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亲睹斯里兰卡的“郑和碑”(图)

2024-05-25 08:26阅读:
亲睹斯里兰卡的“郑和碑”(图)
20243月下旬,在游览斯里兰卡(原称锡兰)时,参访了位于科伦坡的国家博物馆,尤其慕名亲睹了著名的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丁子江图
亲睹斯里兰卡的“郑和碑”(图)
终于亲睹到了这块《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的真面目。如何发现这块石碑?1911年夏天。一位名叫托玛琳的炮舰工程师,正在斯里兰卡南部的一个港口进行工作,工作中他意外发现了一块黑色的石碑。石碑高约145厘米,宽约76厘米,厚约13厘米,顶部两侧呈圆拱形,上面刻有二龙戏珠的浮雕。石碑背面光滑平整,正面刻着三种文字碑文,分别为汉语、泰米尔语和波斯语。石碑的发现,一时轰动了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历史学家曾
邀请了印度考古学家进行鉴别,最后没有破译出来。其实,那时泰米尔语和波斯语几乎都已失传,早已无法辨识。最后,还是经由英国驻北京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帮助下,才最终破译了碑文内容。虽然石碑经受多年海水侵蚀表面损坏严重,但大部分中文内容还是容易识别的。经研究,这块石碑就是历史上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由郑和下西洋期间所刻。通过碑文,不仅揭示了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更揭开了大明与斯里兰卡当年的往事历史。丁子江图
亲睹斯里兰卡的“郑和碑”(图)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全貌。据说,当地的居民一直不清楚石碑的来由,竟把这块扁扁的石头当成了下水道的盖子使用。而石碑的背面没有字,光滑平整,被居民们当成了正面,有字的那一面反而朝下。经过日积月累的侵蚀,石碑上的文字已经难以辨认了,只有中文书写的大体可以看出一部分。这是在斯里兰卡发现的第一块刻有中文的石碑,所以石碑一经发现,就引起了斯里兰卡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极大关注,他们对石碑上的文字进行了研究和释读。斯里兰卡国家的考古学家们,把三处碑文的拓片分别寄往了中国和印度,在中国和印度分别有研究不同文字的学者,请他们帮助对碑文释读。尽管石碑上的中文部分大体可以辨认,但是有些字已经被破坏,很难辨认了。围绕着缺损严重的那几个字,先后有很多学者在几十年的时间中,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和争论。丁子江图
亲睹斯里兰卡的“郑和碑”(图)
石碑上部刻有二龙戏珠。丁子江图
亲睹斯里兰卡的“郑和碑”(图)
石碑下部。丁子江图
亲睹斯里兰卡的“郑和碑”(图)
石碑旁配有中文抄录件。丁子江图
亲睹斯里兰卡的“郑和碑”(图)
凑近观看。公元140910月,郑和第三次下西洋。这次下西洋之前,郑和为了改善与锡兰国的关系,特意向永乐皇帝请示之后,镌刻了一块石碑。因锡兰国全国信奉佛教,于是郑和想借助布施锡兰国的佛寺来达到化解的目的。所刻石碑,即为《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碑文从右向左一共11行,共计275个汉字,详细记录了郑和的船队来到锡兰时,对锡兰的佛寺进行布施、供奉佛像、立碑的情景等。后来,也有人干脆称碑为“郑和碑”。还有一段插曲:第三次下西洋再次拜访时,科特国王看上了郑和船队中的财宝,发兵围困上岸后郑和的军队,却被郑和抄小路拿下兵力空虚的首都王城,国王一家老小全部被抓回了大明。

亲睹斯里兰卡的“郑和碑”(图)
碑文的大致内容为:


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圆明广大,道臻玄妙,法济群伦。历劫河沙,悉归弘化,能仁慧力,妙应无方。惟锡兰山介乎海南,言言梵刹,灵盛翕彰。比者遣使诏谕诸番,海道之开,深赖慈佑,人舟安利,来往无虞。永惟大德,礼用报施。谨以金银织金、紵丝宝旛、香炉花瓶、表里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惟世尊鉴之。 ……(以下为布施的财礼表单)


旹永乐柒年岁次己丑二月甲戌朔日谨施


亲睹斯里兰卡的“郑和碑”(图)

博物馆中所展示的明代瓷缸。丁子江图
亲睹斯里兰卡的“郑和碑”(图)
明代的瓷器。丁子江图
亲睹斯里兰卡的“郑和碑”(图)
郑和雕像。引自新闻图片。
亲睹斯里兰卡的“郑和碑”(图)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引自新闻图片。
亲睹斯里兰卡的“郑和碑”(图)
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图。引自新闻图片。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