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2017年6月刊 | 特别策划「禅那」新刊预告

2017-06-08 11:38阅读:
禅,起源印度,成就于中国。
五家七宗的祖师,在儒、道的熏染中,将禅演绎得无比透彻。禅让人观照内心,了悟死生,超脱凡圣。
一声棒喝、一个机锋、一杯清茶,悟了便是禅。
《中华遗产》6月刊特别策划「禅那」带你寻禅 问禅 修禅。
看见我心,看见佛。
「Dhyāna」
这个月没猜封面,我才不会说是什么原因呢

2017年6月刊 <wbr>| <wbr>特别策划「禅那」新刊预告


丨寻禅

若识自性 一悟即至佛地

西方人认识禅(Zen),是通过铃木大拙等日本现代禅学家的著作。日本的禅,是在宋代经荣西等求法僧人从中土传入日本。而中国的禅宗,又源于印度。
认识禅,认识它的起源和演变。
所以,禅的故事,要从印度说起。
印度出土的湿婆神印章,距今4000多年,湿婆结痂趺坐,正是禅修的坐姿(供图/TPG)

人们所熟悉的佛教中的禅修,正是源于古印度的瑜伽。
在古印度,瑜伽修行非常兴盛。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成就佛道之前,曾跟随瑜伽行者修炼。
「禅」,是梵语Dhyāna的音译,汉语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瑜伽
修行的高级阶段。印度人把禅描述成一种摆脱外界干扰,保持内心平静的修持。
泰国释迦牟尼苦行像,他知道苦行无益于解脱,于是在禅定中悟到无上的智慧(供图/TPG)

印度是禅的起源之地,中国则是禅的脱胎换骨、发扬光大之所。可以说,中国是禅的「第二故乡」。
禅法是又如何东传的呢?
少林寺塔林,达摩到这里首传禅宗,因此少林寺为“天下第一祖庭”(供图/视觉中国)

六祖慧能之后,禅宗「一花开五叶」,开始了在中国各地开枝散叶的进程。
它们或以雷霆万钧的棒喝而闻名,或接引徒众如水般润物无声,都深深塑造着中国人的思维和心性。而散落在天南海北,名山大川中那些令人敬仰的祖庭和遗迹,至今禅风依旧,千年不绝。
号称“东南佛国”的宁波天童寺(供图/微图)

南宋宝庆三年,来自日本的道元,在宁波天童寺的山门前,见到了那个秋天的第一片落叶。
无风动。道元眼见着那片黄透的叶子,簌然地离开了枝头,如脱落的身心一般,无念无识地,摇晃,回旋,最后,跌落在他的芒鞋前。
道元簌然地跨出了山门,离开了这座他修行三年的名刹。
时二十七岁的道元终于感到了那种不可名状的明澈,那是执着束缚的悄然幻灭,对广袤大化的了然洞彻和对深邃内心的圆融自得。
摄影/刘晓芳

道元从天童寺带回日本的便是曹洞宗。至今,曹洞宗在日本一千万人为其追随者。从此,天童寺被日本曹洞宗尊奉为祖庭。
虔诚的僧侣跋山涉水来。南禅宗“一花五叶”的法脉传承千年,生生不息 (摄影/姚晓勇)

丨禅诗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与禅结缘。口中的诗句,笔下的丹青,处处都是禅心禅意。
“攻琴如参禅” (摄影/禧阁 供图/行者先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随心所欲,漫步而行,水之清澈,云之曼妙,尽收眼底。
近代学者俞陛云尤其喜爱这两句诗,他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俞陛云在诗中看到的佛理和禅机,恰恰应了后人对王维的评价:「诗佛」。
王维《辋川图》(供图/ 微图)

这穷水观云的情怀,大概只有随缘任性的禅者才能拥有。
于是,多少人向往这诗意,追随着王维的人生轨迹,去寻诗中禅境。
长安城东南的蓝田县境内,巍峨的终南山下,一座充满禅意的庄园,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传说。这庄园就是王维的禅意世界——辋川别业。
清末民初 沈心海《前赤壁赋》(供图/FOTOE)

韦应物、白居易、苏轼……
多少诗人所勾勒出的心中禅境:曲径、花木、深潭、钟磬......打坐参禅,吟诗抚琴。
将情感融入造化,用禅心点缀生活,平淡又超脱,或许就是千百年来,文人们禅意人生的真谛。
而今,也未曾变过。

丨禅修


世间万法,唯心所生。 一念觉,众生是佛;一念迷,佛是众生。

打禅七,是禅宗僧人最重要的修行方式之一,却鲜为世人所知,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了解其中的奥妙。
《中华遗产》特为此采访了中国佛学院的合儒法师,请他为我们揭开禅七的神秘面纱……
禅修,就是为了这成佛的一念。此心光明,更复何言(摄影/刘晓芳)

何为禅七,何为酒净,何为坐禅?
手持香板的维那师(摄影/刘晓芳)

摄影/刘晓芳

微细如一滴水,如何映照世界?渺小如一个人,如何体察宇宙的本体?
人有一颗心,就像一滴水。禅的本义,是静虑。
世界不停运动,怎样才能放开心中的那只野鸭子?
摄影/刘晓芳

丨一代「考红」:长安城的考试季


高考正当时,心生诸多感慨,不由想问从前的「高考」又怎么样呢?
四川省七曲山文昌阁壁画,明清时人高中状元的场景(供图/微图)

丨四海寻中: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在全世界47个国家至少218家博物馆中,收藏着167万多件中国文物,而民间的私人收藏量,是这个数字的10倍。
这些文物的来源、流转问题相当复杂。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仅1840年以来,便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流散出境。为呈现这些文物在海外博物馆的收藏历史及保存现状,特推出系列稿件「四海寻中」。
本期讲述,即从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开始。
大英博物馆95号展厅,专门展出大维德基金会收集的1700多件中国瓷器。(摄影/动脉影)

丨高句丽:隐没在东北边疆的古王国


清末,一通名为《好太王碑》的石碣的出土,令已经消失了的古高句丽国重回人们的视线。
集安,这个地处东北边陲的城市,集中了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等世界文化遗产,是鲜为人知的数百年古都。
丸都山城下的一片墓区,石砌的方坛阶梯形制清晰可见(供图/QUANJING)

摄影/王凯 助理/王鹏

禅有千种面目。
狂,如德山宣鉴禅师呵佛骂祖;
痴,如破山禅师自堕悬崖;
怒,如临济义玄禅师棒喝齐施。
何为禅者本来面目?《坛经》云:「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嬉笑怒骂只是随机应物,心如止水、八风不动,方是禅者气派。
你的禅又在哪里?


点我购买《中华遗产》6月刊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