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通过CMO浅谈各省竞赛变化

2024-10-02 17:38阅读:
上周CMO终于落下帷幕,随着获奖名单的发布,帷幕从中窥探到数学竞赛这些年来许多的变化。


首先是低年级的比重在增加,层级集训队基本上都是以高三、高二为主,而近些年,高一的比重在不断增加,这意味着这批学生早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拥有了不错的能力,看似是高中学生的竞赛,实际上比拼的是初中的实力,因此早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上丘班的兴起,数学的内卷程度早就已经突破大家的想象。




从省份来看,北京、上海和浙江的地位不可撼动。尤其是北京和上海,人大附中和上海中学的实力相比于全国其他学校,可以说是碾压的态势。虽然我们一直吐槽北京上海的教育,高考有多么多么简单,但是也正是因为高考简单,所以顶级选手必须打出与众不同的牌,才能保证自己的优势,因此顶尖学生卷竞赛早就已经是家长圈中的共识。


在高考方面,浙江也是如此,目前的赋分制让顶尖学生难以脱颖而出,而恰好浙江上海又有大量名校在浙江有强基和综评等指标,因此竞赛在浙江学生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但是浙江又有所不同,相比于其他地区一家独大的场面,浙江的竞赛相对分散。杭州人觉得温州人有钱,温州人觉得杭州人有钱,而最有钱的是宁波人,这是一句很早时候的笑话,恰好对应了竞赛的三个重点区域。同时包括海亮的崛起,各个县中资源的投入(我母校就在生物竞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浙江的竞赛遍地开花。


湖北湖南,老牌竞赛强省,曾几何时风光无限。荆楚大地,人杰地灵,最早一批优秀的竞赛教练正是出自这两个省。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能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老一辈教练员的付出。我与很多金牌教练聊天时,他们总会怀念起过去,那时候没有现在那么丰富的资料,能够拿到一本竞赛书对他们来说如获至宝,参与上课的学生大多也是普通人家出身,一身破破烂烂却能顽强坚持。然而如今,在新时代的冲击之下,只能勉强支撑,必须要想办法打破困境。


这几年竞赛变化如此之大,我想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


首先是经济发展,很多人觉得只不过是几个竞赛学生上上课,怎么会和地区经济有关系。实际上竞赛从选拔到培养,是一个体系的过程,尤其是数学往往是从三四年级就开始了。一层层的筛选和培养,最终万里挑一,这就需要整个系统的支持。从父母的意识到财力,从学校的和培训机构的培养,以及当地部门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里有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广东,作为后起之秀,如今的成绩越来越耀眼,这和广州深圳巨大的经济支持不无关系。




其次是大的政策环境。比如今年这一批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奥数应该都是在17年18年左右。那时候就有一个巨大的政策影响,一个是华杯赛等竞赛被取消,一个是自主招生被缩减乃至取消。这两者极大地削弱了家长的意识,动摇了学校的选择,于是只有那些在那时候依然做好早培工作的学校,才能在如今拥有一争之力。


以上两点最终就决定了社会的共识和氛围,比如河南、山东作为高考大省,但是从学校到民间,基本上对竞赛并没有抱很大期望,因此没有氛围,就没有体系,没有体系当然就出不了成绩。反倒是衡水这几年在偷偷上分,想要努力摘掉高考工厂的帽子。


最后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教练本身,这几年一些私立学校甚至以百万年薪的代价去聘一位竞赛教练,足以见得教练的重要性。教练绝不仅仅是我们想象中上课讲题那么简单。一个优秀的教练,要能够慧眼识人早早选苗,要有合理的培养思路并构建学校培养体系,要能够作通家长工作获取家长配合,要能够与学校和有关部门斡旋获取最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也要和学会、名校有良好交流关系为学生未来铺路……这些事每一件都不简单,因此越是有威望的教练,能实现的越是容易,而那些职场小白,哪怕是清北博士,也需要跟在这些金牌教练背后学习很长时间。




因此竞赛的背后,终究是离不开一个钱字。这也是湖南湖北目前最大的压力,可以说北京上海浙江相当一部分教练都是出自湖南湖北,曾经优秀的学生也选择落户在大城市。老一代选择更好的发展,年轻一代青黄不接,不仅仅是数学,物化生信皆是如此。当然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短期来看遇到了危机,但是底蕴依然在,民间和官方的支持力度还在,依然能够保持相当不错的竞争力。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