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 | 随处可见的青苔,在这里活成了文物。
2018-03-13 16:45阅读:
“近来度日如何?”
“雨过青苔湿。”
“青苔未生之时,佛法如何?”
“闲寄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
扑通一声响。”
佛顶和尚和松尾芭蕉曾有这对话。
苔藓,卑微、谦逊,却又充满改变世界的力量。
在日本京都的一个寺庙里,苔藓是这个世界遗产里的主角。
西芳寺,位于京都岚山附近,又名“苔寺”。整个庭园布满青苔,将自然的隐藏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
|
随处可见的青苔,在这里活成了文物。' />
我曾在樱花季里,站在西芳寺的大门,却看不到一丝青苔。
灰白的院墙边上,反倒有两株热烈绽放的粉色樱花。
寺庙主殿内小矮桌整齐码放,桌上放有汉字版的《波若心经》、毛笔和墨盒。
各国来的游客,鱼贯而入,却谁也不吭声。
这时,一阵锣鼓声响起,僧人开始诵念经文,游客们也开始了各自的修行。
寺庙准备的毛笔老是开叉,半天写不了几个字。不到十来分钟,跪着的双脚就有点发麻。
但是,当你一脚踏进那个青苔花园,你会觉得所有的折腾都是值得的。
一条石板路穿过庭院,满眼皆绿,细看,才能发现青苔下的山石、树桩。
俯身细看,甚至能发现青苔种类繁杂,如迷你的星星、弯月、树枝……
凝望幽幽的青苔,渐渐能听到自己呼吸的声音,时间已经消失。
日本人讲究禅意,萧瑟的枯山水是最有名的庭院形式。西芳寺的庭院有上下两端,上庭院是现存最早的枯山水庭院。
别看现在一副岁月静好的景象,这个寺庙的历史异常坎坷,却三次绝境逢生。
西芳寺所在地原是太子的别墅,奈良时代,僧人行基将之改建为寺院,称为“西方寺”,却在连年内乱中荒废。
第一次复兴,是在1339年。
一位名叫梦窗疏石的高僧,受邀复兴寺庙,将它改名“西芳寺”。
在经营西芳寺时,他一心想摆脱政治束缚,于水边林下隐匿。
一日,院中一棵樱花树开花了,梦窗在树下打扫。有人看见就问他,为什么不让小僧来扫呢?
他笑了笑,没有作答。
“山水无得失,得失在人心。”他就是报着这样的禅意,复兴了西芳寺。
后来的几百年间,战争、洪水,西芳寺都见证过。
因为洪水,原本讲究幽空的枯山水庭园,竟有河流流入,庭院里开始长满了青苔。
人手所造的庭园,慢慢被自然之力所接管。
到19世纪明治明治维新,日本开始打压佛教,在各地烧毁佛像、经卷、佛具等,寺院或废去,或合并。
西芳寺虽然位于郊区,也难免于难。
人去楼空之际,青苔不请自来。这第二次复兴,是青苔带来的。
随着绿色蔓延,被历史遗忘的寺庙却赢得了现代旅游业的垂青。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参拜的游客络绎不绝,西芳寺又兴盛起来。
第三次复兴来了。政府为了保护这里的环境,甚至从1977年起限制游客人数,开始预约参观。
如今,这座有650多年历史的庭园里,布满16000㎡的苔藓,人们已然分不清哪些苔藓是当年特意载种,哪些是自然生长的。
成就这座庭园的,与其说是人类的匠心独运,不如说是自然的无常造化。
日本四面环海,气候湿润,非常适合苔藓的生长。全世界有12000种苔藓,日本有2500种。
随处可见的苔藓深深扎根在日本的文化当中。
日本国歌《君之代》很短,却提到了苔藓:用岩石遍布青苔的意象,比喻日本皇朝的统治延续千秋万代。
苔藓代表着悠久与恒长。王维诗云:“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而万叶诗人在吟唱悠久与恒长时,常让幽绿的苔色爬上时间的古藤。
日本人爱苔藓,从古代诗人,到都市白领。
夏天,日本人喜欢在家里挂一个圆乎乎的“苔玉”。这种日式盆景是用青苔涂抹在土壤包裹的植物根部,浑身青翠,清新清凉。
日本女性中曾非常流行苔藓观赏团,至今仍有酒店提供苔藓主题的住宿和餐饮。
有女性会自称“苔藓女孩“,佩戴用苔藓制作的戒指和耳环。
有的苔藓爱好者还会参加苔藓导赏团,钻进鹿儿岛的原始森林、长野县的湖泊等深山老林里,就为了看苔藓。
“我喜欢它们的顽强的生命力,仅仅靠着阳光和水就能够生存下来。”
27岁的杉山麻里子是一名白领,她喜欢拿着放大镜,蹲下来甚至趴下来欣赏苔藓,一连好几个小时。
“当看到这些苔藓,和它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似乎就可以忘记世间的喧嚣,远离红尘。”
在青苔的面前,匆匆光阴丢失了自己的强势和专横。没有什么是长存,没有什么是完成的,没有什么是完美的。
在几百年历史的庭园如是,在数十载的人生也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