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是一种带有雕刻花纹和线脚的基座。起源于印度,最初是作为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使用。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因此用须弥山作为底座,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
须弥座的设计和应用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建筑实现了融合,并逐渐演变成为高级建筑物的基座。
须弥座的历史变化
1.北魏时期:中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山西大同北魏孝文帝时期的云冈石窟,这个时期的须弥座造型简单,只有一些简单的纹样装饰,具有明显的佛教艺术特征。
2.唐宋时期:须弥座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须弥座使用明显增多,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建筑物底座形式。唐宋时期的须弥座造型和装饰构图开始变得复杂多样,出现了莲瓣、卷草等花饰和角柱、力神、间柱、门等装饰。
须弥座的设计和应用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建筑实现了融合,并逐渐演变成为高级建筑物的基座。
须弥座的历史变化
1.北魏时期:中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山西大同北魏孝文帝时期的云冈石窟,这个时期的须弥座造型简单,只有一些简单的纹样装饰,具有明显的佛教艺术特征。
2.唐宋时期:须弥座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须弥座使用明显增多,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建筑物底座形式。唐宋时期的须弥座造型和装饰构图开始变得复杂多样,出现了莲瓣、卷草等花饰和角柱、力神、间柱、门等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