2024-05-23 07:20阅读:
18.3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阳货篇》18.3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注释】
季孟之间:鲁国季孙氏和孟孙氏。《论语正义》曰:昭四年左传季孙为司徒,叔孙为司马,孟孙为司空。司徒,上卿也;司空,下卿也。哀二年经书:“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此正鲁三卿之位次。但孟氏虽居下卿,而权重于叔氏,故当时多言季、孟。
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在齐,为景公三十三年,时年已六十,故称老。根据《孔子世家》记载,晏婴阻止齐景公重用孔子,后又有齐国大夫想要谋害孔子之事,才有“不能用也”,辞掉孔子。
【译文】
齐景公讲到如何待遇孔子,说:“像鲁国任用季孙氏那样待遇孔子,我做不到;我可以用次于季孙氏而高于孟孙氏的待遇来对待他。”后来又说:“我已经老了,不能重用他了。”孔子离开了齐国。
【学而思】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宪问篇14.
37),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篇》14.2),从本章开始连续多个章节谈到的都是孔子行。是避世?是入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还是无可无不可?通过几章18.3——18.9的对比,给后人提供了众多选择的权利。
【知识扩展】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因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谿[x]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译文】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季平子因为与郈昭伯斗鸡结怨的事得罪了鲁昭公,昭公率军队攻打季平子,季平子和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联合攻打昭公,昭公的军队吃了败仗,逃奔到齐国,齐国把昭公安置在乾侯这个地方。其后过了不久,鲁国发生了变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关系接近景公。他与齐国的乐官谈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就学习了起来,有三个月的时间竟尝不出肉的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听了后说:“对极了!假如国君不像个国君,臣子不像个臣子,父亲不像个父亲,儿子不像个儿子,即使有很多的粮食,我怎么能吃得着呢!”改日景公又向孔子请教为政的道理,孔子说:“管理国家最重要的是节约开支,杜绝浪费。”景公听了很高兴,打算把尼溪的田地封赏给孔子。晏婴劝阻说:“儒者这种人,能说会道,是不能用法来约束他们的;他们高傲任性自以为是,不能任为下臣使用;他们重视丧事,竭尽哀情,为了葬礼隆重而不惜倾家荡产,不能让这种做法形成风气;他们四处游说乞求官禄,不能用他们来治理国家。自从那些圣贤相继下世以后,周王室也随之衰微下去,礼崩乐坏已有好长时间了。现在孔子讲究仪容服饰,详定繁琐的上朝下朝礼节,刻意于快步行走的规矩,这些繁文缛节,就是几代人也学习不完,毕生也搞不清楚。您如果想用这套东西来改变齐国的风俗,恐怕这不是引导老百姓的好办法。”之后,齐景公虽然很有礼貌地接见孔子,可不再问起有关礼的问题了。有一天,景公慰留孔子说:“用给季氏那样高的待遇给您,我做不到。”所以就用上卿季孙氏、下卿孟孙氏之间的待遇给孔子。齐国的大夫中有人想害孔子,孔子听到了这个消息。景公说:“我已经老了,不能再重用他了。”孔子于是就离开齐国,返回了鲁国。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