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地092﹒莒
2021-01-24 15:00阅读:
【读文·莒】原文:乃迎襄王于莒。(《资治通鉴》第四卷
公元前280年)译文:于是田单前往莒地迎接齐襄王田法章。
【简介·莒】莒为地名,指的是今山东日照市莒县。远在五千年前,这里即有东夷先民莒部落在此繁衍生息。商为姑幕国。西周至春秋为莒国,后建都于莒(今莒县)。公元前431年莒国为楚所灭。战国时此地为齐地,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80年),田单迎接襄王于“莒”,即此。战国之后,莒地秦设置县。西汉时期,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城阳郡,此地简称城阳;文帝二年(公元前179年),置城阳国,其国都于莒。东汉末年,称莒县,治莒城。以后,在改称莒州再复称莒县,至今。现在的莒县,为山东日照市所辖,面积1821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莒国故城、浮来山景区、莒州博物馆、沭河湿地公园、蟠龙山等。
莒国故城,是春秋至战国初的莒国都城,位于今莒县城区,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笔·莒地话树】踏上莒县之地,不由得想到那里的一棵树,这是一棵被誉为“天下银杏第一树”的银杏古
树。应该说,莒地历史悠久、名胜荟萃。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形成了以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为中心的古代文化亚区;尔后从商至汉一直是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古国、古城、古郡、古物、古景、古遗址等等。然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那棵银杏古树,它居于今莒县浮来山定林寺中,历尽沧桑四千载,号称“天下银杏第一树”,也有人管它叫“银杏之祖”,不仅当之无愧地成为历史的见证,而且留下了许多轶闻趣话。
莒地此树好古老。清·碑文记载:春秋时期,莒、鲁两国不和,纪国国君从中调解,莒、鲁两国国君于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会盟于这株大银杏树下,当时这株银杏已是参天大树。据专家考证,此银杏树已历经20个朝代,应该是在大禹治水之前已有之,是一部“活历史”,被人们称作“活化石”。莒地这棵银杏古树参天而立,远看形如山丘,龙盘虎踞,气势磅礴,冠似华盖,繁荫数亩。树下古碑林立,诗词萃集,留下了先人的许多题咏纪略。清代莒县太守陈全国,记曰:“浮来山银杏树一株。相传鲁公与莒子会盟处。盖至今三千余年。枝叶扶苏,繁荫数亩;自于至枝,并无枯朽,可为奇观。”并赋诗云:“蓦看银杏树参天,阅尽沧桑不计年。汉柏秦松皆后辈,根蟠古佛未生前。”清代名士李澄中曾作《定林寺银杏》:“嘉树何年植,空王此旧台。秋声连莒子,山色漫浮来。枝偃蛟龙蛰,凤鸣雷雨开。鲁公盟会处,事往有余哀。”诗作追溯古银杏栽植的历史和它见证的重大历史事件,描摹银杏树的奇伟壮观,古朴苍劲,寄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感慨。
莒地此树好传说。这棵银杏古树,高24.7米,干围15.7米,于是便有“七搂八拃一媳妇”之说。相传很久以前,一女子倚树而立,暂避风雨。恰在此时,一游客想实地测量一下银杏树的周粗,便从女子的一侧量起,量了七搂,又拃了八拃,那女子仍未挪动。游者不好意思再量,只好用“七搂八拃一媳妇”来概括说明此树的胸围之粗。这棵银杏古树,留存的千年树瘿十分珍贵,于是便有近似神话般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人雇了木匠,夜里来偷这树上的一个瘿。锯了一夜,瘿只剩一点皮连着树干,可是怎么也锯不下来。天亮了,只好住手,躲了起来。第二天夜里,他又带着木匠来锯,没想到,头天夜里锯开的地方都已经长好了,像是没锯过的一样。只好重新再锯。锯到天亮,还是只差一点树皮连着,锯不下来。又只好住手,躲了起来。到了第三天夜里又来锯,断口仍旧长得完好如初。这时木匠不禁又惊又疑,想就此罢手。但贪心的主人哪肯罢休,木匠只得硬着头皮再锯。谁知刚刚锯了几下,树瘿竟然流出血来。木匠见事不妙,拔腿就跑。其主人却一命呜呼,死在树下。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来危害这银杏树了。
莒地此树好奇特。“天下银杏第一树”,虽然近四千年,但仍枝叶茂盛,乃至生发种种奇特现象。其一,树体发声。据说每年春季晴天的晚上,当夜阑人静之时,人们时常会听到树体内发出一种奇特的声响,似有人紧闭双唇从鼻腔内发出来的,或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每次能持续十几秒钟,有时重复数遍。有好奇者,常常星夜厮守,以求亲闻为快。当地民间有谚:“古树发声,太平年丰。”其二,树干结果。金秋季节,观光者会惊奇地发现,在那数抱粗的主枝老干上,孤零零地生长着一叶一果,乌黑的树皮衬托一只金灿灿的果实,令游人交口称奇。其三,树怀生子。银杏树属裸子科乔木,通常以果实萌发新苗,传宗接代。早在30多年前,定林寺的管理人员从银杏树上拔出一根枝条植在古树西20米处,很快成活,并茁壮成长。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古树裸露出的根隙中,竟然还生长出了3棵年幼的银杏树,大的一棵胸径达到4米,树身笔挺。树下曾立一石,上书:“此树非是果仁胎,祖树怀中移下来,从此古树有后代,一九五九冬月载。”(谢谢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